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86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卡帕里酮和与性激素类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性激素受体的活性,加速性激素受体的降解,抑制性激素受体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从而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效果。体外实验显示两者联用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体内试验显示两者联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两者联合给药达到了协同增效的抗肿瘤作用,克服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或毒副作用大的缺陷。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联合给药的抗肿瘤效果显著,毒性小,有利于肿瘤(尤其是性激素相关的肿瘤)的治疗与控制,并且能逆转药物耐药,临床应用前景良好。良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性激素受体是受性激素激活的转录因子,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转录因子功能的异常会引起机体病变,如性腺器官的癌变,据此开展的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性激素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如抑制雌激素受体活性治疗乳腺癌,降解雌激素受体治疗前列腺癌,针对孕激素受体治疗子宫内膜癌等。合理有效的药物应用方案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并有望成为未来解决肿瘤治疗难题的重要途径。
[0003]近年来,随着肿瘤耐药等临床用药问题的不断涌现以及肿瘤新理论的不断升级,创新的抗癌药物研发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天然产物抗癌有效性明确、且候选资源丰富,在抗癌候选药物中具有独特优势,是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然而当前抗癌天然产物研究呈现“热、多、杂”的现象,因此,挖掘活性天然产物的潜在机制和靶点,创新性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抗癌药物活性研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天然产物的优势,是抗癌天然产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天然产物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5]卡帕里酮联合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肿瘤为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相关的肿瘤,所述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相关的肿瘤为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0006]其中,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可以选自氟维司群、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恩杂鲁胺、尼鲁他胺、阿比特龙、氟他胺、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氨鲁米特和福美司坦中的至少一种。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其活性成分包括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所述卡帕里酮和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分别成为独立的给药单元,或所述卡帕里酮和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共同形成组合的给药单元。
[0009]其中,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可以选自氟维司群、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恩杂鲁胺、尼鲁他胺、阿比特龙、氟他胺、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氨鲁米特和福美司坦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0.1

100;所述肿瘤优选为与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相关的肿瘤,更优选为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0010]本专利技术的卡帕里酮与性激素类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性激素受体的表达,对性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细胞毒性,可起到协同增效、减毒的作用,抗肿瘤效果显著。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的联合用药对癌细胞具有
较强的细胞毒性,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则相对较弱,具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卡帕里酮、卡帕里酮联合氟维司群对乳腺癌细胞株MCF

7细胞活力的影响,单独用药IC
50
值约为1.3 μM,联合氟维司群用药IC
50
值约为0.2 μM。
[0012]图2为卡帕里酮、卡帕里酮联合恩杂鲁胺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活力的影响,单独用药IC
50
值约为 0.3 μM,联合氟维司群用药IC
50
值约为0.1 μM。
[0013]图3为卡帕里酮、卡帕里酮联合氟维司群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活力的影响,单独用药IC
50
值约为 0.4 μM,联合氟维司群用药IC
50
值约为0.1 μM。
[0014]图4为卡帕里酮、卡帕里酮联合氟维司群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ECC

1细胞活力的影响,单独用药IC
50
值约为0.2 μM,联合氟维司群用药IC
50
值约为0.05 μM。
[0015]图5为卡帕里酮对正常细胞株HUVEC细胞活力的影响,IC
50
值约为15.5 μM,相对于肿瘤细胞,卡帕里酮对正常细胞株HUVEC的损伤较小。
[0016]图6为卡帕里酮单独和联合用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

7克隆形成的抑制效果;其中,(A)为卡帕里酮单独用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

7克隆形成的抑制效果,(B)为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

7克隆形成的抑制效果。
[0017]图7为卡帕里酮单独和联合氟维司群用药处理MCF

7后的性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表达水平图;其中,(A)为卡帕里酮处理乳腺癌细胞MCF

7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由图可知,卡帕里酮可以降低ERα的蛋白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B)为卡帕里酮联合氟维司群处理乳腺癌细胞MCF

7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由图可知,与单独给药处理组对比,联合给药降低ERα蛋白水平的作用更为明显。
[0018]图8为卡帕里酮单独和联合恩杂鲁胺用药处理前列腺癌细胞LNCaP后的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图;其中,(A)为卡帕里酮处理前列腺癌细胞LNCaP后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由图可知,卡帕里酮可以降低AR的蛋白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B)为卡帕里酮联合恩杂鲁胺处理前列腺癌细胞LNCaP后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由图可知,与单独给药处理组对比,联合给药降低AR蛋白水平的作用更为明显。
[0019]图9为卡帕里酮、氟维司群、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A)为卡帕里酮、氟维司群、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效果图,(B)为卡帕里酮、氟维司群、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对肿瘤重量的影响的统计图,(C)为卡帕里酮、氟维司群、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对肿瘤体积的影响的统计图,(D)为卡帕里酮、氟维司群、卡帕里酮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制。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卡帕里酮联合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肿瘤为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相关的肿瘤,所述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相关的肿瘤为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选自氟维司群、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恩杂鲁胺、尼鲁他胺、阿比特龙、氟他胺、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氨鲁米特和福美司坦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为氟维司群和/或恩杂鲁胺。4.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包括卡帕里酮和性激素类抗癌药物,所述卡帕里酮和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分别成为独立的给药单元,或所述卡帕里酮和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共同形成组合的给药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性激素类抗癌药物选自氟维司群、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恩杂鲁胺、尼鲁他胺、阿比特龙、氟他胺、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氨鲁米特和福美司坦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楠叶文才张紫月赖日莲刘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