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648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包括龙门架、设置在龙门架内腔的调节组件、设置在龙门架内部的床板、设置在龙门架下方的移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龙门架内部的夹持组件,龙门架的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两个U型板的底部共同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该艾灸治疗装置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艾灸的熏烤治疗,避免了现有治疗手段为医护人员手持艾柱长时间对患者身体熏烤,使人员不便控制艾柱燃烧点与患者身体之间的距离降低治疗效果的现象,提升艾灸治疗效果,给医护人员与患者带来便捷、舒适性,有利于推广。有利于推广。有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内科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0003]但是,在医护人员给患者艾灸治疗过程中,大多为医护人员手持点燃的艾柱在患者穴位附近熏烤,人员长时间手持艾柱操作工作量巨大,同时艾柱在使用一段时间逐渐燃烧后会变短,使得人员不便控制艾柱燃烧点跟患者身体穴位之间的距离,降低艾灸疗效。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包括龙门架、设置在龙门架内腔的调节组件、设置在龙门架内部的床板、设置在龙门架下方的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包括龙门架(1)、设置在龙门架(1)内腔的调节组件、设置在龙门架(1)内部的床板(19)、设置在龙门架(1)下方的移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龙门架(1)内部的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的两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14),两个所述U型板(14)的底部共同安装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包含有设置在龙门架(1)一侧外壁上端的转把(2),所述转把(2)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龙门架(1)侧壁至龙门架(1)内腔安装有主锥齿轮(3),所述主锥齿轮(3)的一侧通过卡齿啮合连接有副锥齿轮(4),所述副锥齿轮(4)的内部套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两端均通过轴套(18)与龙门架(1)的内顶部和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杆(6)的外圈且位于副锥齿轮(4)的下方套设有第一螺套(5),所述第一螺套(5)的外圈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壳(7),所述保护壳(7)的内部安装有电机(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还包含有设置在床板(19)的上方和龙门架(1)内的下方之间的双向丝杆(9),所述双向丝杆(9)的一端与电机(8)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龙门架(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块(11)与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9)的外圈两端均套设有第二螺套(10),所述第二螺套(10)的内部套设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一端与电机(8)固定安装,所述限位杆(13)的另一端与滑块(11)固定安装,所述龙门架(1)靠近电机(8)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通槽,保护壳(7)的两侧外壁与龙门架(1)且位于通槽的两侧内壁之间相贴合但不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组件包含有安装在第二螺套(10)底部两侧的连接杆(27),两个所述连接杆(27)之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政甘承旭张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云阳县高阳镇中心卫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