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雷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13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雷避雷装置;包括底座、中和均压环、感应电荷转移级、涌流开关和控制模组,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感应电荷转移级,底座上设置有涌流开关,中和均压环接地,涌流开关与中和均压环电性连接,控制模组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数传模块和电源模块,感应电荷转移级用于进行中和电压、中和电流,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中和电压、中和电流、中和次数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中和电压、中和电流、中和次数的数据,通过电压和电流在感应电荷转移级中和后,从中和均压环入地,获得避免保护区域内形成雷击点,从而避免由感应雷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效果。由感应雷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效果。由感应雷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雷避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阻雷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避雷装置避雷的方式为引雷入地,现有技术中CN217087136U公开了一种避雷装置,采用引雷入地的方式进行避雷,以此达到避雷效果。
[0003]但上述避雷方式,接触高电压、高电流,在保护区域内容易形成雷击点,从而导致由感应雷引发的次生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雷避雷装置,解决了在避雷过程中,保护区域内容易形成雷击点,从而导致由感应雷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阻雷避雷装置,包括底座、中和均压环、感应电荷转移级、涌流开关和控制模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所述涌流开关,所述中和均压环接地,所述涌流开关与所述中和均压环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具有电离放电腔,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电离放电腔内。
[0006]其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数传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采集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中和均压环、感应电荷转移级、涌流开关和控制模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所述涌流开关,所述中和均压环接地,所述涌流开关与所述中和均压环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具有电离放电腔,所述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电离放电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数传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电离放电腔内,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传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数传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用于进行中和电压、中和电流;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中和电压、中和电流、中和次数的数据;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中和电压、中和电流、中和次数的数据;所述数传模块用于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数传模块提供电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雷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T、空气放电管B8、瞬态抑制保护二极管D1、安规电容X、滤波电感L1、滤波电感L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二极管D3、有级电容C3、电阻R103、电阻R104、电阻R105、电容C102和电容C104,所述电流互感器T与所述感应电荷转移级电性连接,所述空气放电管B8、所述瞬态抑制保护二极管D1、所述安规电容X、所述有级电容C3和所述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电性连接,所述滤波电感L1分别与所述空气放电管B8、所述瞬态抑制保护二极管D1、所述安规电容X和所述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滤波电感L2分别与所述空气放电管B8、所述瞬态抑制保护二极管D1、所述安规电容X、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3分别与所述有级电容C3和所述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尚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