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08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包括:回弹机构和播种机构,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撑杆,固定板与撑杆滑动连接,撑杆顶面与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撑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撑杆中部固接有拉杆,拉杆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播种机构的回弹力。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固定板与播种筒外侧面固定连接,播种筒内腔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播种筒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分隔板能够将播种筒进行分割实现多个漏料组件共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分腔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漏料组件、冲击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方便携带,对林下的地块适应性强,能够不利用电力或机械能来对西洋参进行播种。播种。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西洋参是一种人参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疗价值的贵重补益药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肾,有退热清火、补阴、生津降压之功能。而现代社会中西洋参的种植价值以野生为贵,野外林地补种次之,农田种植则最差,因为纯野生的西洋参较为稀少,目前,在国家非粮地政策的指导下,药效较好的林地补种的西洋参成为未来西洋参产业发展的主要利用对象,但是野外林地多为交通和其它辅助设施不便的地方,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用来解决不便携带,对林下的地块适应性强,以及能够不利用电力或机械能来对西洋参进行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方便携带,对林下的地块适应性强,能够不利用电力或机械能来对西洋参进行播种。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回弹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回弹力,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撑杆,所述固定板底面开设有盲孔,所述撑杆与所述盲孔滑动连接,所述撑杆顶面与所述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撑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撑杆中部固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0007]播种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播种筒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播种筒内腔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播种筒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所述分腔中部设置有漏料组件,所述漏料组件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分腔底端设置有冲击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撑脚,所述撑脚顶面与所述撑杆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撑脚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竖直设置并与所述撑杆底端侧面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板倾斜朝向远离所述撑杆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撑杆的一侧面与所述撑杆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漏料组件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分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隔板上方用于放置西洋参的种子,所述中隔板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中隔板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绕轮和卷簧盒,所述绕轮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导料孔;所述绕轮和所述卷簧盒的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盒与所述中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绕轮侧面绕设有卷绳,所述卷绳的一端贯穿所述播种筒侧壁并与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冲击组件包括连接筒和冲击头,所述连接筒顶端与所述分腔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底面与所述冲击头顶面固接并连通;所述冲击头中空设置,所述冲击头侧面开设有翻孔,所述翻孔内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与所述冲击头内腔底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翻板与所述翻孔相适配,所述翻板远离所述冲击头的一侧面与所述冲击头外侧壁相平齐,所述翻板靠近所述冲击头的一侧面倒有圆角。
[0012]优选的,所述播种筒的顶端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分腔顶端开口;所述盖板相对侧面分别固接有把手。
[0013]优选的,所述分腔内还固接有若干配重块。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拉杆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能够手动按压冲击的播种装置,实现了在不便开展机械化种植的田地进行西洋参的播种。
[0017]本技术能够利用弹簧的回弹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既能够提高种植的效率也能够适应林下复杂的种植地,提高了林下土地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漏料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播种筒和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底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固定板;2、撑杆;3、弹簧;4、拉杆;5、滑槽;6、撑脚;7、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播种筒;10、分隔板;11、中隔板;12、绕轮;13、卷簧盒;14、卷绳;15、连接筒;16、冲击头;17、翻板;18、盖板;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由图1

4所示,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包括:
[0027]回弹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回弹力,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1和撑杆2,固定板
1底面开设有盲孔,撑杆2与盲孔滑动连接,撑杆2顶面与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3,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撑杆2中部固接有拉杆4,固定板1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滑槽5,拉杆4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板1,且拉杆4通过滑槽5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滑槽5顶面与拉杆4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滑槽5给予拉杆4以限位;辅助组件包括撑脚6,撑脚6顶面与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撑脚6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第一限位板7竖直设置,并与撑杆2底端侧面相适配,第二限位板8倾斜朝向远离撑杆2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板8靠近撑杆2的一侧面与撑杆2相适配,自然状态下,撑脚6能够与撑杆2成一定角度设置,此时,第二限位板8的限位面与撑杆2侧面相抵触设置,避免撑脚6旋转角度过大,无法支撑整个装置。
[0028]播种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9,播种筒9的顶端固接有盖板18,盖板18用于封闭分腔顶端开口;盖板18相对侧面分别固接有把手19。固定板1与播种筒9外侧面固定连接,播种筒9内腔设置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将播种筒9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分腔中部设置有漏料组件,漏料组件与拉杆4固定连接,分腔底端设置有冲击组件。本技术通过回弹机构能够使播种机构冲击到地面时,能够利用弹簧3的回弹力将整个装置弹起,降低人工拉起所需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漏料组件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与分腔侧壁固定连接,中隔板11上方用于放置西洋参的种子,中隔板11顶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实现了分腔的上段和下段的连通,绕轮12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弹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时增加回弹力,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固定板(1)和撑杆(2),所述固定板(1)底面开设有盲孔,所述撑杆(2)与所述盲孔滑动连接,所述撑杆(2)顶面与所述盲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3),所述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撑杆(2)中部固接有拉杆(4),所述拉杆(4)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板(1)并与所述固定板(1)滑动连接;播种机构,用于播种西洋参,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筒(9),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播种筒(9)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播种筒(9)内腔设置有分隔板(10),所述分隔板(10)将所述播种筒(9)内腔均分为两个分腔,所述分腔中部设置有漏料组件,所述漏料组件与所述拉杆(4)固定连接,所述分腔底端设置有冲击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撑脚(6),所述撑脚(6)顶面与所述撑杆(2)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撑脚(6)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和第二限位板(8),所述第一限位板(7)竖直设置并与所述撑杆(2)底端侧面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板(8)倾斜朝向远离所述撑杆(2)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8)靠近所述撑杆(2)的一侧面与所述撑杆(2)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林下播种西洋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料组件包括中隔板(11),所述中隔板(11)与所述分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隔板(11)上方用于放置西洋参的种子,所述中隔板(11)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中隔板(11)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绕轮(12)和卷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