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401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包括健康码申请信息提取模块、健康码申请信息分类处理模块、健康码关联信息解析模块、健康码生成赋色处理模块、数据库、健康码赋色原因附带生成模块、健康码人工核验处理模块和健康码使用范围限制模块,通过采用智能审核方式对目标用户提交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审核,自动生成健康码,并进行赋色处理,相比较人工审核,该审核方式能够实时对提交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客观及时审核处理,最大限度规避了人工审核受主观影响较大的缺陷,不仅提高了审核结果的可靠度,还提高了审核效率,有效满足了申请人员对健康码申请的快捷及时审核需求。健康码申请的快捷及时审核需求。健康码申请的快捷及时审核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管理
,具体而言,是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健康码的推出和应用,是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安全防控的具体体现。健康码具有加强身份认证、覆盖面广、使用便捷等优势,为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提供强大信息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未申请人员健康码的申请审核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健康码的申请基本都是在固定的申请平台,申请人员通过在申请平台进行申请,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健康码及赋色。但目前健康码的后台审核都是采用人工审核方式,这种审核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人工审核在进行健康码赋色时受审核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主观判断影响较大,容易存在判断失误现象,进而影响审核结果的可靠性,且人工审核受工作时间限制,无法实现实时不间断审核,使得审核效率低下和审核延迟的现象时常出现,难以满足申请人员对健康码申请的快捷及时审核需求。
[0004]2.由于申请人员在健康码申请平台提交的申请信息涉及个人信息,例如证件号码、联系电话等,审核人员在接收申请人员提交的申请信息时很轻易就能够获取申请人员的个人信息,这样就会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给申请人员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5]另一层面,由于健康码使用便捷,扫码即可获知用户健康情况。但由于现在全国各地针对健康码的使用范围,并未统一标准,用户对健康码的扫码使用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容易存在健康码被滥用的风险,进而无形之中加快了用户健康数据的泄露速度,难以有效保障用户健康码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包括:健康码申请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在健康码申请平台提交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提取。
[0008]健康码申请信息分类处理模块,用于对提取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分类,形成目标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码关联信息。
[0009]健康码关联信息解析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关联信息进行解析,评估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
[0010]健康码生成赋色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申请信息生成健康码,并依据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对生成的健康码进行赋色处理。
[0011]数据库,用于存储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存储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存储警戒体温和表现症状,存储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影响因子,并存储各种健康码颜色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区间。
[0012]健康码赋色原因附带生成模块,用于当目标用户健康码的赋色为红色或黄色时分析赋色原因,并对赋色原因进行附带生成。
[0013]健康码人工核验处理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进行隐藏处理,并在处理之后将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申请信息和健康码的颜色及附带生成的赋色原因传输至安全防控中心,由其进行人工核验。
[0014]健康码申请显示反馈终端,用于在人工核验无误后将目标用户的健康码及附带生成的健康码赋色原因在健康码申请平台进行显示反馈,完成健康码申请。
[0015]健康码使用范围限制模块,用于依据健康码对应的指定采集主体对目标用户健康码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制。
[0016]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和联系电话。
[0017]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健康码关联信息包括现居住地址、行程信息和身体健康表征,其中行程信息包括行程地点及在行程地点的停留时长,其中身体健康表征包括体温和表现症状。
[0018]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评估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具体参照如下评估步骤:S1、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现居住地址,并将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进行对比,若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落入到某种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内,则将该安全级别记为适配安全级别,并执行S2,若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未落入到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内,则执行S3

S6。
[0019]S2、将目标用户对应的适配安全级别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进行匹配,以此将匹配成功的居住地址风险度作为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记为σ。
[0020]S3、在地图上分别将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和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进行标记,并从中提取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轮廓,进而将标记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分别向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轮廓进行连线,以此取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到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地区的最短连线,记为一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二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
[0021]S4、将一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的距离与二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的距离进行对比,从中选择距离最短的靠近连线作为风险关联连线。
[0022]S5、将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安全级别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影响因子进行匹配,从中匹配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
[0023]S6、将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距离及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通过公式进而将计算结果作为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σ

,其中l表示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距离,λ表示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e表示为自然常数。
[0024]S7、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行程信息,并据此分析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波及风险度,记为TR。
[0025]S8、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身体健康表征,并据此分析目标用户对应的身体症状反映风险度,记为RS。
[0026]S9、分别将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行程波及风险度和身体症状反映风险度代入感染风险度评估公式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ψ,其中RF表示为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且RF的取值为σ或σ

,x、y、z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行程波及风险度、身体症状反映风险度对应的占比系数。
[0027]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S7对应的操作步骤如下:S71、从行程信息中提取行程地点,进而在地图上对目标用户的行程地点进行标记,形成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轨迹线。
[0028]S72、将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轨迹线与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进行对比,若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轨迹线与某种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存在重合,则将该安全级别记为牵涉安全级别,并执行S73

S75,若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轨迹线与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均不存在重合,则将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波及风险度记为ε。
[0029]S73、统计重合行程轨迹线上存在的行程地点数量,进而将重合行程轨迹线上存在的行程地点记为重点行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健康码申请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在健康码申请平台提交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提取;健康码申请信息分类处理模块,用于对提取的健康码申请信息进行分类,形成目标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码关联信息;健康码关联信息解析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关联信息进行解析,评估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健康码生成赋色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申请信息生成健康码,并依据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对生成的健康码进行赋色处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存储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存储警戒体温和表现症状,存储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影响因子,并存储各种健康码颜色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区间;健康码赋色原因附带生成模块,用于当目标用户健康码的赋色为红色或黄色时分析赋色原因,并对赋色原因进行附带生成;健康码人工核验处理模块,用于对目标用户对应的个人信息进行隐藏处理,并在处理之后将目标用户对应的健康码申请信息和健康码的颜色及附带生成的赋色原因传输至安全防控中心,由其进行人工核验;健康码申请显示反馈终端,用于在人工核验无误后将目标用户的健康码及附带生成的健康码赋色原因在健康码申请平台进行显示反馈,完成健康码申请;健康码使用范围限制模块,用于依据健康码对应的指定采集主体对目标用户健康码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和联系电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码关联信息包括现居住地址、行程信息和身体健康表征,其中行程信息包括行程地点及在行程地点的停留时长,其中身体健康表征包括体温和表现症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防控的健康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目标用户对应的感染风险度具体参照如下评估步骤:S1、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现居住地址,并将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进行对比,若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落入到某种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内,则将该安全级别记为适配安全级别,并执行S2,若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未落入到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内,则执行S3

S6;S2、将目标用户对应的适配安全级别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进行匹配,以此将匹配成功的居住地址风险度作为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记为σ;S3、在地图上分别将当前存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范围和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进行标记,并从中提取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轮廓,进而将标记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分别向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地区对应的区域轮廓进
行连线,以此取目标用户对应的现居住地址到一级、二级安全级别地区的最短连线,记为一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二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S4、将一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的距离与二级安全级别靠近连线的距离进行对比,从中选择距离最短的靠近连线作为风险关联连线;S5、将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安全级别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一级和二级安全级别对应的影响因子进行匹配,从中匹配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S6、将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距离及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通过公式进而将计算结果作为目标用户对应的居住地址落入风险度σ

,其中l表示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的距离,λ表示为风险关联连线对应安全级别的影响因子,e表示为自然常数;S7、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行程信息,并据此分析目标用户对应的行程波及风险度,记为TR;S8、从健康码关联信息中提取身体健康表征,并据此分析目标用户对应的身体症状反映风险度,记为RS;S9、分别将目标用户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奥权
申请(专利权)人:权利要求书三页说明书八页附图一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