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触弹片以及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92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4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端子接触弹片以及开关,属于电气结构领域。该端子接触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接触段、连接段、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接触段位于连接段的一侧,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位于连接段的另一侧;接触段背离连接段的一面具有触头;第一约束段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一方向的位移,第二约束段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接触段的弹性形变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本公开能够降低拉弧烧蚀,保证了导电性能,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接触弹片以及开关


[0001]本公开属于电气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子接触弹片以及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开关为常见的电气设备,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0003]在相关技术中,开关主要包括按钮、翘板、动触点和静触点,使用者在拨动按钮时,翘板随之摆动,从而带动位于翘板端部的动触点一同移动,并撞击静触点,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电路导通。
[0004]然而,在动触点撞击静触点的过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会产生小幅度的弹跳,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电流击穿空气形成拉弧,从而释放高温烧蚀静触点和动触点,进而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上形成氧化层。如此,不仅影响了导电性能,还存在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接触弹片以及开关,能够降低拉弧烧蚀,保证了导电性能,减少了安全隐患。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接触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接触段、连接段、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所述接触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一侧,所述第一约束段和所述第二约束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侧;
[0007]所述接触段背离所述连接段的一面具有触头;
[0008]所述第一约束段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约束段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二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接触段的弹性形变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
[0009]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约束段包括第一主板和至少两个第一翼板;
[001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翼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一主板位于同一平面;
[0011]所述第一主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第一主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约束段相连。
[0012]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约束段包括第二主板和至少两个第二翼板;
[0013]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翼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二主板位于同一平面;
[0014]所述第二主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约束段相连。
[0015]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垂直;
[0016]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翼板相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翼板相垂直。
[0017]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约束段位于所述第一约束段背离所述接触段的一侧。
[0018]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接触弹片为一体式结构件。
[0019]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头的中心至所述接触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处的距离为1.5~3mm;
[0020]和/或,
[0021]所述连接段为圆弧形结构件,所述连接段的半径为1~2mm。
[0022]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段、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约束段和所述第二约束段均为板状结构件,且厚度为0.4~1mm。
[0023]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头的中心至所述接触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处的距离,与所述接触段的厚度之比为1.5~7.5;
[0024]和/或,
[0025]所述连接段为圆弧形结构件,所述连接段的半径与所述接触段的厚度之比为1~5。
[0026]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接触弹片。
[002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8]在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接触弹片装配至开关后,将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分别安装至开关的安装基础,使得第一约束段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被约束,第二约束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被约束。接触段上的触头用于承接开关的动触点撞击,以实现端子接触弹片与动触点之间的电连接。
[0029]动触点撞击触头后,接触段和连接段将引导撞击能量,并以弹性冲击波的形式传递到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接触段的弹性形变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所以移动被约束的第一约束段和第二约束段,不会在承载弹性冲击波时产生多余的振动,而是稳定的承载弹性冲击波,并将弹性冲击波进一步的传递至开关的安装基础,避免了接触段和连接段在承受撞击后不断晃动。如此一来,显著的降低了触头和动触点之间的弹跳时间,进而减小了拉弧烧蚀,保证了导电性能,减少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接触弹片在开关内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A方向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冲击波耗散与被冲击物刚度关系曲线图。
[0035]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6]10、接触段;
[0037]110、触头;
[0038]20、连接段;
[0039]30、第一约束段;
[0040]310、第一主板;320、第一翼板;
[0041]40、第二约束段;
[0042]410、第二主板;420、第二翼板;
[0043]50、弯折段;
[0044]60、压线段;
[0045]100、端子接触弹片;200、翘板;300、静触点;400、端子;500、端子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7]开关为常见的电气设备,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0048]在相关技术中,开关主要包括按钮、翘板、动触点和静触点,使用者在拨动按钮时,翘板随之摆动,从而带动位于翘板端部的动触点一同移动,并撞击静触点,使得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电路导通。
[0049]然而,在动触点撞击静触点的过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会产生小幅度的弹跳,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电流击穿空气形成拉弧,从而释放高温烧蚀静触点和动触点,进而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上形成氧化层。如此,不仅影响了导电性能,还存在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
[005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接触弹片,图1为该端子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端子接触弹片包括依次相连的接触段10、连接段20、第一约束段30和第二约束段40,接触段10位于连接段20的一侧,第一约束段30和第二约束段40位于连接段20的另一侧。接触段10背离连接段20的一面具有触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接触段(10)、连接段(20)、第一约束段(30)和第二约束段(40),所述接触段(10)位于所述连接段(20)的一侧,所述第一约束段(30)和所述第二约束段(40)位于所述连接段(20)的另一侧;所述接触段(10)背离所述连接段(20)的一面具有触头(110);所述第一约束段(30)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约束段(40)能够约束自身在第二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且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接触段(10)的弹性形变轨迹所处的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段(30)包括第一主板(310)和至少两个第一翼板(32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翼板(3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板(31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翼板(320)与所述第一主板(31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主板(310)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20)相连,所述第一主板(31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约束段(40)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约束段(40)包括第二主板(410)和至少两个第二翼板(420);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翼板(42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板(410)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翼板(420)与所述第二主板(41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主板(410)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约束段(3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接触弹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美南胡友才姚思捷王也吴玉刚付波李舰马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