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78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耐热部件设置于隔热部件的顶部,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助燃剂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第一助燃剂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该结构设置简单,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是家庭中常用的燃烧器。燃气灶产生的热能除了用于加热置于其上的锅具外,燃气灶周围的空气也会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大大的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部分燃气灶会设置聚能圈,该聚能圈在火焰与外界空气直接形成物理阻隔,从而减少聚能圈的内侧面与火焰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现有的聚能圈受限于结构本体的设置,从而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以充分利用提升燃烧效率,同时受制于自身的结构也无法为助燃剂提供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无法结合聚能圈的结构充分利用助燃剂提高燃烧效率、充分燃烧的缺陷,提供一种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聚能圈组件,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顶部,所述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000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能够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最后,该结构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降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0007]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助燃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助燃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000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上开设若干个第一助燃孔,同时基于第一助燃孔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从原本被放置的第一容纳腔流通到第一助燃孔,从第一助燃孔中流出与燃烧器火焰进行第二次接触,完成第二次充分燃烧,再一次提升燃烧效率。
[0009]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包括若干个耐热层,若干个所述耐热层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
[0010]在本方案中,通过沿高度方向将耐热部件设置为若干个耐热层,根据其结构特征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形成了数个第一容纳腔,故能够放置数个第一助燃剂,最大程度地为燃烧器火焰助燃,同时,任意相邻的两个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均有缝隙,为任意一个第一助燃剂均提供了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的环境,保证助燃的顺利完成。
[0011]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还包括第二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与所述隔热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0012]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耐热部件与隔热部件之间设置第二容纳腔,为第二助燃剂提供了一个放置的场所,第二助燃剂能够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以便起到助燃的作用。
[0013]较佳地,所述耐热部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所述第二助燃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
[0014]在本方案中,耐热部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助燃孔,且第二助燃孔与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故第二助燃剂能够首先从第二容纳腔内流通穿过第二助燃孔,并进一步流通穿过第一助燃孔,最终与第一助燃剂共同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完成助燃,在第一助燃剂的助燃的基础上进一步助燃,提高燃烧效率。
[0015]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上脚片,若干个所述上脚片设置于所述耐热部件的上方。
[0016]在本方案中,上脚片能够支撑其他物件,使得其他组件能够放置在聚能圈部件上进行加热,具有实用价值。
[0017]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若干个下脚片,若干个所述下脚片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下方。
[0018]在本方案中,下脚片能够为聚能圈组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整个聚能圈组件得以被很好地放置。
[0019]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上述的聚能圈组件。
[0020]在本方案中,该燃气灶包括此聚能圈组件,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充分利用助燃剂进行助燃,提高燃气灶整体的燃烧效率。
[0021]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2]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通过在耐热部件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能够将第一助燃剂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最后,该结构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助燃剂等材料易得,降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聚能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聚能圈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聚能圈组件1
[0027]耐热部件2
[0028]第一耐热层21
[0029]第一助燃孔211
[0030]第二耐热层22
[0031]第二助燃孔221
[0032]隔热部件3
[0033]第一容纳腔4
[0034]第一助燃剂41
[0035]第二容纳腔5
[0036]第二助燃剂51
[0037]上脚片6
[0038]下脚片7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该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圈组件1,如图1和图2所示,聚能圈组件1包括隔热部件3、耐热部件2和第一助燃剂41,耐热部件2设置于隔热部件3的顶部,耐热部件2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4,第一助燃剂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4内,耐热部件2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缝隙与第一容纳腔4相连通。通过在耐热部件2的内部设置第一容纳腔4,能够将第一助燃剂41放置于第一容纳腔4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将外部的助燃剂设置于结构内部的缺陷,可以充分提升燃烧效率;同时,耐热部件2的内侧开设有缝隙的结构,使得第一助燃剂41能够通过此缝隙直接接触燃烧器火焰,故通过此结构为第一助燃剂41提供了一个能够与燃烧器火焰充分接触并作用的环境,保证了第一助燃剂41与燃烧器火焰的初始燃烧的顺利完成,充分提高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组件包括隔热部件、耐热部件和第一助燃剂,所述耐热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热部件的顶部,所述耐热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助燃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耐热部件的内侧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部件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助燃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助燃孔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部件包括若干个耐热层,若干个所述耐热层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耐热层的内侧端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圈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超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