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用贝氏体钢、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67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热锻用贝氏体钢、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装置及系统,该热锻用贝氏体钢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0.15~0.35wt.%;Si:0.17~0.85wt.%;Mn:1.8~3.0wt.%;P:0~0.035wt.%;S:0~0.08wt.%;Cr:0.01~1.5wt.%;Mo:0.01~0.10wt.%;V:0.01~0.20wt.%;Ti:0~0.025wt.%,余下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且满足碳当量公式0.95≥Ceq=C+(1/10)Si+(2/11)Mn+(1/5)Cr+(1/3)V+(1/6)M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锻用贝氏体钢、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制品领域,涉及一种热锻用贝氏体钢、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外商用车前轴一般采用调质钢生产制造,其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工序是:热锻成型

空冷

重新加热

调质

校正

喷丸

机加工。但是使用调质钢制造前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调质钢前轴由于淬透性原因,热处理后前轴表层、芯部的硬度、组织及力学性能散差很大:表层与芯部硬度散差在10

15HRC,表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芯部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或者贝氏体组织,表层、芯部力学性能指标差异很大,抗拉强度在700

1000MPa,屈服强度在450

900MPa,冲击功Ku2在60

100J;2)调质钢前轴制造周期长,锻造后的前轴要进行重新加热

淬火
‑<br/>回火处理,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锻用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0.15~0.35wt.%;Si:0.17~0.85wt.%;Mn:1.8~3.0wt.%;P:0~0.035wt.%;S:0~0.080wt.%;Cr:0.01~1.5wt.%;Mo:0.01~0.10wt.%;V:0.01~0.20wt.%;Ti:0~0.025wt.%,余下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且满足以下碳当量公式:0.95≥Ceq=C+(1/10)Si+(2/11)Mn+(1/5)Cr+(1/3)V+(1/6)Mo
1/2
≥0.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锻用贝氏体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锻用贝氏体钢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0.20~0.30wt.%;Si:0.40~0.60wt.%;Mn:1.8~2.0wt.%;P:0~0.020wt.%;S:0~0.060wt.%;Cr:0.1~0.6wt.%;Mo:0.02~0.06wt.%;V:0.10~0.15wt.%;Ti:0~0.010wt.%,余下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3.一种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锻用贝氏体钢制成坯材;将坯材热锻成型,控制冷却速度以促进粒状贝氏体的生成,再回火,即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热锻零部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锻成型包括:感应加热

辊锻

压弯

预锻

终锻

切边

热校正;所述感应加热的温度为1150

1230℃;所述预锻的温度为1150

1190℃;所述终锻的温度为1000

1050℃;所述热校正的温度为850

88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刘志敏高亮庆杜强田朕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