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中继跳频链路的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359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中继跳频链路的实现方法,该链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根据链路内所需中继节点数量进行时隙规划,避免碰撞的同时实现多中继跳频链路。中继链路过程分为初始同步、数据传输和勤务同步三个阶段。初始同步阶段完成后主节点、中继节点、从节点的同步,建立中继系统,以固定频率发送携带时间信息的协议帧,完成跳频中继链路内中继节点和从节点的同步入网;数据传输阶段主节点与从节点进行跳频数据传输,勤务同步阶段定时维护整个链路时间信息,以减少时间误差,保证链路的稳定性。链路内全部节点的时间信息与主节点相同,频率跳变只与时间信息有关。本方法使用协议帧维持整个链路的运行;使用时隙计数、时帧计数区分各个节点的通信状态。跳频中继系统可根据实际距离增减中继节点数量,适用于超远距离的跳频数据传输,增加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增加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增加整个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中继跳频链路的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多个中继电台跳频链路的实现方法,属于扩频通信领域。跳频通信是最常用的扩频通信的方式之一。具有快速、安全、准确、不间断、抗截获、抗干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领域,尤其是无人机领域,是现代电子战必不可少的通信方式。

技术介绍

[0002]跳频通信是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伪随机进行变化的通信方式,跳频中继通信是跳频通信比较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虚拟”MIMO技术,它可以令多个单天线的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使多个电台共享天线资源,从而突破设备限制,达到与传统的MIMO系统近似的多天线传输。协作通信中通过一定协议帮助用户传输的节点被称作中继。中继的存在不仅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还可以消除网络覆盖盲点和增大覆盖面积,显著提高系统吞吐量、链路可靠性、能量效率等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研究协作通信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跳频通信系统中对跳频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通信质量都具有极大的好处。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多中继跳频链路,链路中主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中继的跳频链路的实现方法,采用链型结构控制,链路内有一个主节点、一个从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其实现方法如下:1.1所有节点设定固定地址并按照等间隔时间长度进行时隙划分,地址与时隙相互映射,由主节点利用指令控制中继节点和从节点依次入网、时间同步和进行数据通信;1.2 初始同步阶段,所有节点开机后都处于初始同步帧的第1时隙频率(称为F0频率):此时主节点发送同步数据帧,初始同步帧的其余时隙处于空闲状态,在初始同步帧的最后一个时隙处于接收状态,主节点检测是否存在中继节点反馈,如果未接收到反馈则重复检测过程,直至捕获到中继节点,完成初始同步阶段;1.3 中继节点和从节点开机后在频率F0处于接收状态,中继节点接收来自主节点或中继节点的初始同步帧,然后校准自身实时时钟与主节点时间信息对齐,并重新装载初始同步帧进行转发,多个中继节点不断转发直至从节点收到初始同步帧为止,此时整个跳频中继系统所有节点时间信息与主节点保持一致,跳频中继系统进入同步反馈阶段;1.4 同步反馈阶段,从节点在接收到初始同步帧并完成时间信息对齐后的下一时隙发送从节点同步反馈帧,中继节点接收到从节点同步反馈帧后判定从节点完成时间信息对齐,然后发送中继节点同步反馈帧,下一中继节点接收到中继节点同步反馈帧后继续转发同步反馈帧,主节点接收到中继节点同步反馈帧则表明初始同步成功,完成两次初始同步成功后进入跳频中继系统数据发送状态;1.5有效数据传输阶段,所有节点每一个时隙跳频一次,频率根据统一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跳变;跳频中继系统内每经过一个时隙,时隙计数器加1,主节点和从节点每完成一次数据通信,数据传输时帧加1,当时帧计数器计数为N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旭何苏勤曾均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