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313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包含:步骤1、根据动力域控制系统的软件接口数据,收集接口变量信息,并汇总于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步骤2、通过编程,将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转化为自动化测试用例包;步骤3、搭建自动化测试工程,导入自动化测试用例包;步骤4、执行自动化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步骤5、发布测试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接口数量多且可能潜在变化大的集中式动力域控制系统,可以降低接口测试的测试人力需求,减少接口测试的测试时间,提高接口硬件在环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率。在环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率。在环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用于汽车软件测试领域,更具体涉及包括汽车控制系统软件的接口硬件在环测试。
[0002]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正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随之带来软件规模、传输数据量、电子电器数量呈现倍数级增加,传统分布式动力控制系统应对新发展需求存在局限性,使得基于域控制器的集中式动力控制系统成为发展趋势。集中式动力控制系统集成了多个动力控制器,合并为一个动力域控制系统,减少了控制器数量,降低了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减轻了整车重量,有利于效率提升和效益提升。但是动力域控制系统涉及多个控制器的CAN通讯,以及与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硬线通讯,交互信号大量增多,相应地增大了动力域控制系统接口的验证难度。
[0003]硬件在环是一种把被测对象的一部分通过接口嵌入到软件以及硬件环境中,实现控制器和用实时仿真硬件来模拟的被控对象连接的测试方法,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的对控制器的各项功能测试,在汽车软件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
[0004]专利文献CN114201346A公开了一种CAN通讯接口的HIL测试方法,首先获取构建测试用例所需的CAN测试用例设计数据,并生成各CAN通讯接口信号对应的测试用例组,得到测试用例表格;然后基于仿真系统类别确定测试信号数据,根据测试信号数据构建自动化测试用例模板;最后将测试用例表格导入至自动化测试用例模板,循环执行各测试用例组,得到测试结果数据。该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点:第一,该方法只提供了针对CAN通讯信号的自动化硬件在环方法,目前已成为趋势的集中式动力域控制系统集成了更多的硬线接口,包含了更为复杂的转换关系;第二,该方法得到测试结果后活动结束,没有考虑后续的回归测试,对于接口数量多且可能潜在变化大的集中式动力域控制系统,接口的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应考虑可能存在的频繁回归测试。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针对接口数量多且可能潜在变化大的集中式动力域控制系统,降低接口测试的测试人力需求,减少接口测试的测试时间,提高接口硬件在环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动力域控制系统的软件接口数据,收集接口变量信息,并汇总于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
[0007]步骤2、通过编程,将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转化为自动化测试用例包。
[0008]步骤3、搭建自动化测试工程,导入自动化测试用例包。
[0009]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包括硬件在环系统、硬件在环测试工程和自动化测试工具;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需适配硬件在环系统中的使用工具;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需按动力域控制系统要求进行工具配置,满足动力域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所
述自动化测试工具需正常调用硬件在环系统中的使用工具。
[0010]步骤4、执行自动化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
[0011]步骤5、发布测试结果,若测试结果通过,则活动结束;若测试结果不通过,则反馈至硬件在环的前端部门进行修改,重复步骤1至步骤5。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变量信息包括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所述接口更改值包括接口变量最大值、接口变量最小值以及接口变量中间值。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编程逻辑包含:步骤2.1 添加自动化测试工具路径;步骤2.2 打开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步骤2.3 读取接口变量信息;所述接口变量信息包括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步骤2.4 打开接口更改使能;步骤2.5 设置接口更改变量值为变更值,设置等待时间,根据测试结果判定接口变量与设置的变更值是否满足通过标准。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分析测试结果包括:根据动力域控制系统要求的接口通过标准,判断接口测试结果是否通过;若测试结果通过,则进入步骤5;若测试结果不通过,则分析失败原因;若测试不通过是由于自动化测试工程设计问题,则改善自动化测试工程,重复步骤3至步骤4;若测试不通过是由于测试用例设计问题,则完善自动化测试用例,重复步骤2至步骤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试方法可应对当前汽车控制系统接口倍增的现象,降低接口测试的测试人力需求,减少接口测试的测试时间,同时通过提前设置通过标准以降低传统人工分析测试结果的错误率,以提高接口硬件在环测试效率和测试准确率。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试方法具备可重复性,当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发生变更时,只需适应性修改本专利技术所述接口信息,即可进行变更接口的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试方法具备适应性,当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的通过标准或变更值范围发生变更时,只需适应性修改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编程脚本(例如对于“通过标准”在步骤2.5中编程代码中修改,比如绝对误差不超过5%等类似判断条件语句;对于“变更值范围”,在步骤1中用例设计表格中修改,在指定列中填入范围值),即可进行变更通过标准或变更范围的接口的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的通过编程脚本实现了自动化测试用例包的生成,避免了在自动化测试工具中重复开发自动化测试用例。
[0018]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中生成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编程逻辑示意图。
[0019]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20]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S010、根据动力域控制系统的软件接口数据,收集接口变量信息,并将收集的接口变量信息汇总于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
[0021]所述接口变量信息包括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所述接口更改值包括接口变量最大值、接口变量最小值以及接口变量中间值。所述接口更改值满足动力域控制系统软件中对应变量精度要求和边界要求,接口变量中间值在满足动力域控制系统软件中对应变量精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取舍,并非数学意义上的中间值。
[0022]所述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采用统一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模板,所述模板所包含的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采用统一表头名称。
[0023]S020、采用编程手段,实现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向自动化测试用例包的转化。所述编程手段可使用任意编程语言,只要能连接自动化测试工具即可。所述接口信号均遍历所述编程步骤。
[0024]参见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1、根据动力域控制系统的软件接口数据,收集接口变量信息,并汇总于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步骤2、通过编程,将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转化为自动化测试用例包;步骤3、搭建自动化测试工程,导入自动化测试用例包;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包括硬件在环系统、硬件在环测试工程和自动化测试工具;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需适配硬件在环系统中的使用工具;所述自动化测试工程需按动力域控制系统要求进行工具配置,满足动力域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测试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所述自动化测试工具需正常调用硬件在环系统中的使用工具;步骤4、执行自动化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步骤5、发布测试结果,若测试结果通过,则结束;若测试结果不通过,则反馈至硬件在环的前端部门进行修改,重复步骤1至步骤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变量信息包括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所述接口更改值包括接口变量最大值、接口变量最小值以及接口变量中间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采用统一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模板,所述模板所包含的接口变量名称、接口更改使能变量名称、接口更改变量值名称和接口更改值采用统一表头名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域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化硬件在环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编程逻辑包含:步骤2.1 添加自动化测试工具路径;步骤2.2 打开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表格;步骤2.3 读取接口变量信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厚万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