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03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底座、载体和框架,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底座与壳体的底部连接,底座内嵌金属片。金属片具有多个连接端,且部分连接端暴露于底座的顶面。框架可活动安装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底座的上方。载体可活动安装于框架内且设有第一组线圈,载体用于安装镜头,第一组线圈配合磁石可驱动载体沿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上簧片包括簧丝和多个支撑部,簧丝与框架和载体的顶部连接。支撑部的一端与簧丝连接,另一端朝向底座延伸并超出框架的底部,且与连接端电连接。下簧片与框架和载体的底部连接,上簧片和下簧片配合使得载体和框架弹性连接。支撑部可以支撑框架悬空于底座上方,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驱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而在实践中,为了适应多种场景拍照,镜头需要不断调焦,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镜头驱动机构驱动镜头沿光轴方向运动以调节焦距。
[0004]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和底座,其中,载体设有线圈且可活动安装于框架内,载体用于安装镜头。上簧片具有弹性并与框架的顶部和载体的顶部连接,下簧片同样具有弹性并与载体的底部和框架的底部连接,上簧片和下簧片将载体可活动连接于框架内。框架设有磁石并可活动安装于底座的上方,底座设有线圈,底座的线圈配合框架内的磁石可驱动框架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以防止镜头晃动。载体的线圈配合框架的磁石可驱动载体沿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以调节镜头焦距。
[0005]为了使得框架悬空于底座上方,防止框架和载体与底座接触,上簧片还通过多跟悬丝与底座连接,通过多跟悬丝支撑框架,使框架悬空与底座上方。具体操作为:将悬丝一端与上簧片的底面连接,通过上簧片与框架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由于悬丝的长度大于框架沿光轴方向的厚度,悬丝可使得框架悬空与底座上方,方便框架相对于底座运动。但是悬丝在使用过程中易断裂,而且悬丝安装繁琐,操作困难,影响加工效率。
[0006]此外,悬丝还与底座内的金属片以及上簧片电连接,金属片可与外部电源连接,而上簧片与载体的线圈电连接,金属片连接外部电源后,可通过悬丝为载体的线圈通电。但是悬丝断裂后,线圈也会断电,整个镜头驱动机构不能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该镜头驱动机构可驱动镜头沿其光轴方向稳定地运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包括:
[0009]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且底部开口;
[0010]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覆盖所述底部开口,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具有多个连接端,且部分所述连接端暴露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0011]框架,所述框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框架设有磁石;
[0012]载体,所述载体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框架内且设有第一组线圈,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所述第一组线圈配合所述磁石可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
[0013]上簧片,所述上簧片包括簧丝和多个支撑部,所述簧丝与所述框架的顶部和所述
载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簧丝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底座延伸并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
[0014]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与所述框架的底部和所述载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上簧片和所述下簧片配合使得所述载体和所述框架弹性连接。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由弹性丝弯折形成,沿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分为:
[0016]第一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簧丝连接;
[0017]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呈Z型弯折;
[0018]第三段,所述第三段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为L型;所述第二段由多个Z型弯折段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所述Z型弯折段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排列。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簧丝包括彼此绝缘的两段,每段所述簧丝设有两个连接片,两个连接片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一段电连接。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矩形,四个所述连接端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四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三段分别与四个所述连接端电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顶面还设有阻尼胶块,所述阻尼胶块覆盖所述连接端,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三段穿过所述阻尼胶块并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阻尼胶块的顶面。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外侧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框架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与多个所述凸起对应设置,多个阻尼胶体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凸起外侧且位于多个所述安装槽内。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线圈的两端分别绕两个所述凸起且分别与两段所述簧丝电连接。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为矩形,四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载体的四个角部。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设有第二组线圈,所述第二组线圈与所述金属片电连接,且配合所述磁石以驱动所述框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运动。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上簧片设有四个支撑部,四个支撑部可以支撑框架悬空于底座上方,还可为载体上的第一组线圈通电,而且上簧片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底座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四个阻尼胶块,四个支撑部的底端分别穿过四个阻尼胶块并与底座内的金属片电连接,四个阻尼胶块可以缓冲框架的运动。此外,载体的外侧面还分别设有四个凸起,该四个凸起径向外侧还设有另外四个阻尼胶体,该四个阻尼胶体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框架的内侧面的四个安装槽内,载体沿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时,四个阻尼胶体可缓冲载体的运动,还可以防止载体触碰框架,避免镜头抖动。
附图说明
[002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爆炸图。
[003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另一种形式的爆炸图。
[0031]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框架、载体和四个阻尼胶体的立体图。
[0032]图4和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以及四个阻尼胶体的组装图。
[0033]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以及四个阻尼胶体的立体图。
[0034]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上簧片立体图。
[0035]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上簧片与底座的组装图。
[0036]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上簧片、四个阻尼胶体与底座的组装图。
[0037]附图标记:100、镜头驱动机构;1、壳体;11、避光孔;2、底座;21、阻尼胶块;3、框架;31、安装槽;4、载体;41、凸起;42、阻尼胶体;5、上簧片;51、簧丝;511、连接片;52、支撑部;521、第一段;522、第二段;523、第三段;6、下簧片;7、磁石;8、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空间且底部开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且覆盖所述底部开口,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具有多个连接端,且部分所述连接端暴露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框架,所述框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框架设有磁石;载体,所述载体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框架内且设有第一组线圈,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所述第一组线圈配合所述磁石可驱动所述载体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运动;上簧片,所述上簧片包括簧丝和多个支撑部,所述簧丝与所述框架的顶部和所述载体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簧丝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底座延伸并超出所述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下簧片,所述下簧片与所述框架的底部和所述载体的底部连接,所述上簧片和所述下簧片配合使得所述载体和所述框架弹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由弹性丝弯折形成,沿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簧丝连接;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呈Z型弯折;第三段,所述第三段与所述连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为L型;所述第二段由多个Z型弯折段依次连接形成,多个所述Z型弯折段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