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结构及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742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把手结构及智能锁。把手结构用于转动打开智能锁,包括把手主体、安装台、生物识别器及支撑构件,把手主体包括转动部和握持部,转动部上具有收容腔;收容腔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相较于第二开口远离握持部;安装台收容于收容腔并与收容腔的侧壁固定;安装台开设有安装孔;生物识别器贴靠于收容腔靠近第二开口的底壁;支撑构件与安装台安装固定,并能够穿设安装台与生物识别器抵持;其中,生物识别器以第一姿态穿过安装孔,在收容腔内由第一姿态转换为第二姿态而贴靠至收容腔的底壁,生物识别器通过翻转而从第一姿态转换为第二姿态。本申请提供了的把手结构及智能锁能够提高生物识别器安装于门把手内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把手结构及智能锁


[0001]本申请属于智能锁
,尤其涉及一种把手结构及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门锁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门锁因其使用的方便性,只需要通过信息识别器(指纹识别构件或者人脸识别构件)便能实现开锁功能,使得智能门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智能门锁的信息识别器是安装在门把手上,对于智能门锁的生产制造来说,信息识别器的安装方式非常重要。
[0003]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智能门锁中,智能门锁通过设置一抵持件与门把手的内壁螺纹连接,以通过抵持件将信息识别器抵持于门把手内。但是,随着门把手的转动次数增多,容易出现抵持件与门把手的内壁之间的螺纹连出现松动的现象,导致抵持件与信息识别器之间产生松动,严重时会出现信息识别器错位而无法开锁的情况。
[0004]针对现有智能门锁的上述技术缺陷,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高信息识别器安装于门把手内的稳定性的把手结构及智能锁,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生物识别器安装于门把手内的稳定性的把手结构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结构,用于转动打开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主体,包括连接的转动部和握持部,所述转动部上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沿轴向设于所述转动部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相较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握持部;安装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并与所述收容腔的侧壁固定,所述安装台用于隔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安装台开设有安装孔;生物识别器,贴靠于所述收容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底壁;以及支撑构件,与所述安装台安装固定,并能够穿设所述安装台与所述生物识别器抵持;其中,所述生物识别器以第一姿态穿过所述安装孔,在所述收容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由第一姿态转换为第二姿态而贴靠至所述收容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底壁,所述生物识别器通过翻转而从所述第一姿态转换为所述第二姿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开孔形状与所述生物识别器在所述第一姿态的轮廓形状匹配,以使所述生物识别器能够以所述第一姿态穿设所述安装孔;所述收容腔的安装空间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生物识别器在所述第二姿态的轮廓尺寸,以使所述生物识别器能够以所述第二姿态在所述收容腔内转动;其中,所述安装空间为所述收容腔在所述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间;所述安装孔的开孔尺寸小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径向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连接件、卡扣件和至少一个抵持件,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抵持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台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所述卡扣件穿设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台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卡接,所述抵持件穿设所述安装台并将所述生物识别器压紧于所述收容腔的底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包括不共线设置的第一抵持件、第二抵持件和第三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和所述第三抵持件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和所述第三抵持件中的任意两个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芬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迈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