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266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包括矿井水清污分流装置,矿井水清污分流装置出水端分别连接清水仓的进水端和调节预沉池的进水端;清水仓的第一出水端依次经多介质过滤装置、超滤装置I、中间水箱与双极膜脱盐净化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清水仓的第二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井下消防用水管道、第一井下洒水降尘管道和井下生产用水管道;调节预沉池的第一出水端经井下重介速沉水处理装置连接清水池的进水端,清水池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井下消防用水管道、第二井下洒水降尘管道和灌浆用水管道;调节预沉池的第二出水端与矿井水地面处理单元的进水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矿井水资源的高效灵活配置。的高效灵活配置。的高效灵活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矿井水处理与利用
,涉及矿井水净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伴随着煤炭的开采,大量的矿井水被外排,矿井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天然水资源短缺与矿井水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配置矿井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现有的矿井水处理系统首先将矿井水经排水系统排出到地面,然后再将经过水处理工艺净化处理后达到回用水质要求的矿井水进行利用,其中,一部分在地面利用,一部分返回到井下利用,余量可重新回灌至地表松散层。但是存在下游矿井水配置系统的效率偏低、占地面积大、外排费用高和资源损耗量大的问题。尤其是西部矿区,高矿化度矿井水较为普遍,所以在脱盐系统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涌水量,但是由于部分煤矿的矿井水在不同时间段的涌水量相差较大,依靠大容量缓冲水池不能彻底解决水量波动带来的系统设计问题,所以在对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系统进行设计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包括矿井水清污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水清污分流装置(1)的净水出水端连接清水仓(2)的进水端,矿井水清污分流装置(1)的污水出水端连接调节预沉池(3)的进水端;所述清水仓(2)的第一出水端依次经多介质过滤装置(4)、超滤装置I(5)、中间水箱(6)与第一双极膜脱盐净化装置(7)的进水端连通,清水仓(2)的第二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井下消防用水管道(8)、第一井下洒水降尘管道(9)和井下生产用水管道(10);所述调节预沉池(3)的第一出水端经井下重介速沉水处理装置(11)连接清水池(12)的进水端,清水池(12)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二井下消防用水管道(13)、第二井下洒水降尘管道(14)和灌浆用水管道(15);所述调节预沉池(3)的第二出水端与矿井水地面处理单元的进水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水地面处理单元包括顺序连通设置的气浮装置(16)、中间水池(17)、沉淀池(18)、中和池(19)、V型滤池(20)、超滤装置II(21)、第二双极膜脱盐净化装置(22)和复用水池(23),所述气浮装置(16)的进水端与调节预沉池(3)的第二出水端相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极膜脱盐净化装置(7)与第二双极膜脱盐净化装置(22)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膜组件单元(A)和第二膜组件单元(B),且第一双极膜脱盐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骁张全刘基葛光荣王甜甜王淑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