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发光装置及使用它的紧贴图像传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61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能获得一种提高亮度之同时,亦能降低成本的放电发光装置。从沿第一基板22、第2基板2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的第1荧光体层30、第2荧光体层31发出的光,由与第2基板23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原稿43所反射,反射的光透过沿第1基板22、第2基板2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并由设置于与第1基板22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透镜所聚光,用传感器检测经聚光的反射光。利用一体形成的两侧的荧光体层的光源,能提高亮度,同时抑制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在封入氙等放电气体的电极间的放电而发光的放电发光装置,以及以该放电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紧贴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历来,作为读取图像等的紧贴图像传感器等的光源,有利用封入电极间的气体的自发放电的放电发光装置。紧贴图像传感器利用放电发光装置的光照射夹于压纸滚筒与玻璃板之间的原稿上,其反射光通过棒形透镜阵列,由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读取原稿的内容。该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一般是利用对向配置的2块基板封入氙等的放电气体,当将1~2KV左右的交流电压加到配设于各基板上的电极间时,放电气体电离发出紫外线,荧光体被紫外线激励而发光。图6示出专利文献1等所述的现有的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断面图。放电发光装置1具有由玻璃板构成的第1基板2。第1电极3形成于该第1基板2上。电介质层4形成于第1基板2上使覆盖第1电极3。第2基板6具有由平面形的对向部6a、倾斜部6b及脚部6c构成的凹部,装载于第1基板2上,利用其凹部的容器构造形成放电空间9。第2电极7形成于与第2基板6上的放电空间9相对侧的外表面上、荧光体层5在放电空间9内,下层荧光体设在电介质层4上,上层荧光体设在第2基板6上。密封层8粘接第1基板2与第2基板6,形成放电空间9。氙等放电气体封入放电空间9中,倾斜部6b形成于第2基板6的对向部6a与第1基板2的交接部分,相对于第2基板6的对向部6a形成约45°角度。在倾斜部6b上的放电空间9内不设荧光体层5。从而构成为在放电空间9内发生的放电光从倾斜部6b出射到外部。第1基板2有矩形的外形,沿其长度方向形成矩形的第1电极3。第1电极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外部的高压电源。电介质层4具有覆盖第1电极3的矩形外形。荧光体层5在电介质层4上形成矩形形状。图7是将图6所示的放电发光装置用作光源时的紧贴图像传感器的构成断面图。放电发光装置1成为紧贴图像传感器10的光源。图6与图7中,壳体12具有装载放电发光装置的装载部18,水平地支持放电发光装置1的第1基板2。玻璃板15由壳体12支持,放电发光装置1的第2基板6紧贴地配置在玻璃板15的内表面。放电发光装置1的倾斜部6b配置于利用压纸滚筒传送的原稿16的照射点附近位置上。配置成当倾斜部6b的倾斜角取45°时,从该倾斜部6b出射的光就成为照射点。如图中的箭头的路径所示,原稿16反射的光利用棒形透镜阵列14聚光,由装载在电路基板11上的传感器13进行光电变换,读取原稿16的内容。一般,原稿面的亮度(原稿面照度)与光源的亮度成正比,与光源至原稿面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若缩短光源发光面与原稿面的距离,则即使用同一亮度的光源也能提高原稿面照度。此外,如减小光源与原稿面之间的不要的空间时,则能抑制来自读取原稿面以外的反射、散射引起的杂散光,可进行高精度的原稿读取。特开2002-134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如图7所示,只在棒形透镜阵列14的单侧装入放电发光装置1时,在原稿中6中存在皱纹或台阶状高差的原因,原稿16的读取内容往往容易变得不鲜明,而且放电发光装置1的亮度不够。为解决这些问题,考虑在棒形透镜阵列14的两侧各装入放电发光装置1的构成。这样一来,就没有因原稿的皱纹阴影引起的不鲜明度,能提高亮度,避免成本的上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一体形成的两侧的荧光体层的光源提高亮度的同时,抑制成本上升的放电发光装置以及用该放电发光装置作为光源的紧贴图像传感器。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放电发光装置包括透明的第1基板,空开沿该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并行的第1电极,透明的第2基板,空开沿该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2基板的并行的第2电极,由所述第1基板、使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对向地跟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所述第2基板以及侧壁形成放电空间的容器,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1荧光体层,及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2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2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2荧光体层,而且,从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的上述荧光体发出的光,由与所述第2基板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原稿所反射,反射的光透过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达到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的相反侧。另外,沿平行的第1荧光体层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分开距离短于沿平行的第2荧光体层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分开距离。另外,第2基板基板面兼作传送读取原稿的玻璃板。又,本专利技术的紧贴图像传感器,包括透明的第1基板,空开沿该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并行的第1电极,透明的第2基板,空开沿该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2基板的并行的第2电极,由所述第1基板、使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成对向地跟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所述第2基板以及侧壁形成放电空间的容器,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1荧光体层,及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2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2荧光体层,配置于沿所述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放电空间的相反侧的、聚集由原稿所反射的反射光的透镜,以及检测来自所述透镜的反射光的传感器,而且从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的上述荧光体发出的光,由和所述第2基板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原稿所反射,反射的光透过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所述透镜所聚光,并由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聚集的反射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发光装置,能利用一体形成的两侧的荧光体层的光源提高亮度,同时能抑制成本上升。另外,由于沿并行的第1荧光体层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分开距离短于沿并行的第2荧光体层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分开距离,故可从沿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有效地出射来自两侧的第1荧光体层的光。另外,由于第2基板基板面兼用作传送读取原稿的玻璃板,故可缩短成为光源的第1荧光体层与原稿面之间的距离,同时可实现小型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紧贴图像传感器,通过将荧光体层的光源一体形成于透镜的两侧,可提高亮度,同时可抑制成本上升。附图说明图1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断面图。图2为从第1基板侧看图1的外平面图。图3为将图1所示的放电发光装置作为其光源使用时的紧贴图像传感器的构成断面图。图4说明用图1的放电发光装置读取原稿的动作图。图5示出作为实施形态2的另一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断面图。图6示出以往的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断面图。图7为将图6所示的放电发光装置作为其光源使用时的紧贴图像传感器的构成断面图。标号说明21放电发光装置 22第1基板23第2基板24侧壁25放电空间 26第1电极26c连接部27电介质层28第2电极28c连接部29电介质层 30第1荧光体层31第2荧光体层32密封层 40紧贴图像传感器41壳体42装载部43原稿44棒形透镜阵列 45电路基板46传感器47照射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形态1图1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放电发光装置的构成断面图。图2为从第1基板侧看图1的外平面图。放电发光装置21具有由透明玻璃板构成的第1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第1基板,空开沿该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并行的第1电极,透明的第2基板,空开沿该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于所述第2基板的并行的第2电极 ,由所述第1基板、使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对向地跟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所述第2基板以及侧壁形成放电空间的容器,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1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1荧光体层 ,以及空开地形成沿所述第2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第2电极对向形成于所述第2基板的放电空间侧的并行的第2荧光体层,从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的所述荧光体发出的光由与所述第2基板的放电空间相反侧的原稿所反射,反 射的光透过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达到与所述第1基板的放电空间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穣太田章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