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建筑
,具体是一种针对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周边土体超载及卸载作用导致的隧道竖向土压力及水平土压力不断变化,最终隧道结构发生收敛变形超限。
[0003]盾构隧道结构超限收敛变形会引起盾构隧道结构的二次病害,如管片裂缝、渗漏水等。进一步,会降低盾构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0004]盾构隧道在服役期间,管片依靠螺栓一次性紧固,长时间承受土压力和轨道震动的耦合作用发生形变,同时螺栓承载力发生破坏,变形持续增大,为了保证地铁的运营和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找到一种加固方法,对隧道管片进行加固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对隧道周边土体超载及卸载作用导致的隧道竖向土压力及水平土压力不断变化,最终隧道结构发生收敛变形超限造成的管片位移进行预防和及时修复的预应力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盾构隧道包括位于上部的封顶块管片、位于隧道下部的标准块管片以及连接在所述封顶块管片和标准块管片之间的临接块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接块管片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在临接块管片中从所述封顶块管片向所述标准块管片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贯通孔中设有:外锚具组,包括第一外锚具组和第二外锚具组,其中,所述第一外锚具组设置在第一贯通孔中临近标准管片一端,所述第二外锚具组设置在第一贯通孔中临近所述封顶块管片一端;所述外锚具组包括多个外锚具,多个外锚具沿第一贯通孔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每个外锚具中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具有一个大直径孔端和一个小直径孔端;第一外锚具上所述大直径孔端临近标准块管片设置,第二外锚具上所述大直径孔端临近封顶块管片设置;第一内锚具,初始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锚具组中离所述标准块管片最近的一个外锚具的所述第二贯通孔中,所述第一内锚具上设有第三贯通孔;第二内锚具,初始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锚具组中离所述封顶块管片最近的一个外锚具的所述第二贯通孔中,所述第二内锚具上设有第四贯通孔;预应力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一端穿设于第一内锚具上的所述第三贯通孔并与第一内锚具固定后从标准块管片的指定位置穿出并用螺栓固定;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内锚具上的所述第四贯通孔并与第二内锚具固定后从封顶块管片的指定位置穿出并用螺栓固定;当临接块管片接触面发生开裂,预应力钢筋受到张拉,带着内锚具发生移动,内锚具沿着外锚具组中多个外锚具的布置方向向前移动,从一个外锚具移动到下一个外锚具中,第一内锚具和第二内锚具之间的预应力钢筋段应力增加限制临接块管片该侧裂缝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位于所述临接块管片与封底块接触面上的开孔位置靠近临接块管片内壁设置,第一贯通孔位于所述临接块管片与标准快管片接触面上的开孔位置靠近临接块管片外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具和外锚具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自紧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具的外壁上开设有切口,内锚具底端具有大直径孔端,所述大直径孔端上设有单向收紧的环形收紧机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