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03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方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包括至少两个舱体,所述舱体采用充放气形式形成立方体结构,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窗体,所述舱体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周侧面,所述下底部上连接有一硬质底板,所述周侧面上设置有拼装结构,所述拼装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周侧面一侧的至少一个的L型卡柱、固定设置于周侧面上另一侧的至少一个的环形扣合圈,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数量相同,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相互卡置配合,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撑架,其解决了现有方舱相互拼接结构较为复杂且无法应用在柔性方舱领域的技术问题。无法应用在柔性方舱领域的技术问题。无法应用在柔性方舱领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


[0001]本技术涉及方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

技术介绍

[0002]方舱起源于美国,50年代初,美国最先开始从事方舱的研制,最初应用于美军,均配有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根据不同需求,在其内部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安装相关设备,具备特定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美军机动指挥系统、通信、医疗、后勤保障等,是美军机动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房车空前发展,期间也引进了方舱生产制造的相关工艺及结构,提高了房车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现今我们所见到的各类房车多数为厢式车,其厢体的选材及结构形式均与方舱类似。
[0003]而现如今,为了满足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使用需求,方舱已不仅限于是通过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也有采用柔性材质的方舱出现,如充气式方舱。
[000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10126398.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扩展方舱,包括固定舱体,在所述固定舱体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有可抽拉的一个或多个扩展舱体,在所述固定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使扩展舱体移动至固定舱体外部的多个滑轨,所述滑轨包括设置在固定舱体内部的固定滑轨及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舱体外侧的活动滑轨,所述活动滑轨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地脚,所述活动滑轨被配置成在展开状态时与对应的固定滑轨共同形成供扩展舱体移动的滑轨而在所述扩展舱体处于缩回状态时缩回固定在所述固定舱体上。该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大幅提升扩展舱体在展开状态时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增加扩展空间的抽拉长度,有效提升扩展空间,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也简单方便,抽拉过程平稳性也更好。但是针对上述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扩展方案,其仅适用于单个方舱进行容积扩展,收到局限较大,现有的方舱中也有拼接式的结构设计,但多为结构较为复杂,且适用于硬质板材的方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其解决了现有方舱相互拼接结构较为复杂且无法应用在柔性方舱领域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包括至少两个舱体,所述舱体采用充放气形式形成立方体结构,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窗体,所述舱体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周侧面,所述下底部上连接有一硬质底板,所述周侧面上设置有拼装结构,所述拼装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周侧面一侧的至少一个的L型卡柱、固定设置于周侧面上另一侧的至少一个的环形扣合圈,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数量相同,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相互卡置配合,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撑架。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卡置凹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舱体内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功能面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面层和所述舱体的内侧面采用魔术贴扣的方式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面层为泡沫隔音层或者防寒绒面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为金属件。
[00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采用柔性材质,一改现有的硬质方舱,硬质方舱收纳不方便同时容易由于地面振动导致变形,而采用充气式篷房的方舱设计,一方面充气式方舱自身具备减震特性,且收纳起来更加方便;方舱包括至少两个舱体,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个拼接使用或者多个进行组合拼接形成长条形工作单元;通过采用L型卡柱和环形扣合圈相互卡置配合的方式,其拼接方式简单,能够在方舱配合的时候提升效率,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能够抬高方舱的高度使其与地面留有一定空隙,一方面能够避免潮湿,另一方面避免平底结构的硬质底板难以与崎岖的路面配合会造成晃动。
[0014]2、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作为主要支撑杆与地面接触,第二支撑杆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撑杆上,作为副支撑杆,用于为第一支撑杆提供辅助避免其发生晃动使其更加稳定。
[0015]3、舱体内侧面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功能面层,功能面层的作用就是能够为舱体提供各种实用性用途,如保温或者隔音,使舱体能够符合各种领域的使用需求,如充当方舱医院则需要一定的静谧性。
[0016]4、功能面层通过魔术贴扣的方式与舱体内侧面进行活动连接,一方面是其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同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灵活变换。
[0017]5、L型卡柱和环形扣合圈采用金属件,具体可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其具备良好的刚度同时二者配合后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断裂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拼接结构示意图(拼接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包括两个舱体1,所述舱体1采用充放气形式形成立方体结构,充放气形式的立方体结构即为舱体采用柔性篷布,充气后其形成立方体结构,放气时其为平面结构方便收纳,所述舱体1上设置有一个门体2,所述舱体1上设置有一个窗体3,所述舱体1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周侧面,所述下底部上连接有一硬质底板6,所述周侧面上设置有拼装结构4,所述拼装结构4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周侧面一侧的两个的L型卡柱41、固定设置于周侧面上相对一侧的两个的环形扣合圈42,所述L型卡柱41和所述环形扣合圈42相互卡置配合,所述硬质底板6的下底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所述第一支撑杆51与所述
硬质底板6的下底面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2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1的中部,所述硬质底板6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撑杆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2的容置槽61,所述硬质底板6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卡置所述第二支撑杆52的卡置凹槽62,所述卡置凹槽6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61内,所述舱体1内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功能面层11,功能面层11为泡沫隔音层,采用魔术贴扣的方式贴合于舱体1的内侧面。
[0023]上述实施例中,功能面层11采用泡沫隔音层,其作为方舱医院使用,故考虑到手术需求对噪音有相应要求,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替换为其他的功能性面层如防寒绒面层,上述魔术贴扣的贴合方式为公知贴合方式,具体为勾面和毛面进行贴合,上述L型卡柱41和环形扣合圈42均为金属件,具体为铝合金,也可替换为不锈钢材质扣件,L型卡柱41和环形扣合圈42与舱体1的连接方式为热熔胶胶合,实际中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加固如在L型卡柱41和环形扣合圈42上预先打孔,通过孔洞先与舱体1进行缝合后在填充热熔胶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包括至少两个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采用充放气形式形成立方体结构,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窗体,所述舱体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周侧面,所述下底部上连接有一硬质底板,所述周侧面上设置有拼装结构,所述拼装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周侧面一侧的至少一个的L型卡柱、固定设置于周侧面上另一侧的至少一个的环形扣合圈,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数量相同,所述L型卡柱和所述环形扣合圈相互卡置配合,所述硬质底板的下底面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撑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组合式气密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硬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龙陈志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万邦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