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02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包括鞋跟本体,鞋跟本体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撑件设置在下支撑件的上侧,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设有支撑结构;通过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与支撑结构的配合工作,使得鞋跟具备了较佳的舒适性,在行走、跑步或长时间站立等行为中,对使用者的脚部可起到较佳的缓和作用,有效减少脚酸、脚痛等状况的发生,提高了鞋跟的使用体验。提高了鞋跟的使用体验。提高了鞋跟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

技术介绍

[0002]鞋跟,即鞋子的后跟,鞋跟一般是起到增高作用,需要配合鞋底使用。然而由于现有鞋跟的舒适性较差,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例如:在行走、跑步或长时间站立等行为中往往会对使用者造成脚酸、脚痛等状况,降低了使用体验。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包括鞋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本体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的上侧;
[0007]所述上支撑件包括第一片状体,所述第一片状体的外侧部上设有呈弯折状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片状凸起,进而所述第一片状体与所述第一片状凸起围成用于承托使用者脚跟的容纳腔;
[0008]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第二片状体、呈弯折状的第三片状体,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前部与所述第一片状的前部相连,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后部与所述第三片状体的前部相连;
[0009]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由若干个晶格单元叠合而成,所述晶格单元包括由菱形框围成的多面框体。
[0010]所述第一片状凸起呈U字形结构。
[0011]所述第一片状凸起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片状凸起的形状相匹配且向外延伸的第二片状凸起。
[0012]所述第一片状体与所述第二片状体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加;
[0013]所述第一片状体与所述第三片状体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减小。
[0014]所述第二片状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片状体均呈长条状,所述第三片状体呈半圆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片状体的两侧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后部分别与所述第三片状体的两侧部相连。
[0015]所述晶格单元采用萤石晶格单元,所述萤石晶格单元包括十二面框体,所述的十二面框体由24根连接柱彼此连接构成的12个菱形框围成。
[0016]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此设计通过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与支撑结构的配合工作,使得鞋跟具备了较佳的舒适性,在行走、跑步或长时间站立等行为中,对使用者的脚部可起到较佳的缓和作用,有效减少脚酸、脚痛等
状况的发生,提高了鞋跟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晶格单元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3]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包括鞋跟本体,鞋跟本体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撑件设置在下支撑件的上侧;上支撑件包括第一片状体1,第一片状体1的外侧部上设有呈弯折状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片状凸起2,进而第一片状体1与第一片状凸起2围成用于承托使用者脚跟的容纳腔;下支撑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第二片状体3、呈弯折状的第三片状体4,第二片状体3的前部与第一片状的前部相连,第二片状体3的后部与第三片状体4的前部相连;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若干个晶格单元5叠合而成,晶格单元5包括由菱形框围成的多面框体。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此设计通过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与支撑结构的配合工作,使得鞋跟具备了较佳的舒适性,在行走、跑步或长时间站立等行为中,对使用者的脚部可起到较佳的缓和作用,有效减少脚酸、脚痛等状况的发生,提高了鞋跟的使用体验。
[0024]此设计中,鞋跟本体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撑件中的第一片状体1与第一片状凸起2围成用于承托使用者脚跟的容纳腔,对使用者的脚跟处起到包覆及保护;下支撑件中的第二片状体3呈倾斜设置,第一片状体1 与第二片状体3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增加,使得第二片状体3与鞋底9 配合时,第二片状体3与鞋底9的连接处形成斜坡状,增加了连接处的粘胶面积,进而保证了鞋跟与鞋底9的连接强度,第三片状体4呈弯折设置,第一片状体1与第三片状体4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减小,第三片状体4是鞋跟后侧接触地面的过渡结构,可延长接触地面的时间,起到缓和、提高舒适性的效果;支撑结构包括晶格单元5,晶格单元5包括由菱形框围成的多面框体,菱形框围成的多面框体在受力时,每个面承受的压力均匀分散,可起到较佳缓冲效果,进一步提高鞋跟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0025]第一片状凸起2呈U字形结构,以便于对脚跟起到较佳的包覆及保护。
[0026]第一片状凸起2的外侧设有与第一片状凸起2的形状相匹配且向外延伸的第二片状凸起6,通过第二片状凸起6位于支撑结构的上方,在鞋跟受压时,可增加鞋跟的稳定性,保证鞋跟的使用效果。
[0027]第二片状体3为两个,两个第二片状体3均呈长条状,第三片状体4呈半圆形结构,两个第二片状体3的前部分别与第一片状体1的两侧部相连,两个第二片状体3的后部分别与第三片状体4的两侧部相连,以便于支撑结构在受压时具备一定的变形空间,进而起到较佳的缓冲效果。
[0028]晶格单元5采用萤石晶格单元,萤石晶格单元包括十二面框体,十二面框体由二十
四根连接柱8彼此连接构成的十二个菱形框7围成。连接柱8 呈圆柱状,连接柱8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萤石晶格单元是由十二个菱形框7围成的十二面框体所形成的类萤石晶格结构,其中各菱形框7尺寸相同,没有单独的支撑柱,在鞋跟受压时,各菱形框7可将压力均匀分散,起到较佳的缓冲效果。同时,在设置晶格单元时,可自鞋跟后侧至鞋跟前侧的方向,逐渐减小晶格单元的数量和尺寸,确保整体受力均衡。
[0029]为了保证鞋跟的使用效果,鞋跟本体可由光敏树脂材料经3D打印设备一体打印成型,使得上支撑件、支撑结构与下支撑件为一体成型。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包括鞋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本体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的上侧;所述上支撑件包括第一片状体,所述第一片状体的外侧部上设有呈弯折状且向上延伸的第一片状凸起,进而所述第一片状体与所述第一片状凸起围成用于承托使用者脚跟的容纳腔;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呈倾斜设置的第二片状体、呈弯折状的第三片状体,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前部与所述第一片状的前部相连,所述第二片状体的后部与所述第三片状体的前部相连;所述上支撑件与所述下支撑件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由若干个晶格单元叠合而成,所述晶格单元包括由菱形框围成的多面框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凸起呈U字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晶格支撑结构的舒适性鞋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鑫怡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