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00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涉及屋面采光领域。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包括屋顶楼板、主套管、支撑环、导光管和采光罩,屋顶楼板开设有采光孔,屋顶楼板上围绕采光孔设置有挡水凸台;主套管固定连接于挡水凸台的内壁,主套管的上部凸出于挡水凸台设置,支撑环固定于主套管的上部,导光管穿装于主套管和支撑环中;支撑环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环沿和下环沿,下环沿套设于主套管的外侧,上环沿位于主套管的内侧,且导光管的上部与上环沿挂接相连;采光罩设置于导光管的上侧,且采光罩的下边缘围绕设置于上环沿的外侧。通过主套管和支撑环实现了导光管的挂接装配,挂接方式更加稳定,确保导光管能够可靠地安装于屋顶楼板的采光孔中。板的采光孔中。板的采光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面采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变电站中,GIS设备一般采用室内布置的形式,GIS室开设有采光窗,以满足日常巡维的照明要求。由于沿海地区会出现台风灾害,容易破坏采光窗进而损坏GIS设备。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613545U、授权公告日为2021.02.2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导光管系统的屋顶结构,具体包括屋面顶板和导光管,屋面顶板安装于地下变电站房屋顶部,屋面顶板设置凸起;凸起处设置通孔,导光管穿过通孔设置,导光管在屋面顶板内侧的端部设置漫射器,导光管相对于漫射器的另一端设置采光罩,导光管的长度大于通孔的长度,采光罩从凸起通孔处露出;导光管与屋面顶板内表面之间布置有密封环,凸起顶端设置向下的台阶,台阶内侧具有圆角,且台阶处安装防雨帽。
[0004]现有技术中的带导光管系统的屋顶结构设计有导光管、采光罩、密封环和防雨帽等,密封环在导光管和通孔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但是,仅有密封环无法使导光管与凸起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导光管的安装可靠性低,容易出现渗水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以解决现有屋顶结构无法使导光管与凸起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导光管的安装可靠性低,容易出现渗水脱落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0007]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包括屋顶楼板、主套管、支撑环、导光管和采光罩,所述屋顶楼板开设有采光孔,所述屋顶楼板上围绕所述采光孔设置有挡水凸台;
[0008]所述主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水凸台的内壁,所述主套管的上部凸出于所述挡水凸台设置,所述支撑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套管的上部,所述导光管穿装于所述主套管和所述支撑环中;
[0009]所述支撑环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环沿和下环沿,所述下环沿套设于所述主套管的外侧,所述上环沿位于所述主套管的内侧,且所述导光管的上部与所述上环沿挂接相连;
[0010]所述采光罩设置于所述导光管的上侧,且所述采光罩的下边缘围绕设置于所述上环沿的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为台阶型支撑环,所述上环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下环沿的径向尺寸,所述上环沿与所述下环沿之间连接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上表面形成朝外斜向下的第一导水坡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管与所述上环沿间隙配合,所述导光管的上部与所述上环沿之间连接有钩挂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钩挂件为T型圈,所述T型圈包括水平挡圈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
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挡圈的下侧,所述水平挡圈与所述上环沿挡止配合,所述导光管的上部固定于所述连接环的内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挡圈与所述导光管之间还设有夜间补光元件,所述导光管的外部还设置有电源、控制器和光线感应元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夜间补光元件、所述电源和所述光线感应元件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套管为HDPE双壁波纹管,所述挡水凸台的内壁与所述主套管的外壁凹凸配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主套管的上部、所述挡水凸台的外部和所述屋顶楼板的外侧自上而下连续敷设有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的外部还设置有砂浆保护层;
[0017]所述砂浆保护层的表面具有第二导水坡面和第三导水坡面,所述第二导水坡面对应所述挡水凸台设置,所述第三导水坡面对应于所述挡水凸台与所述屋顶楼板之间。
[0018]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的下边缘与所述上环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采光罩的下边缘与上环沿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
[0019]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为钻石型采光罩。
[0020]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管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无电照明器,且所述导光管的外壁与所述屋顶楼板的下侧面之间连接有密封装饰件。
[0021]有益效果:该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采用屋顶楼板、主套管、支撑环、导光管和采光罩的设计形式,挡水凸台围绕于屋顶楼板的采光孔设置,主套管固定连接于挡水凸台的内壁,支撑环固定安装于主套管的上部,导光管穿装于主套管和支撑环中;导光管的上部挂接于支撑环的上环沿,通过主套管和支撑环实现了导光管的挂接装配,挂接方式更加稳定,确保导光管能够可靠地安装于屋顶楼板的采光孔中。
[0022]其中,支撑环的下环沿套设于主套管的外侧,支撑环的上环沿位于主套管的内侧,且采光罩的下边缘围绕于上环沿的外侧。由于采光罩位于最上部,且采光罩的下边缘围绕于支撑环的上环沿的外侧,可防止雨水进入支撑环的内部;并且,支撑环位于主套管的上部,且支撑环的下环沿围绕于主套管的外侧,可防止雨水进入主套管的内部,支撑环作为采光罩和主套管之间的过渡连接部分,能够有效地导引雨水向外排出,提高了整个屋面采光结构的牢靠性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套管与挡水凸台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套管与挡水凸台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中:1-屋顶楼板、10-挡水凸台、11-防水涂层、12-砂浆保护层、2-主套管;
[0030]3-支撑环、30-密封圈、31-上环沿、32-下环沿、33-过渡段、34-密封胶;
[0031]4-导光管、40-夜间补光元件、41-控制器、42-光线感应元件、5-采光罩、6-T型圈、7-无电照明器、8-密封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3]本技术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包括屋顶楼板1、主套管2、支撑环3、导光管4和采光罩5,屋顶楼板1开设有采光孔,屋顶楼板1上围绕采光孔设置有挡水凸台10;主套管2固定连接于挡水凸台10的内壁,主套管2的上部凸出于挡水凸台10设置,支撑环3固定安装于主套管2的上部,导光管4穿装于主套管2和支撑环3中。
[0034]支撑环3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环沿31和下环沿32,下环沿32套设于主套管2的外侧,上环沿31位于主套管2的内侧,且导光管4的上部与上环沿31挂接相连;采光罩5设置于导光管4的上侧,且采光罩5的下边缘围绕设置于上环沿31的外侧。
[0035]该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采用屋顶楼板1、主套管2、支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屋顶楼板、主套管、支撑环、导光管和采光罩,所述屋顶楼板开设有采光孔,所述屋顶楼板上围绕所述采光孔设置有挡水凸台;所述主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水凸台的内壁,所述主套管的上部凸出于所述挡水凸台设置,所述支撑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套管的上部,所述导光管穿装于所述主套管和所述支撑环中;所述支撑环包括固定相连的上环沿和下环沿,所述下环沿套设于所述主套管的外侧,所述上环沿位于所述主套管的内侧,且所述导光管的上部与所述上环沿挂接相连;所述采光罩设置于所述导光管的上侧,且所述采光罩的下边缘围绕设置于所述上环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环为台阶型支撑环,所述上环沿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下环沿的径向尺寸,所述上环沿与所述下环沿之间连接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上表面形成朝外斜向下的第一导水坡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光管与所述上环沿间隙配合,所述导光管的上部与所述上环沿之间连接有钩挂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GIS室屋面采光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钩挂件为T型圈,所述T型圈包括水平挡圈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挡圈的下侧,所述水平挡圈与所述上环沿挡止配合,所述导光管的上部固定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张喆吴志伟麦向优谢颍河张肖峰陈冰施世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