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属于临床医学骨科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上环、下环、多个电动延长杆、细骨针、粗骨针、单孔针座及多孔针座;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对应设置;所述电动延长杆倾斜设置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之间;所述上环和所述下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单孔针座及多个所述多孔针座;每组相对的两个所述单孔针座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细骨针;每个所述多孔针座上设有一个所述粗骨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固定架是以电动延长杆作为结构支撑主体,其能更好地配合数据传输处理器及后台计算机,达到智能治疗调节,大大提高了调整的及时性和精准度。调整的及时性和精准度。调整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
[0001]本技术属于临床医学骨科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六轴结构环式骨科外固定架最早出现及完善于20世纪90年代,设计思路主要来源于Stewart平台工作原理。基本空间构成通常由两个环(封闭或不封闭皆可),通过六个含万向关节的可伸缩的延长杆用螺栓连接成型。通过调整其中若干延长杆的长度,可以实现其中一个环相对于另一个环的重新定位。
[0003]但此种装置后期调整周期较长,需要病患持续自主按照处方多次的、微量的调整,其调整的工作量是相当可观的。当今社会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存在视力、记忆力等诸多方面原因可能会对此种装置使用操作错误,进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儿童在使用此种装置时,存在非预期的处方要求调整,可造成骨不连或畸形矫正失败。在调整过程中,因人为手动调整方向错误、视角方向偏差等诸多方面原因,对骨折愈合和畸形矫正都造成很大影响。手术后,病患需要多次按时复诊并及时调整诊疗处方,增加了病患和医生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以缓解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包括:上环、下环、多个电动延长杆、细骨针、粗骨针、单孔针座及多孔针座;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对应设置;所述电动延长杆倾斜设置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之间;所述上环和所述下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单孔针座及多个所述多孔针座;每组相对的两个所述单孔针座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细骨针;每个所述多孔针座上设有一个所述粗骨针。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延长杆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所述电动延长杆包括第一万向接头,第二万向接头、延长杆、电机组、传动齿轮、螺母齿轮、丝杠及安装座;所述第一万向接头与所述上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万向接头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设有标识销;所述延长杆的内部设有容纳空间,侧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外侧设有刻度线,所述延长杆的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万向接头连接,所述第二万向接头与所述下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标识销的槽线与所述刻度线的一个刻度对齐;所述电机组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延长杆上,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螺母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母齿轮的中部设有丝杠螺纹,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丝杠螺接。
[0008]进一步地,第二种所述电动延长杆包括主体杆、万向接头、旋转件、丝杠、空心顶
丝、延长杆、电机组、安装座、传动齿轮、螺母齿轮及安装座;所述万向接头与所述上环或所述下环连接,所述主体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万向接头连接,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动延长杆的空心顶丝连接;所述旋转件包括基部和旋转部,两者转动连接,所述基部套设于所述主体杆上,所述旋转部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设有标识销;所述延长杆的内部设有容纳空间,侧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外侧设有刻度线,所述延长杆的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二端与所述空心顶丝连接,所述空心顶丝与另一所述电动延长杆的主体杆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标识销的槽线与所述刻度线的一个刻度对齐;所述电机组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延长杆上,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螺母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母齿轮的中部设有丝杠螺纹,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丝杠螺接。
[0009]进一步地,两种电动延长杆上的所述电机组上设有序号标识。
[00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序号标识之间设置的颜色不同。
[0011]进一步地,两种电动延长杆上,所述螺母齿轮的外径大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外径。
[0012]进一步地,第二种所述电动延长杆上,所述主体杆为螺纹杆,所述电动延长杆还包括顶母、标识片及螺杆套;所述顶母与所述螺杆套均螺接于所述主体杆上,所述螺杆套与所述旋转件的基部抵接,所述标识片套接于所述主体杆上,且位于所述顶母与所述螺杆套之间,并分别与两者抵接。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具有以下优势:
[0014]1、本技术的外固定架是以电动延长杆作为结构支撑主体,其能更好地配合数据传输处理器及后台计算机,达到智能治疗调节,大大提高了调整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0015]2、本技术通过在多个电机组上设置序号标识,方便后期与计算机的数据匹配,进而可以控制某一确定的电机组的调整量或者某几个确定的电机组的协同调整量;另外,给电机组添加序号标识及不同的颜色,也方便操作人员(医生、病患、家属等)辨认、更换电机组。
[0016]3、本技术通过标识片是否可以在主体杆上自由转动,从而轻易的判断出顶母与螺杆套是否拧紧;另外,通过螺杆套与顶母的双重螺母式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脱丝。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延长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传动齿轮和螺母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将电机组等结构去除,只表示整体的连接方式;
[0022]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延长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母未拧
紧,标识片处于自由转动的状态。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上环;2
‑
下环;3
‑
电动延长杆;4
‑
细骨针;5
‑
粗骨针;6
‑
单孔针座;7
‑
多孔针座;8
‑
第一万向接头;9
‑
第二万向接头;10
‑
延长杆;11
‑
电机组;12
‑
传动齿轮;13
‑
螺母齿轮;14
‑
丝杠;15
‑
安装座;16
‑
标识销;17
‑
旋转件;18
‑
空心顶丝;19
‑
上骨骼段;20
‑
下骨骼段;21
‑
主体杆;22
‑
螺杆套;23
‑
标识片;24
‑
顶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环、下环、多个电动延长杆、细骨针、粗骨针、单孔针座及多孔针座;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对应设置;所述电动延长杆倾斜设置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之间;所述上环和所述下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单孔针座及多个所述多孔针座;每组相对的两个所述单孔针座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细骨针;每个所述多孔针座上设有一个所述粗骨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延长杆包括第一万向接头,第二万向接头、延长杆、电机组、传动齿轮、螺母齿轮、丝杠及安装座;所述第一万向接头与所述上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万向接头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设有标识销;所述延长杆的内部设有容纳空间,侧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外侧设有刻度线,所述延长杆的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万向接头连接,所述第二万向接头与所述下环连接;所述丝杠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标识销的槽线与所述刻度线的一个刻度对齐;所述电机组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延长杆上,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螺母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母齿轮的中部设有丝杠螺纹,所述螺母齿轮与所述丝杠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节三维空间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延长杆包括主体杆、万向接头、旋转件、丝杠、空心顶丝、延长杆、电机组、安装座、传动齿轮、螺母齿轮及安装座;所述万向接头与所述上环或所述下环连接,所述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阎爱鹏,郭永杰,李宏宙,李风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