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25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和显示报警单元,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显示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报警单元包括防爆显示屏和报警按钮,所述防爆显示屏设于壳体前侧壁的上部,所述防爆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下方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下方设有话筒,所述话筒的右侧设有报警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定位装置易碰掉、安装固定位置不可变、装置取下限制条件不严格导致人员定位失败的问题。不严格导致人员定位失败的问题。不严格导致人员定位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工人无法直观的知道自己所在矿井巷道的具体位置,只能根据巷道内标志进行查看估算,费时费力,而且定位装置都插在工人的腰带上,从而固定在工人的腰部,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常会在工人作业过程中碰掉,从而损坏设备,而安装固定部位不可更换,只能固定在人体的腰部,给工人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此定位装置在工人携带后可随时取下,就会发生工人忘记再次携带而导致人员定位失败的情况发生,给人员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解决了定位装置易碰掉、安装固定位置不可变、装置取下限制条件不严格导致人员定位失败的问题。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如下:
[0005]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和显示报警单元,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显示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报警单元包括防爆显示屏和报警按钮,所述防爆显示屏设于壳体前侧壁的上部,所述防爆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下方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下方设有话筒,所述话筒的右侧设有报警按钮,所述话筒的左侧设有瓦斯传感器,所述壳体底部中间设有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的中部设有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快速卡扣,所述壳体顶部右侧设有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钮、蜂鸣器、话筒、瓦斯传感器、充电口、电源开关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部至少设置有两个增益天线,每个所述增益天线底端转动连接有短轴,所述短轴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左、右侧壁,每个所述增益天线分别与信号增益单元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绑带为弹性伸缩带,所述快速卡扣包括公卡扣和母卡扣,左侧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有母卡扣,右侧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设有公卡扣,所述母卡扣的右侧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公卡扣的左侧中间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凹槽相匹配,所述母卡扣的内部中间设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上、下表面均设有轮齿,所述传动齿条的下方左部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中心设有与其前壁相垂直的一字形的锁舌,所述锁舌与母卡扣的前侧壁对应设置的锁孔相匹配,所述传动齿条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与传动齿条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直径,所述从动齿轮的右侧设有两个“L”形的传动杆,两个所述传动杆关于传动齿条对称设置,每个所述传动杆的竖直段左侧设有轮齿,并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每个所述传动杆右端部均设有半圆头卡柱,
所述半圆头卡柱分别穿设在母卡扣的凹槽的上、下表面处的固定孔内,对应的所述公卡扣凸台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与半圆头卡柱相匹配的卡槽,每个所述传动杆的水平段中部分别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母卡扣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设有照明灯,所述摄像头和照明灯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通过控制单元、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和显示报警单元的设置,工人可直观地观察矿井下各巷道情况,和自己所处巷道位置情况,摄像头和照明灯的设置,也使地面监控调度中心可清晰地查看井下巷道的实时画面,蜂鸣器、话筒和报警按钮的设置,可使工人方便地与地面人员进行沟通和报警;
[0011]2、为减小巷道内金属管的干扰,通过增益天线的设置,使井下无线信号得到增强,从而使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0012]3、通过绑带和快速卡扣的设置,能使工作人员快速穿戴并可将定位装置固定在人体的任意部位,解决了定位装置插在工作人员腰带上易碰掉的问题,快速卡扣上的一字形锁舌和锁孔的设置,使操作人员不能随便取下定位装置,只能通过特定人员保管的钥匙拧动锁孔内锁舌来打开快速卡扣,避免了定位装置随意与工作人员分离造成的人员定位失效。
[0013]总之,本技术具有可直观观察所在井下巷道位置情况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在工作人员施工中易碰掉从而损坏设备的问题,且此定位装置的安装固定位置可根据施工环境和需要固定在施工人员的腰部、臂部、头部等部位,从而使定位装置的固定位置更具灵活性,而定位装置的取下受到现场监督管理人员的限制,从而有效解决了施工人员私拆定位装置导致的定位失败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中快速卡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壳体;2、防爆显示屏;3、控制按钮;4、蜂鸣器;5、报警按钮;6、话筒;7、瓦斯传感器;8、充电口;9、绑带;10、增益天线;11、短轴;12、母卡扣;13、公卡扣;14、传动齿条;15、主动齿轮;16、锁舌;17、从动齿轮;18、传动杆;19、半圆头卡柱;20、弹簧;21、摄像头;22、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和显示报警单元,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显示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报警单元包括防爆显示屏2和报警按钮5,所述防爆显示屏2设于壳体1前侧壁的上部,所述防爆显示屏2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3,所述控制按钮3下方设有蜂鸣器4,所述蜂鸣器4的下方设有话筒6,所述话筒6的右侧设有报警按钮5,所述话筒6的左侧设有瓦斯传感器7,所述壳体1底部中间设有充电口8,所述壳体1的左、右侧壁的中部设有绑带9,所述绑带9上设有快速卡扣,所述壳体1顶部右侧设有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钮3、蜂鸣器4、话筒6、瓦斯传感器7、充电口8、电源开关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22]所述壳体1外部设置有两个增益天线10,每个所述增益天线10底端转动连接有短轴11,所述短轴11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左、右侧壁的上部,每个所述增益天线10分别与信号增益单元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模块、控制单元、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和显示报警单元,所述电源模块采用锂电池,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信号增益单元、无线传输定位单元、显示报警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报警单元包括防爆显示屏和报警按钮,所述防爆显示屏设于壳体前侧壁的上部,所述防爆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下方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下方设有话筒,所述话筒的右侧设有报警按钮,所述话筒的左侧设有瓦斯传感器,所述壳体底部中间设有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的中部设有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快速卡扣,所述壳体顶部右侧设有电源开关,所述控制按钮、蜂鸣器、话筒、瓦斯传感器、充电口、电源开关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至少设置有两个增益天线,每个所述增益天线底端转动连接有短轴,所述短轴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左、右侧壁,每个所述增益天线分别与信号增益单元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为弹性伸缩带,所述快速卡扣包括公卡扣和母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梦涛姚磊徐畅王进才李田燕赵青波陈立龙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特光照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