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09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涉及光纤传像技术领域,包括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表壁活动插设有金属杆A,且金属杆A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有螺纹,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壁旋转连接有圆筒。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打开电池盖,将电池放入盒中,这样灯泡就会亮起,再把圆筒拧在防护外壳上,这样就把光源装在了装置的前端,由于灯泡是在装置的最前端,所以灯光所散发的光源就会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使被摄物体清晰的呈现在探头前,这样光源就不会由于传输而造成光源的分散,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光源后置,使得光源过于分散,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的问题。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的问题。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传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纤传像束作为传像元件,实现光能在空间二维分布上的传输和变换。英国人J.L.Baird和德国人H.Larm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提出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把柔软的光纤集合成束传输光学图像的设想,随后人们开始了利用光纤传像束传输图像的研究。到1954年,美国人H.H.Hopkins和N.S.Kapany首先实现了可见光光纤传像束的传像实验,之后美国又将光纤传像束应用于军事上,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日、英、德、法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光纤传像束的技术研究。目前,随着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拉丝工艺的逐步成熟,大截面、小芯径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光纤传像束已越来越多的在各类光学系统中得到应用。
[0003]光纤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自由度大等特点。此外,与CCD和CMOS等传统成像器件相比它可无源、实时地传像,能实现点、环、线或其他形式间的光转换,所以光纤传像装置,大多应用于探测管道等内窥镜领域,而内窥镜探测的地方大多是昏暗无光的,这就需要在探头处设置一组光源以此来照明被探测区域,从而获得图像信息,而现有的光纤传像装置大多是在末端设置光源,再用传光束把光传播到前方,这种照明方式,会使得光源过于分散,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不够清清晰,而且探头大都是一体式结构,无法进行转向,在探测过程中遇到转弯等情况,就很难把探头深入管道内部,这样就很影响探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光源后置,且探头是一体式结构,使得光源过于分散,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影响探测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包括U型架,所述U型架的内表壁活动插设有金属杆A,且金属杆A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有螺纹,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壁旋转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表壁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与螺纹旋转连接,所述圆筒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圆形孔洞,一组所述圆形孔洞其中每个的内表壁均设置有灯泡,所述圆筒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电池凹槽,所述电池凹槽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金属杆B,且金属杆B的外表壁活动套设有电池盖。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外壁一侧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反射镜,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六棱镜,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激光发射器,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接收器。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物镜。
[0008]优选的,所述U型架的顶部固定插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有控制线。
[0009]优选的,所述U型架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光纤束。
[0010]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防护套筒。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打开电池盖,将电池放入盒中,这样灯泡就会亮起,由于圆筒的内表壁有螺纹槽,防护外壳的外表壁有螺纹,所以圆筒就可以拧在防护外壳上,这样就把光源装在了装置的前端,由于灯泡是在装置的最前端,所以灯光所散发的光源就会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使被摄物体清晰的呈现在探头前,这样光源就不会由于传输而造成光源的分散,同时圆筒还可以对探头起到防护的作用,使探头在探测的过程中不会被磕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光源后置,使得光源过于分散,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的问题。
[0013]2、本技术中,启动第三电机,就会带动防护外壳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探头可以进行转向,这样探头在遇到转弯处时,就可以扭转探头,从而可以很轻松的把探头深入管道内部,对管道内部的情况进行仔细的探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现有装置探头是一体化结构,无法自由的转向,而影响探测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中底侧结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中剖视视结构立体图。
[0017]图例说明:1、U型架;2、防护外壳;3、螺纹;4、圆筒;5、螺纹槽;6、圆形孔洞;7、灯泡;8、电池凹槽;9、电池盖;10、电机支架;11、第一电机;12、反射镜;13、第二电机;14、六棱镜;15、支撑架;16、激光发射器;17、接收器;18、物镜;19、第三电机;20、控制线;21、套管;22、光纤束;23、防护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包括U型架1,U型架1的内表壁活动插设有金属杆A,且金属杆A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防护外壳2所述防护外壳2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有螺纹3所述防护外壳2的外表壁旋转连接有圆筒4,圆筒4的内表壁开设有螺纹槽5,且螺纹槽5与螺纹3旋转连接,圆筒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圆形孔洞6,一组圆形孔洞6其中每个的内表壁均设置有灯泡7,圆筒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电池凹槽8,电池凹槽8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金属杆B,且金属杆B的外表壁活动套设有电池盖9,由
于圆筒4的内表壁有螺纹槽5,防护外壳2的外表壁有螺纹3,所以圆筒4就可以拧在防护外壳2上,这样就把光源装在了装置的前端,由于灯泡7是在装置的最前端,所以灯光所散发的光源就会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使被摄物体清晰的呈现在探头前,这样光源就不会由于传输而造成光源的分散,同时圆筒4还可以对探头起到防护的作用,使探头在探测的过程中不会被磕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光源后置,使得光源过于分散,导致传回的图像质量受损的问题。
[0021]防护外壳2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架10,电机支架10的外壁一侧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反射镜12,防护外壳2的内壁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六棱镜14,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激光发射器16,防护外壳2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接收器17,启动激光发射器16,就会发射激光束,激光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架(1),所述U型架(1)的内表壁活动插设有金属杆A,且金属杆A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防护外壳(2),所述防护外壳(2)的外表壁固定套设有螺纹(3),所述防护外壳(2)的外表壁旋转连接有圆筒(4),所述圆筒(4)的内表壁开设有螺纹槽(5),且螺纹槽(5)与螺纹(3)旋转连接,所述圆筒(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一组圆形孔洞(6),一组所述圆形孔洞(6)其中每个的内表壁均设置有灯泡(7),所述圆筒(4)的外壁一侧开设有电池凹槽(8),所述电池凹槽(8)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金属杆B,且金属杆B的外表壁活动套设有电池盖(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源前置的光纤传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架(10),所述电机支架(10)的外壁一侧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反射镜(12),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洪文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真彩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