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东洋专利>正文

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09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包括模体和定子,所述模体的侧壁上设有定子固定装置,所述模体的内圈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缠线柱,所述定子上缠绕有线缆,所述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模体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下夹杆,所述下夹杆呈水平设置的上端贯穿通孔延伸进入到模体的内部,所述下夹杆的上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呈弯折设置的上夹杆,所述上夹杆的上端穿过通孔抵在下夹杆的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绕线完毕后线头直接留在了定子安装有电子元件的一侧,无需后序再经人工将线头绕到定子安装有电子元件的一侧这道工序,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又降低了人工成本。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绕线治具
,尤其涉及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CN201821493233公开了一种定子高度可调的内定子内绕线治具,包括模体和定子,所述模体的外侧侧切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且模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的内孔,在所述内孔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凸字形的孔槽,所述孔槽贯穿于两平行平面,所述定子嵌入式安装模体的内部,且定子通过定子托环与模体的内部连接,所述定子托环的两侧设有耳朵,且耳朵中间设有第一螺纹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定子高度可调的内定子内绕线治具,通过把原有的台阶式改为定子托环并可沿滑槽固定的垫圈,定子托环两侧设一耳朵台,耳朵与滑槽配合可沿滑槽滑动,通过调整定子托环的位置调整模具深度。从而实现不同高度定子需求,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0003]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将定子1绕线完毕后的线缆3线头焊接到电子元件上,所以需将线头留在定子1安装有电子元件的连接底侧20,受到定子1及附属件产品结构的限制,现有的治具绕线完毕后线缆3的线头留在了定子1安装有电子元件的连接底侧20的相反侧,如图3所示,需后续再经人工将线头绕到定子1安装有电子元件的连接底侧20,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效率又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包括模体和定子,所述模体的侧壁上设有定子固定装置,所述模体的内圈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缠线柱,所述定子上缠绕有线缆,所述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模体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下夹杆,所述下夹杆呈水平设置的上端贯穿通孔延伸进入到模体的内部,所述下夹杆的上侧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呈弯折设置的上夹杆,所述上夹杆的上端穿过通孔抵在下夹杆的上侧,所述上夹杆的下端通过复位装置连接在模体的侧壁上。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定子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模体的两侧壁上,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呈L形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模体的底部外侧两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底侧和第二凹槽底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开设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上夹杆的底端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底侧和第四凹槽底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夹杆与下夹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模体的表面上设有防氧化涂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可将绕线完毕后线头直接留在了定子安装有电子元件的一侧,无需后序再经人工将线头绕到定子安装有电子元件的一侧这道工序,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001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现有的治具绕线完毕后的定子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治具绕线完毕后的定子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定子;2、模体;3、线缆;4、缠线柱;5、第一螺栓;6、压杆;7、第二转轴;8、上夹杆;9、下夹杆;10、第二弹簧;11、连接杆;12、第一弹簧;13、通孔;14、第一转轴;15、第二螺栓;16、第三凹槽;17、第一凹槽;18、第四凹槽;19、第二凹槽;20、连接底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包括模体2和定子1,模体2的表面上设有防氧化涂层,模体2的侧壁上设有定子固定装置,模体2的内圈侧壁上固
定连接有多个缠线柱4,定子1上缠绕有线缆3,模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模体2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下夹杆9,下夹杆9呈水平设置的上端贯穿通孔13延伸进入到模体2的内部,下夹杆9的上侧通过第二转轴7转动连接有呈弯折设置的上夹杆8,上夹杆8的上端穿过通孔13抵在下夹杆9的上侧,上夹杆8的下端通过复位装置连接在模体2的侧壁上,其中上夹杆8与下夹杆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25]具体的,定子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11,两个连接杆11均通过第一转轴14分别转动连接在模体2的两侧壁上,每个连接杆11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固定连接有压杆6,压杆6呈L形设置,每个连接杆11的底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7,模体2的底部外侧两壁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9,每个第一凹槽17底侧和第二凹槽19底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需要将定子1固定在模体2上时,首先向内按压两侧连接杆11的底部,使得两侧连接杆11以第一转轴14转动,进而两侧连接杆11可将两个压杆6离开模体2的上侧壁,然后再将定子1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包括模体(2)和定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2)的侧壁上设有定子固定装置,所述模体(2)的内圈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缠线柱(4),所述定子(1)上缠绕有线缆(3),所述模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所述模体(2)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有呈L形设置的下夹杆(9),所述下夹杆(9)呈水平设置的上端贯穿通孔(13)延伸进入到模体(2)的内部,所述下夹杆(9)的上侧通过第二转轴(7)转动连接有呈弯折设置的上夹杆(8),所述上夹杆(8)的上端穿过通孔(13)抵在下夹杆(9)的上侧,所述上夹杆(8)的下端通过复位装置连接在模体(2)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内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11),两个所述连接杆(11)均通过第一转轴(14)分别转动连接在模体(2)的两侧壁上,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东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