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0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9
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包括电极片,所述的电极片为分体式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A位于一个柔性衬底上,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B位于结构件上,在结构件内具有电路板,电路板中包含有前置放大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包括AD620放大器,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AD620放大器正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反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增益由电阻R2控制,AD620放大器的正电压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连接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本电极模块中的电极片由原来三变为一个,极大的降低制造成本,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肌电测试设备上的电极,特别涉及一种有源肌电采集模块,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电流,在皮肤的适当位置附着电极可以测定身体表面肌肉的电流。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肌电图。肌电图应用电子仪器记录肌肉在静止或收缩时的生物电信号,在医学中常用来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等,以此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现有的肌电采集采用三个电极片(与心电图的采集相似),电极片上连接有导线,采用的是右腿驱动,通过一个接在右腿的电极来达到去除50Hz/60Hz共模干扰的效果。这是因为肌电电路所发出的电子信号十分微小,通常只有几个微伏(万分之一伏)。而人体也可以作为天线能受到电磁干扰,特别是50/60Hz的电网干扰和电器辐射噪音干扰,这种干扰可能会掩盖的生物信号,使得信号难以测量。因此,需要通过添加右腿驱动电路用来消除干扰噪声。生物电经多3个电极片采集生物电然后直接传输到采集系统经过模拟电路的放大滤波然后进行A/D变换采集到单片机然后通过处理显示到屏幕。这种右腿驱动虽然能够消除噪音,但由于采集电极连接线较长,体表生物电又比较小(大约为几个微伏到一毫伏),小信号经过长线传输到仪器时信号极易受到干扰会发生信号丢失、出错等问题,还有导线多、导线长也增加了测试时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生物肌电信号获取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包括电极片,所述的电极片为分体式电极片,分体式电极片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导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A位于一个柔性衬底上,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B位于结构件上,在结构件内具有电路板,电路板中包含有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的前置放大电路包括AD620放大器,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AD620放大器正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反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增益由电阻R2控制,AD620放大器的正电压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连接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的负压输出端连接AD620的负电压,AD620的正电压端通过电容C1接地、负电压端通过电容C3接地,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的负压输出端与输入低电压控制端之间具有电容C5。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结构件为柔性件或者刚性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电极A上具有凸柱,两个电极B上具有与凸柱相匹配的凹槽,凸柱可插入凹槽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电极片两个电极A与电极B之间磁性吸合。
[0008]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电极模块中的电极片由原来三变为一个,极大的降低制造成本,降低了操作难度,由于放大器就近安装于电极旁,输入信号线的长度基本为零,降低了采集的肌电信号被干扰的可能,同时降低了空间噪声感应,由于输出信号幅度提高同时传输阻抗被降低,从而提高了信号抗干扰能力利于信号准确稳定的传输。同时感应到的噪声降低对于后级信号处理难度相应降低。本电极片采用分体式,连接在结构件上的第二电极片可以长期使用,第一电极片可根据情况一次性使用或使用多次后可废弃。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分体式电极片剖视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分体式电极片正面分立示意图。
[0011]图3是电路板中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3]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柔性衬底;2:电极A1;3:电极A2;4:凸柱;5:结构件;6:电极B2;7:电极B1;8:凹槽。
[0014]如附图所示,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包括电极片,所述的电极片为分体式电极片,分体式电极片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导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A位于一个柔性衬底1上,柔性衬底上的两个电极A为电极A1、电极A2,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B位于结构件5上,结构件上的两个电极B为电极B1、电极B2,所述的结构件为柔性件或者刚性件,所述的两个电极A上具有凸柱4,两个电极B上具有与凸柱相匹配的凹槽8,凸柱可插入凹槽中。更为优化的,所述的第一电极片两个电极A与电极B之间磁性吸合。
[0015]在结构件内具有电路板,电路板中包含有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的前置放大电路包括AD620放大器,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AD620放大器正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反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增益由电阻R2控制,AD620放大器的正电压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连接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的负压输出端连接AD620的负电压,AD620的正电压端通过电容C1接地、负电压端通过电容C3接地,电容C1、电容C3起到滤波、退耦的作用。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的负压输出端与输入低电压控制端之间具有电容C5。
[0016]第二电极片的两个电极连接接到图3上的Port端口,经U1采集放大,Vout输出信号。最后由电极线输出。整体供电由电极线提供。整个模块作增益由R2控制。
[0017]在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技术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肌电采集电极模块,包括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片为分体式电极片,分体式电极片包括与人体接触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导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A位于一个柔性衬底上,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B位于结构件上,在结构件上具有电路板,电路板中包含有前置放大电路,所述的前置放大电路包括AD620放大器,第二电极片上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AD620放大器正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反向放大电路输入端,增益由电阻R2控制,AD620放大器的正电压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正极;电源正极连接ICL7660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极性反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段雨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