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07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包括:盖体、筛分段、曝气管和沉降段,盖体设置于筛分段的顶部且可打开,筛分段的底部与沉降段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盖体的顶部设有将盖体隔成一密闭腔室的隔板,密闭腔室内设有电源,隔板下表面设有灯泡,盖体上设有开关;筛分段为不透光的圆柱形结构,筛分段的顶部侧壁上设有排气管;曝气管为一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位于筛分段底部且设有曝气孔和进气口,进气口与增氧泵的出气口连接,增氧泵位于筛分段外;沉降段为不透光的圆锥形结构,沉降段的底部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底端设有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手动喂养相比,不仅能解放人力,而且有助于筛分出活体鱼饲料中的死卵以及避免活体鱼饲料沉降造成饲料浪费。降造成饲料浪费。降造成饲料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指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丰年虫卵作为活体鱼饲料多采用手动投喂方式,该投喂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鱼多数只食用悬浮态的丰年虫卵,投喂后,如鱼没有及时食用,则会沉降到鱼池底部,长时间沉积后产生质变,既影响养殖池的水质,又导致浪费,增加养殖成本;2、由于丰年虫卵不可能达到100%的孵化率,因此投喂的丰年虫卵中存在一部分未孵化的死卵,这部分投喂到养殖池后既影响养殖池的水质,导致水质恶化,又会对食用其的鱼产生对健康不利的影响。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以克服现有手动投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包括:盖体、筛分段、曝气管和沉降段,盖体设置于筛分段的顶部且可打开,筛分段的底部与沉降段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0006]盖体的顶部设有将盖体上部隔成一密闭腔室的隔板,密闭腔室内设有电源,隔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灯泡,盖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灯泡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开关;
[0007]筛分段为不透光的圆柱形结构,筛分段的顶部侧壁上设有排气管;
[0008]曝气管为一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位于筛分段底部且设有曝气孔和进气口,进气口与增氧泵的出气口连接,增氧泵位于筛分段外;
[0009]沉降段为不透光的圆锥形结构,沉降段的底部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顶端的高度为沉降段总高的1/4~1/3、底端位于沉降段外且设有开关阀。
[0010]优选的,筛分段的外围固定有安装架。
[0011]进一步优选的,安装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水平支撑件和滑动设置于水平支撑件上的垂直支撑件,垂直支撑件外侧面上固定有L型的卡合件,卡合件上设置有水平的紧固螺栓。
[0012]进一步优选的,水平支撑件的底面设置有燕尾导块,垂直支撑件的顶端设置有与燕尾导块结构匹配的燕尾槽。
[0013]进一步优选的,水平支撑件的底面紧邻燕尾导块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凸起。
[0014]进一步优选的,筛分段为贴有不透光膜的圆柱形亚克力结构,沉降段为贴有不透光膜的圆锥形亚克力结构,沉降段的顶部延伸形成一安装部,安装部的侧壁上设有一用于进气口无缝穿出的通孔,安装部与筛分段的底部螺纹连接。
[0015]更为优选的,筛分段外设置有保护罩,增氧泵位于保护罩内。
[0016]最为优选的,电源为可充电电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与手动喂养相比,不仅能解放人力,而且有助于筛分出活体鱼饲料中的死卵,还能缓慢投放,便于活体饲料及时被鱼食用,避免其因为未能及时被食用而沉降造成饲料浪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曝气管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沉降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1、盖体;11、灯泡;12、电源;13、开关;14、隔板;2、筛分段;21、水平支撑件;211、燕尾导块;212、限位凸起;22、竖直支撑件;221、燕尾槽;23、卡合件;24、紧固螺栓;25、排气管;26、保护罩;27、增氧泵;3、曝气管;31、进气口;4、沉降段;41、出料管;411、开关阀;42、安装部;4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包括:盖体1、筛分段2、曝气管3和沉降段4,盖体1设置于筛分段2的顶部且可打开,筛分段2的底部与沉降段4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0027]盖体1的顶部设有将盖体1上部隔成一密闭腔室的隔板14,密闭腔室内设有电源12,隔板1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电源12连接的灯泡11,盖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灯泡11与电源12接通或断开的开关13;为了便于使用并降低使用成本,电源12为可充电电源;
[0028]筛分段2为不透光的圆柱形结构,筛分段2的顶部侧壁上设有排气管25;
[0029]曝气管3为一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位于筛分段2底部且设有曝气孔和进气口31,进气口31与增氧泵27的出气口连接,筛分段2外设置有保护罩26,增氧泵27位于保护罩26内;数次实验证实,筛分段2的容积15L时,增氧泵27优选https://m.tb.cn/h.fKkMKqk?tk=fVUM276Wg6d所示的型号ACO

001A、功率25W的增氧泵,如筛分段2的容积有变化,可以根据上述容积与功率的对应关系适当进行调整;
[0030]沉降段4为不透光的圆锥形结构,沉降段4的底部固定有出料管41,出料管41顶端的高度为沉降段4总高的1/4~1/3(过高容易导致活体鱼饲料在沉降段4内无法相对较彻底排出,造成浪费;过低容易导致死卵进入出料管41;)、底端位于沉降段4外且设有开关阀411。
[0031]工作原理:开关阀411处于关闭状态,筛分段2与沉降段4内装有水,开启增氧泵27,通过曝气管3向水中曝气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打开盖体1,将已孵化的丰年虫卵倒入筛分段2的中部,开启开关13并合上盖体1;活卵由于具有趋光性会相对保持在筛分段2的上部,而死卵在重力的作用下则会缓慢下降到液面相对平静的沉降段4并最终沉积在沉降段4的锥底,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活卵与死卵的筛分;筛分完成后,关闭开关13,打开开关阀411,通过控制开关阀411的开启程度实现活体鱼饲料的缓慢、可控释放;投喂完成后,将沉降段4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以去除沉积的死卵。
[0032]实施例2
[003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安装使用,如图1所示:筛分段2的外围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水平支撑件21和滑动设置于水平支撑件21上的垂直支撑件22,垂直支撑件22外侧面上固定有L型的卡合件23,卡合件23上设置有水平的紧固螺栓24,水平支撑件21的一端与筛分段2的外围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比如可以在筛分段2的外围设置一环形紧固件,水平支撑件21再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筛分段(2)、曝气管(3)和沉降段(4),盖体(1)设置于筛分段(2)的顶部且可打开,筛分段(2)的底部与沉降段(4)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盖体(1)的顶部设有将盖体(1)上部隔成一密闭腔室的隔板(14),所述密闭腔室内设有电源(12),隔板(1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电源(12)连接的灯泡(11),盖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灯泡(11)与电源(12)接通或断开的开关(13);筛分段(2)为不透光的圆柱形结构,筛分段(2)的顶部侧壁上设有排气管(25);曝气管(3)为一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位于筛分段(2)底部且设有曝气孔和进气口(31),进气口(31)与增氧泵(27)的出气口连接,增氧泵(27)位于筛分段(2)外;沉降段(4)为不透光的圆锥形结构,沉降段(4)的底部固定有出料管(41),出料管(41)顶端的高度为沉降段(4)总高的1/4~1/3、底端位于沉降段(4)外且设有开关阀(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筛分段(2)的外围固定有安装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体鱼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培岩曹鑫盛路斌郝俊陶宗龙周胜杰韦永春张凤东杜培燕苑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赞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