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传输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96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数采仪主体、箱体和箱门,所述箱门铰接于箱体的正面,所述箱体和箱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杆和定位环,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组件设置于箱门和数采仪主体之间,且转动杆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穿插设置,且定位环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杆和定位环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电器元件检修更换时,能够对打开的箱门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避免在检修更换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能够保证检修更换的工作快速进行,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检修更换的效率。检修更换的效率。检修更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采集传输仪


[0001]本技术涉及传输仪领域,特别涉及数据采集传输仪。

技术介绍

[0002]数据采集传输仪主要用于对环境的在线检测,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且数据采集传输仪又可称作为数采仪,数采仪主要由箱体、箱门以及内部的数采仪主体组成,数采仪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为了保证数采仪的安全,一般需要对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更换,检修更换时需要将数采仪的箱门打开,但箱门在检修更换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来回晃动,从而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降低检修更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数据采集传输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数采仪主体、箱体和箱门,所述数采仪主体固定设置于箱体的内腔,所述箱门铰接于箱体的正面,所述箱体和箱门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
[000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杆和定位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连接组件设置于箱门和箱体之间,所述转动杆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底端,且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滑动穿插设置,且所述定位环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壁。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铰接座和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于箱体的底端,所述连接杆设置于连接孔的内腔,且所述铰接座通过两个固定组件设置于箱门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螺栓和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箱门的一侧,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螺纹孔的正面。r/>[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底端的外壁设置有螺纹,且所述转动杆底端的外壁与定位环的内壁螺纹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底端的外壁与连接孔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且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外壁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滑动穿插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于铰接座的外壁,所述螺栓的一端与螺纹孔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且所述螺栓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的正面并延伸至外部。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利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转动杆和定位环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电器元件检修更换时,能够对打开的箱门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避免在检修更换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能够保证检修更换的工作快速进行,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检修更换的效率;
[0013](2)本技术利用连接组件和固定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在保证支撑组件正
常使用的前提下,也能够在支撑组件发生损坏时进行及时更换,从而能够保证支撑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利于提高一定的支撑力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支撑组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固定组件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数采仪主体;2、箱门;3、支撑组件;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转动杆;34、定位环;4、连接组件;41、连接杆;42、铰接座;43、连接孔;5、固定组件;51、固定板;52、螺栓;53、螺纹孔;6、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数采仪主体1、箱体6和箱门2,数采仪主体1固定设置于箱体6的内腔,箱门2铰接于箱体6的正面,箱体6和箱门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3;
[0022]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转动杆33和定位环34,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通过连接组件4设置于箱门2和箱体6之间,转动杆33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的底端,且转动杆33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32的一端滑动穿插设置,且定位环34设置于转动杆33的外壁,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的设置,能够随着箱门2的开合进行角度的变化,转动杆33底端的外壁设置有螺纹,且转动杆33底端的外壁与定位环34的内壁螺纹转动连接,且在箱门2打开后,可通过转动定位环34,使其沿着转动杆33进行转动,转动至对第二支撑板32进行挤压后,便可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便可固定箱门2的位置,由此,可有效避免检修更换电器元件时箱门2产生阻碍,从而利于提高检修更换的效率;
[0023]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杆41、铰接座42和连接孔43,连接孔43开设于数箱体6内腔的底端,连接杆41设置于连接孔43的内腔,且铰接座42通过两个固定组件5设置于箱门2的一侧,连接杆41底端的外壁与连接孔43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且连接杆41顶端的外壁与第一支撑板31的一端滑动穿插设置,连接杆41与连接孔43之间的螺纹转动设置以及固定组件5的设置,使支撑组件3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能够进行拆装更换,从而能够保证对箱门2的支撑力度;
[0024]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板51、螺栓52和螺纹孔53,螺纹孔53开设于箱门2的一侧,固定板51通过螺栓52固定设置于螺纹孔53的正面,固定板51固定设置于铰接座42的外壁,螺栓52的一端与螺纹孔53的内腔螺纹穿插连接,且螺栓52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51的正面并延伸
至外部。
[0025]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6]需要进行数采仪主体1内部电器元件的检修更换时,先打开箱门2,箱门2打开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将进行角度的变化,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通过转动杆33的设置可进行转动,且第一支撑板31的一端转动穿插在连接杆41的外壁,而第二支撑板32的另一端则铰接于铰接座42的内部,因此在箱门2开合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将随之进行转动,当箱门2转动至合适位置后,为了稳定箱门2的位置,可转动定位环34,使定位环34在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二支撑板32的底端进行挤压,从而能够使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进行固定,进而能够使箱门2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后便可方便对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更换。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数采仪主体(1)、箱体(6)和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采仪主体(1)固定设置于箱体(6)的内腔,所述箱门(2)铰接于箱体(6)的正面,所述箱体(6)和箱门(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转动杆(33)和定位环(34),所述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通过连接组件(4)设置于箱门(2)和箱体(6)之间,所述转动杆(33)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的底端,且所述转动杆(33)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32)的一端滑动穿插设置,且所述定位环(34)设置于转动杆(33)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采集传输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杆(41)、铰接座(42)和连接孔(43),所述连接孔(43)开设于箱体(6)内腔的底端,所述连接杆(41)设置于连接孔(43)的内腔,且所述铰接座(42)通过两个固定组件(5)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丙旭李丽王琳琳乔晶洋赵柳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至诚无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