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放空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89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放空阀,包括有阀体,阀体的侧方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保温介质注入构件,保温介质注入构件包括有固定座、封盖、腔室、滑动座、穿孔、下端轴座、转杆、内环槽、限位延展杆、接触块、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阀体内开设有第三导孔和保温腔,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接口管,通过接口管来向第一导孔注入保温介质;保温介质注入构件还包括有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保温介质注入构件来向保温腔注入保温介质,从而使得整个阀体的温度上升,有效的适应低温环境,且保温效果更佳。且保温效果更佳。且保温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放空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放空阀。

技术介绍

[0002]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0003]现有放空阀不具备保温功能,工作在低温环境下时,残留的流体介质易发生冻结或结晶现象,造成启闭困难。为了适应低温环境,一般是将保温材料包住阀体,以减少热量的损耗,但是上述操作在实际使用中非常不便,且保温效果一般。故此,有必要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放空阀,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气放空阀,包括有阀体,于所述的阀体的侧方开设有安装槽,并在所述的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保温介质注入构件,所述的保温介质注入构件包括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的左端具有开口,并在所述的固定座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所述的封盖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06]在所述的固定座内形成有一腔室,并在所述的腔室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座,所述的滑动座的外周壁与腔室相贴;所述的固定座右半部分的下端开设有穿孔,并在所述的穿孔内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座,所述的下端轴座的内部穿设有纵向的转杆,该转杆的下端穿过穿孔延伸至固定座外部、上端向上延伸出腔室,在所述的转杆上半部分的外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内环槽,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可插入至内环槽的横向限位延展杆,通过所述的横向限位延展杆来限位转杆,防止转杆掉落;所述的转杆中间部分位于腔室中,并在该转杆中间部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接触块,所述的接触块呈半球状,并能随转杆同步转动;
[0007]在所述的固定座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导孔,在所述的滑动座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二导孔,在所述的阀体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三导孔,并在所述的阀体内开设有一保温腔,所述的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和第三导孔倾斜角度一致,且通过滑动座的移动,可使得三者互通;所述的第三导孔与保温腔相通,在所述的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导孔相接的接口管,通过所述的接口管来向第一导孔注入保温介质;
[0008]在所述的滑动座与封盖之间压缩设置有压缩弹簧,基于所述的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滑动座始终具有朝向转杆运动的趋势,所述的滑动座可抵在转杆的外壁上,且此时滑动座上的第二导孔与固定座内的第一导孔的位置相错开,于接口管注入的保温介质无法通入至保温腔内;随着转杆的转动,接触块会与滑动座接触并推动滑动座左移,进而使得滑动座上的第二导孔与固定座内的第一导孔的位置相接,于接口管注入的保温介质无法可顺利通入至保温腔内。
[0009]进一步设置是:在所述的转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横向的定位支杆,所述的定位支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的固定座内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所述的接触块与滑动座接触,使得滑动座上的第二导孔与固定座内的第一导孔的位置相接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第一定位孔上插入插杆至第二定位孔内,以实现对转杆的限位。
[0010]进一步设置是:在所述的下端轴座内设置有轴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在本技术中于阀体的侧方开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保温介质注入构件,阀体内开设有保温腔,基于保温介质注入构件来向保温腔注入保温介质,保温介质为热气体介质,从而使得整个阀体的温度上升,有效的适应低温环境,能避免残留的介质易发生冻结或结晶现象的发生,让阀杆能正常启闭,且相较于外部保温的方式,保温效果更佳。
[0013]2、在本技术中于固定座内开设有第一导孔,滑动座内开设有第二导孔,阀体内开设有第三导孔,且三者倾斜角度一致;当滑动座抵在转杆的外壁上时,第二导孔与第一导孔的位置相错开,于接口管注入的保温介质无法通入至保温腔内;随着转杆的转动,滑动座与接触块接触,并在接触块的推动下左移,使得第二导孔与第一导孔的位置相接,于接口管注入的保温介质无法可顺利通入至保温腔内。由此,通过转杆的转动,即可对第二导孔与第一导孔之间形成的通道进行控制,实现联通/切断,非常便利。同时,为了保证初始状态下第二导孔与第一导孔的断开,在滑动座与封盖之间压缩设置有压缩弹簧,基于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使滑动座始终具有抵在转杆外壁的趋势。
[0014]3、在本技术中为了方便注入于接口管注入保温介质,设置了定位支杆,定位支杆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固定座内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接触块与滑动座接触,使得第二导孔与第一导孔的位置相接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第一定位孔上插入插杆至第二定位孔内,以实现对转杆的限位,由此可防止转杆转动,方便注入于接口管注入保温介质。
[0015]4、在本技术中于下端轴座内设置有轴承,可让转杆的转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8]图中:11、阀体;21、安装槽;31、封盖;32、螺栓;41、固定座;42、腔室;43、滑动座;51、穿孔;52、下端轴座;53、转杆;531、内环槽;54、横向限位延展杆;55、接触块;61、第一导孔;62、第二导孔;63、第三导孔;64、保温腔;65、接口管;71、压缩弹簧;81、定位支杆;811、第一定位孔;82、第二定位孔;83、插杆;91、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油气放空阀,包括有阀体11,阀体11的侧方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内固定设置有保温介质注入构件,保温介质注入构件包括有固定座41,固定座
41的左端具有开口,并在固定座41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31,封盖31与固定座41之间通过螺栓32固定;
[0021]在固定座41内形成有一腔室42,并在腔室4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座43,滑动座43的外周壁与腔室42相贴;固定座41右半部分的下端开设有穿孔51,并在穿孔51内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座52,下端轴座52的内部穿设有纵向的转杆53,该转杆53的下端穿过穿孔51延伸至固定座41外部、上端向上延伸出腔室42,在转杆53上半部分的外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内环槽531,固定座41上设置有可插入至内环槽531的横向限位延展杆54,通过横向限位延展杆54来限位转杆53,防止转杆53掉落;转杆53中间部分位于腔室42中,并在该转杆53中间部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接触块55,接触块55呈半球状,并能随转杆53同步转动;
[0022]在固定座41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导孔61,在滑动座43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二导孔62,在阀体11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三导孔63,并在阀体11内开设有一保温腔64,第一导孔61、第二导孔62和第三导孔63倾斜角度一致,且通过滑动座43的移动,可使得三者互通;第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放空阀,包括有阀体(1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阀体(11)的侧方开设有安装槽(21),并在所述的安装槽(21)内固定设置有保温介质注入构件,所述的保温介质注入构件包括有固定座(41),所述的固定座(41)的左端具有开口,并在所述的固定座(41)的开口处设置有封盖(31),所述的封盖(31)与固定座(41)之间通过螺栓(32)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座(41)内形成有一腔室(42),并在所述的腔室(4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座(43),所述的滑动座(43)的外周壁与腔室(42)相贴;所述的固定座(41)右半部分的下端开设有穿孔(51),并在所述的穿孔(51)内固定设置有下端轴座(52),所述的下端轴座(52)的内部穿设有纵向的转杆(53),该转杆(53)的下端穿过穿孔(51)延伸至固定座(41)外部、上端向上延伸出腔室(42),在所述的转杆(53)上半部分的外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内环槽(531),所述的固定座(41)上设置有可插入至内环槽(531)的横向限位延展杆(54),通过所述的横向限位延展杆(54)来限位转杆(53),防止转杆(53)掉落;所述的转杆(53)中间部分位于腔室(42)中,并在该转杆(53)中间部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接触块(55),所述的接触块(55)呈半球状,并能随转杆(53)同步转动;在所述的固定座(41)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一导孔(61),在所述的滑动座(43)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二导孔(62),在所述的阀体(11)内开设有倾斜的第三导孔(63),并在所述的阀体(11)内开设有一保温腔(64),所述的第一导孔(61)、第二导孔(62)和第三导孔(63)倾斜角度一致,且通过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安达赵安成邓东山刘伟朱建秋黄贤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成达特种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