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78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坐便器密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渐变圈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随着坐便器底部的陶瓷插口不断深入,陶瓷插口的外壁与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接触,能够有效的保证承插安装的便捷性,并使得内渐变圈的压缩余量逐渐增大,保证陶瓷插口与排污管道之间形成有效密封,由于外套圈大于内渐变圈的长度,保证密封胶圈能够有效的包覆并附着在排污管道的外壁上,节约了安装时间以及人工工作量;对接腔与排污管道的顶面贴合,将定位柱扣在排污管道表面的定位孔中,进一步对密封胶圈固定,而定位孔又与排污管道的内腔不连通,避免粪污的流出。避免粪污的流出。避免粪污的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


[0001]本技术涉及坐便器密封
,具体为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社会上的坐便器普及率极高,在实际安装时候大多采用胶水密封、生胶带密封、混合物填充密封、胶圈密封等。由于坐便器多数为陶瓷材质,连接管道为PVC类,二者为非相同材质。故胶水密封、混合物填充密封短期内具有密封性,随着时间推移、冲刷侵蚀,密封性会大打折扣;生胶带密封,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硬化,降低密封性;通常会采用胶圈密封保证密封性,但是现阶段,市场上的胶圈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并不够便捷,同时密封性得不到较好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
[0004]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上方设置有坐便器,且密封胶圈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坐便器的底部连接有陶瓷插口,所述密封胶圈的内部设置有内渐变圈,且密封胶圈的外部设置有外套圈,所述外套圈与内渐变圈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套圈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的长度,所述内渐变圈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
[0005]所述内渐变圈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且内渐变圈与陶瓷插口配合使用。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密封胶圈还包括设在内渐变圈与外套圈之间的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排污管道的顶面贴合。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密封胶圈的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的内壁底部安装有用于对粪污引导的缓冲座。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座的顶面设置有倾斜坡,且缓冲座设置为环形结构。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的外表面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排污管道的内腔不连通,所述外套圈的表面安装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使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内渐变圈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随着坐便器底部的陶瓷插口不断深入,陶瓷插口的外壁与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接触,能够有效的保证承插安装的便捷性,并使得内渐变圈的压缩余量逐渐增大,保证陶瓷插口与排污管道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密封,由于外套圈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的长度,保证密封胶圈能够有效的包覆并附着在排污管道的外壁上,密封胶圈能够快速安装至排污管道的端口位置,节约了安装时间以及人工工作量;
[0013]2、对接腔与排污管道的顶面贴合,此时定位柱到达定位孔的位置,并将定位柱扣在排污管道表面的定位孔中,进一步对密封胶圈固定,而定位孔又与排污管道的内腔不连通,避免粪污的流出。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密封胶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排污管道;2、流通腔;3、缓冲座;5、密封胶圈;6、倾斜坡;7、坐便器;8、陶瓷插口;9、对接腔;10、内渐变圈;11、外套圈;12、倾斜凸纹;13、定位柱;1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0]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包括密封胶圈5,密封胶圈5的上方设置有坐便器7,且密封胶圈5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1,坐便器7的底部连接有陶瓷插口8,密封胶圈5的内部设置有内渐变圈10,且密封胶圈5的外部设置有外套圈11,外套圈11与内渐变圈1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外套圈11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10的长度,内渐变圈10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12;
[0021]内渐变圈10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且内渐变圈10与陶瓷插口8配合使用。
[0022]密封胶圈5还包括设在内渐变圈10与外套圈11之间的对接腔9,对接腔9与排污管道1的顶面贴合。
[0023]密封胶圈5的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
[0024]排污管道1为PVC管,在现场安装时,在陶瓷插口8表面涂抹润滑液体后,便于陶瓷插口8快速插入内渐变圈10之中,由于密封胶圈5的截面呈现U型结构,并且内渐变圈10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随着坐便器7底部的陶瓷插口8不断深入,陶瓷插口8的外壁与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12接触,能够有效的保证承插安装的便捷性,并使得内渐变圈10的压缩余量逐渐增大,保证陶瓷插口8与排污管道1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密封,整个受力为持续增加的过程,节约了安装时间以及人工工作量,密封胶圈5能够快速安装至排污管道1的端口位置,外套圈11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10的长度,保证密封胶圈5能够有效的包覆并附着在排污管道1的外壁上。
[0025]排污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流通腔2,流通腔2的内壁底部安装有用于对粪污引导的缓冲座3。
[0026]缓冲座3的顶面设置有倾斜坡6,且缓冲座3设置为环形结构。
[0027]通过倾斜坡6可对粪污进行引导,并对粪污进行缓冲,降低粪污与排污管道1底部的碰撞,粪污通过环形结构的缓冲座3实现排污。
[0028]排污管道1的外表面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孔14,定位孔14与排污管道1的内腔不连
通,外套圈11的表面安装有两个定位柱13,定位柱13与定位孔14配合使用。
[0029]在安装密封胶圈5时,对接腔9与排污管道1的顶面贴合,此时定位柱13到达定位孔14的位置,并将定位柱13扣在排污管道1表面的定位孔14中,进一步对密封胶圈5固定,而定位孔14又与排污管道1的内腔不连通,避免粪污的流出。
[0030]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密封胶圈5的截面呈现U型结构,并且内渐变圈10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随着坐便器7底部的陶瓷插口8不断深入,陶瓷插口8的外壁与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12接触,能够有效的保证承插安装的便捷性,并使得内渐变圈10的压缩余量逐渐增大,保证陶瓷插口8与排污管道1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密封,由于外套圈11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10的长度,保证密封胶圈5能够有效的包覆并附着在排污管道1的外壁上,密封胶圈5能够快速安装至排污管道1的端口位置,节约了安装时间以及人工工作量;
[0031]对接腔9与排污管道1的顶面贴合,此时定位柱13到达定位孔14的位置,并将定位柱13扣在排污管道1表面的定位孔14中,进一步对密封胶圈5固定,而定位孔14又与排污管道1的内腔不连通,避免粪污的流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包括密封胶圈(5),所述密封胶圈(5)的上方设置有坐便器(7),且密封胶圈(5)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1),所述坐便器(7)的底部连接有陶瓷插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5)的内部设置有内渐变圈(10),且密封胶圈(5)的外部设置有外套圈(11),所述外套圈(11)与内渐变圈(1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套圈(11)的长度大于内渐变圈(10)的长度,所述内渐变圈(10)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倾斜凸纹(12);所述内渐变圈(10)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且内渐变圈(10)与陶瓷插口(8)配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便器快速连接渐变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5)还包括设在内渐变圈(10)与外套圈(11)之间的对接腔(9),所述对接腔(9)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阳李志祥傅蒙吴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正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