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塔里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070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包括入料器,所述入料器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正背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离器,所述固定框架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车轮,所述分离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分离器的中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器,所述固定框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目的是收集碎核桃仁加工榨成粉末状,所述入料器的结构包括有料斗,所述料斗的内部开设有入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过滤器的结构,实现了可调节过滤孔的大小,确保核桃壳与核桃仁分离彻底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中分离不彻底仍需人工再工作的问题。分离不彻底仍需人工再工作的问题。分离不彻底仍需人工再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产品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它营养价值丰富,核桃中含有86%的脂肪是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B类、铜、镁及磷等元素,这些丰富的磷脂物质是保持大脑神经健康的物质,能增强我们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及能降低胆固醇,深受人们喜爱。
[0003]核桃虽然很好吃但是想要取出果仁还是不易的,现在取出核桃仁的流程装置一般是在把核桃树上的核桃摘下来,放在核桃去皮机内,第一步完成核桃青衣去皮,然后再次放在核桃破碎机中把核桃的果壳打破,取出内部核桃仁,但是这一步骤中,核桃壳与果仁是混合在一起的,就需要用到核桃壳仁分离筛分器。
[0004]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一般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是由一个过滤筛网、框架、入料口及出料口构成,由于核桃壳比核桃仁大,所以过滤孔大于核桃仁小于核桃外壳,但是过滤并不彻底,因为核桃大小不一,部分的核桃壳还是会混入核桃仁中,也会有核桃仁因为固定的过滤孔而漏不下去,再次挑选分离工作中,人员工作量会比较大;除此之外,碎裂后太小的果仁不易卖给用户,丢掉又浪费可惜,再加工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包括入料器,所述入料器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正背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离器,所述固定框架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车轮,所述分离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所述分离器的中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器,所述固定框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目的是收集碎核桃仁加工榨成粉末状,所述入料器的结构包括有料斗,所述料斗的内部开设有入料口,所述料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料杆,所述料斗与所述挡料杆相同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料板,所述分离器的结构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分离槽,所述外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板,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结构包括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目的是过滤碎裂的小颗粒核桃仁筛选出饱满的核桃仁,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片。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结构包括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板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片,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内部周边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线,所述调节器的正面活动连接有开关,所述第一过滤孔侧面的内部开设
有磁孔,所述磁孔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电磁环,所述电磁环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扇形电磁片,所述扇形电磁片可以通过电流从所述电磁线圈传感移动,所述搅拌器的结构包括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开设有桶槽,所述搅拌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搅拌桶的侧面开设有管孔,所述管孔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出口管,所述搅拌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活动套接有扇片,所述扇片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是在所述分离器内部可抽拉式的,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大小范围为十到二十毫米,所述第二料片为倾斜板,所述第二料片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夹角倾斜角度范围为120
°
到135
°
,目的在于方便把大颗粒的核桃仁取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范围为三到五厘米,所述磁孔的直径范围为五到六厘米,所述扇形电磁片的半径长度范围为一到两厘米,所述电磁环与所述扇形电磁片的材质为电磁片,所述电磁线圈为电流线圈,所述开关有两个,一个控制开关,一个调节电流。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器底部比所述固定框架底部的高三到五厘米,目的是所述搅拌器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的侧面,且不占地面减少摩擦,所述车轮是平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搅拌器与地面隔空不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转轴的叶片数为三个,目的是便于充分打碎研磨核桃碎粒,所述固定杆为倾斜的,确保连接所述搅拌桶的内壁位置能与所述出料板的位置相匹配。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过滤器的结构,实现了可调节过滤孔的大小,确保核桃壳与核桃仁分离彻底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中分离不彻底仍需人工再工作的问题,提高了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的工作效率,达到了解决劳动人手的效果。
[0014]2.本技术通过设有搅拌器的结构,实现了破碎的核桃仁从出料板中出来直接加工成核桃粉的功能,解决了传统分离中小颗粒的核桃仁丢弃浪费的问题,亦解决了传统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再加工的问题,达到了节省成本及充分利用核桃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器结构纵面剖析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器结构横面剖析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入料器;101、料斗;102、入料口;103、挡料杆;104、缓料板;2、固定框架;3、分离器;301、外壳;302、分离槽;303、出料板;4、车轮;5、第一过滤器;501、第一过滤板;502、第一过滤孔;503、第一料片;504、调节器;505、电源线;506、扇形电磁片;507、磁孔;508、电磁环;509、电磁线圈;510、开关;6、第二过滤器;601、第二过滤孔;602、第二料片;603、第二过滤板;7、搅拌器;701、搅拌桶;702、桶槽;703、固定杆;704、出口管;705、管孔;706、电机;707、转轴;708、扇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包括入料器1,入料器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正背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离器3,固定框架2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车轮4,分离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5,分离器3的中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器6,固定框架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器7,入料器1的结构包括有料斗101,料斗101的内部开设有入料口102,料斗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料杆103,料斗101与挡料杆103相同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料板104,分离器3的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包括入料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器(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正背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离器(3),所述固定框架(2)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车轮(4),所述分离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器(5),所述分离器(3)的中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器(6),所述固定框架(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器(7),所述入料器(1)的结构包括有料斗(101),所述料斗(101)的内部开设有入料口(102),所述料斗(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料杆(103),所述料斗(101)与所述挡料杆(103)相同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料板(104),所述分离器(3)的结构包括有外壳(301),所述外壳(301)的内部开设有分离槽(302),所述外壳(301)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板(303),所述第二过滤器(6)的结构包括有第二过滤板(603),所述第二过滤板(603)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过滤孔(601),所述第二过滤孔(601)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片(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核桃壳仁分离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5)的结构包括有第一过滤板(501),所述第一过滤板(5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过滤孔(502),所述第一过滤板(501)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片(503),所述第一过滤板(501)的内部周边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509),所述电磁线圈(5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器(504),所述调节器(50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线(505),所述调节器(504)的正面活动连接有开关(510),所述第一过滤孔(502)侧面的内部开设有磁孔(507),所述磁孔(507)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电磁环(508),所述电磁环(508)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修文李国伟王星宇李占彪丛燏阳孙藤源
申请(专利权)人:塔里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