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64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行洪安全。行洪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以养殖业为主,种植红树林为辅。海岸护坡工程建堤坝采用的是土体填筑、混凝土局部护砌、直立高挡墙、坡面硬化的斜面化或台阶化设计传统修筑方式,来实现抵御海水及船行波对岸坡的冲击,但是,这种护岸结构中,土体填筑及混凝土局部护砌会导致海岸线遭受侵蚀,难以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护岸结构易导致海岸线遭受侵蚀,难以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
[0006]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
[0007]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
[0008]优选地,所述重力式挡墙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岸侧。
[0009]优选地,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景观花坛,且所述景观花坛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与所述生态护岸区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还包括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设置于所述栈道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栈道面板的靠海侧,所述防护栏杆沿所述栈道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0011]优选地,所述防护栏杆与所述栈道面板螺栓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梁为简支梁,所述连接梁与所述立柱桩通过固定支座固定。
[0013]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区的靠海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木桩,相邻的所述木桩之间固定有围网,所述木桩的靠岸侧设置有多排生态袋,多排生态袋呈阶梯状布置,所述沙滩缓坡的靠海侧覆盖靠近所述岸边的一排或多排生态袋布置。
[0014]优选地,靠近所述木桩的所述生态袋的顶部高于设计低水位0.3m。
[0015]优选地,所述生态护岸区的种植物为红树林。
[001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在沙滩缓坡与生态护岸区之间设置重力式挡墙,通过重力式挡墙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并且,观景栈道平台通过立柱桩和重力式挡墙共同支撑栈道面板,增加了观景栈道平台的稳固性。并且,本技术在护岸斜坡依次设置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将堤岸结构与生态系统有效结合,可避免海陆生态阻断,保证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岸堤坝内外生态环境差异较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的断面剖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观景栈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海水;2、水生植物区;21、木桩;22、生态袋;3、沙滩缓坡;4、观景栈道平台;41、防护栏杆;42、栈道面板;43、连接梁;44、立柱桩;5、重力式挡墙;51、排水管;6、生态护岸区;7、景观花坛。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包括护岸斜坡和观景栈道平台4,其中,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高度自海岸线向岸边逐渐增加;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2、沙滩缓坡3、重力式挡墙5和生态护岸区6;所述观景栈道平台4包括栈道面板42、连接梁43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44,且所述立柱桩44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海侧,多个立柱桩44的连线与重力式挡墙5平行,所述立柱桩44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3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该设定高度可为300mm),所述连接梁43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44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42设置在所述连接梁43与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顶部。
[0023]本技术通过在沙滩缓坡3与生态护岸区6之间设置重力式挡墙5,通过重力式挡墙5可以有效抵御和消减波浪水流的冲刷,避免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海岸线行洪安全。并且,观景栈道平台4通过立柱桩44和重力式挡墙5共同支撑栈道面板42,增加了观景栈道平台4的稳固性。并且,本技术的护岸斜坡为台阶式的复合斜坡,在护岸斜坡依次设置水生植物区2、沙滩缓坡3、重力式挡墙5和生态护岸区6,将堤岸结构与生态系统有效结合,可避免海陆生态阻断,保证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岸堤坝内外生态环境差异较大。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区2的靠海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木桩21,相邻的所述木桩21之间固定有围网,所述木桩21的靠岸侧设置有多排生态袋22,多排生态袋22呈阶梯状布置,多排生态袋22的高度自海岸线向岸边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沙滩缓坡3的靠海侧覆盖靠近所述岸边的一排或多排生态袋22布置。未被沙滩缓坡3覆盖的生态袋22构成生态带护岸平台,且该生态带护岸平台的顶部低于设计低水位,水生植物种植于该生态带护岸平台上,置于海水1中,且位于木桩21和沙滩缓坡3之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木桩21的所述生态袋22的顶部高于设计低水位0.3m。
[0025]本实施例中,木桩21的高度为4m,直径为6~8cm,相邻木桩21之间的间隔为1.5m。生态袋22是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袋内装入坡内换填土壤,为植被提供生存环境,随着植被根系的生长,不断延伸发达,生态袋22和植被根系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系统整体性大大加强,从而有效巩固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生态袋22护坡,可防止沙土流失,减少沙滩维护,降低工程成本。
[0026]本实施例中,沙滩缓坡3的制作方式为:清理海岸废弃石料,清除沙滩垃圾,恢复沙滩环境清洁,沙滩清洁的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往垃圾处置场处理。其次,对沙滩滩面进行平整,开展人工补沙,形成较为稳定的岸滩结构,美化沙滩环境,提升海岸景观,打造魅力沙滩。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挡墙5内设置有排水管51,所述排水管51自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靠岸侧。重力式挡墙5采用毛石和C30混凝土修筑。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挡墙5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岸斜坡,所述护岸斜坡布置在海岸线与岸边之间,所述护岸斜坡自所述海岸线向所述岸边依次布置为水生植物区、沙滩缓坡、重力式挡墙和生态护岸区;观景栈道平台,所述观景栈道平台包括栈道面板、连接梁和沿所述海岸线间隔布置的多个立柱桩,且所述立柱桩间隔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所述立柱桩的底部插入至所述沙滩缓坡的底部以下设定高度,所述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桩的顶部,所述栈道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海侧延伸至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靠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挡墙的顶部靠岸侧设置有景观花坛,且所述景观花坛设置于所述重力式挡墙与所述生态护岸区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护岸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张鹏张庆华古晓雯万朔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