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粉装置,包括喷粉房本体、工件固定装置和移动喷涂机构,所述工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内,所述移动喷涂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工件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待喷涂的工件,所述移动喷涂机构可以在粉房本体内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喷粉装置可以实现对大型工件进行伴随喷涂,提高均匀喷涂的效果,新风循环机构在粉房内将粉尘进行回收,面对大型工件的喷涂工作时可以提供稳定的风压,有效的回收粉尘,提高喷涂效率。涂效率。涂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喷涂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喷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粉末喷涂就是利用高压静电电晕电场的原理,在喷枪头部金属导流标上接上高压负极,被喷涂工件接地形成正极,使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较强的静电电场,由于粉末喷涂的喷涂效果在机械强度、附着力、耐腐蚀、耐老化等方面优于喷漆工艺,因此粉末喷涂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喷涂、家具喷涂等一些大型的工件生产加工领域中,在涂料的喷涂过程中会有部分粉末涂料飘散于喷涂房内的空间环境中,因此需要对喷涂房内的这些含有涂料粉尘的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使得其中的粉末涂料能被有效的回收再利用,现有的传统粉房在对工件进行喷涂工作时,比如面对一些大型工件的喷涂的工作时,如果抽风道过长,就会造成远风口端抽风无力,不能将粉房中的粉尘有效的回收,现有的粉房内没有设置送风系统,因此在进行喷涂作业时也会造成风压不平衡的现象,进一步的也不便于粉末回收,这样就容易导致粉房中容易存在着残留粉末漂浮于空气中的问题,会对工喷涂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健康威胁,进而也会影响喷涂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压平衡,便于粉末回收的喷粉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喷粉装置,包括喷粉房本体、工件固定装置和移动喷涂机构,所述工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内,所述移动喷涂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工件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待喷涂的工件,所述移动喷涂机构可以在粉房本体内移动,所述移动喷涂机构用于伴随喷涂工件,还包括新风循环机构,所述新风循环机构固定于粉房本体内,所述新风循环机构用于在粉房本体内对粉尘进行回收。
[0005]优选的,所述喷粉房本体包括本体框架和固定底板,所述本体框架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框架包括第一本体框架和第二本体框架,所述第二本体框架设置于第一本体框架内。
[0006]优选的,所述工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滑行轨道,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依次滑动连接于滑行轨道上。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喷涂机构包括移动小车和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有横向轨道和竖向轨道,所述竖向轨道与横向轨道呈垂直连接,所述竖向轨道竖直连接于第二框架本体内的侧壁上,所述横向轨道包括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一端的部分轨道体垂直连接于竖向轨道的上端,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其余轨道体呈水平线向远离竖向轨道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本体框架上部,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一端的部分轨道体垂直连接于竖向轨道的下端,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其余轨道体呈水平线向远离竖向轨道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本体框架的下部。
[0008]优选的,所述轨道组件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轨道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框架本体内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小车设有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所述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的轨道组件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框架上设有密封薄膜,所述密封薄膜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本体框架上。
[0010]优选的,所述新风循环机构包括抽风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抽风组件设置于固定底板的底部,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第二本体框架的顶部位置,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连接主管和出风管组件,所述出风管组件包括出风管单元,所述出风管单元包括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相对连接于连接主管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与所述连接主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上均设有用于控制风阀的气缸,所述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的管口朝向工件固定装置,所述出风管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风管单元间隔连接于连接主管上。
[0011]优选的,所述抽风组件包括中间连接管和抽风管组件,所述抽风管组件包括抽风管单元,所述抽风管单元包括第一抽风管和第二抽风管,所述第一抽风管与第二抽风管相对连接于中间连接管的两侧,所述第一抽风管的一端和第二抽风管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通风网孔,所述通风网孔设有第一通风网孔和第二通风网孔,所述第一抽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抽风端口,所述第二抽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抽风端口,所述第一抽风端口与第二抽风端口分别朝向第一通风网孔和第二通风网孔并相连通,所述抽风管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抽风管单元间隔连接于中间连接管上。
[0013]优选的,还包括感应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感应装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顶部位置,用于感应移动小车移动的位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提供动力给移动小车,所述控制器与感应装置和动力装置电性连接。
[0014]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喷粉装置在粉房本体内设置了移动喷涂机构和新风循环机构,移动喷涂机构可以实现对大型工件进行伴随喷涂,提高均匀喷涂的效果,新风循环机构在粉房内将粉尘进行回收,面对大型工件的喷涂工作时可以提供稳定的风压,有效的回收粉尘,提高喷涂效率。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喷粉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喷粉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喷粉房本体;2、工件固定装置;21、第一固定架;22、第二固定架;3、移动喷涂机构;31、横向轨道;311、第一横向轨道;312、第二横向轨道;32、竖向轨道;4、新风循环机构;41、抽风组件;411、中间连接管;412、抽风管单元;413、第一抽风管;414、第二抽风管;
415、第一抽风端口;416、第二抽风端口;42、送风组件;421、连接主管;422、出风管单元;423、第一出风管;424、第二出风管;5、本体框架;51、第一本体框架;52、第二本体框架;6、固定底板;7、固定件;8、滑行轨道;9、移动小车;10、气缸;101、连接轴;11、第一通风网孔;12、第二通风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粉房本体、工件固定装置和移动喷涂机构,所述工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内,所述移动喷涂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喷粉房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工件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待喷涂的工件,所述移动喷涂机构可以在粉房本体内移动,所述移动喷涂机构用于伴随喷涂工件,还包括新风循环机构,所述新风循环机构固定于喷粉房本体内,所述新风循环机构用于在粉房本体内对粉尘进行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粉房本体包括本体框架和固定底板,所述本体框架与所述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本体框架包括第一本体框架和第二本体框架,所述第二本体框架设置于第一本体框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滑行轨道,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依次滑动连接于滑行轨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喷涂机构包括移动小车和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有横向轨道和竖向轨道,所述竖向轨道与横向轨道呈垂直连接,所述竖向轨道竖直连接于第二框架本体内的侧壁上,所述横向轨道包括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一端的部分轨道体垂直连接于竖向轨道的上端,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的其余轨道体呈水平线向远离竖向轨道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本体框架上部,所述第二横向轨道一端的部分轨道体垂直连接于竖向轨道的下端,所述第二横向轨道的其余轨道体呈水平线向远离竖向轨道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本体框架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轨道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框架本体内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移动小车设有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所述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的轨道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琪伟,谢扬宇,林国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泽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