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19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包括分装筒,分装筒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与转动连接在分装筒内部的螺旋搅拌杆转动连接,分装筒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延伸至分装筒的内部,分装筒的开口处设置有侧沿,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螺旋搅拌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被检测样品与生理盐水的混合,而采用螺旋搅拌杆则可以控制将位于上面的生理盐水翻转到下面,使得其可以充分的与被检测样品混合;而上盖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该设计便于对生理盐水以及其他溶液进行添加,并且上盖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设计大大的提高了上盖固定的便捷性。该设计大大的提高了上盖固定的便捷性。该设计大大的提高了上盖固定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


[0001]本技术是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涉及检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被检样品放入到灭菌生理盐水中做灭菌处理,然后再将混合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稀释,但是传统的混合过程需要将上盖旋开然后添加混合物,通过旋合的方式进行上盖密封存在旋合不方便的问题,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包括分装筒,所述分装筒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与转动连接在分装筒内部的螺旋搅拌杆连接固定,所述分装筒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延伸至分装筒的内部,所述分装筒的开口处设置有侧沿,所述贯穿孔的边缘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两侧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的内部旋合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穿过限位环与上盖的边缘位置相卡接,所述分装筒侧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旋合有出液塞。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为圆环形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圆筒形结构,分布在固定筒外部的外螺纹与设置在限位环上的螺孔相旋合,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与连接杆相固定,所述连接杆穿过固定筒与拉盘相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筒的筒壁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块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与卡接柱相固定,所述卡接柱伸出固定筒进行设置,所述卡接柱的边缘与上盖的边缘相卡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柱伸出固定筒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为截面呈45
°
的斜面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侧沿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侧沿的上侧端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部卡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边缘与上盖的下端面相贴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侧端面设置有贴合垫,所述贴合垫为一种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所述贴合垫与放置台面的表面相贴合。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螺旋搅拌杆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被检测样品与生理盐水的混合,而采用螺旋搅拌杆则可以控制将位于上面的生理盐水翻转到下面,使得其可以充分的与被检测样品混合;
[0011]而上盖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该设计便于对生理盐水以及其他溶液进行
添加,并且上盖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设计大大的提高了上盖固定的便捷性,相比较于传统的固定方式大幅度的提高了盖合效率;
[0012]而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滑动块带动卡接柱伸出固定筒,进而卡接柱的边缘与上盖的边缘位置相互卡接,该设计可以起到限制上盖位置的目的,防止上盖脱离分装筒的情况发生,而倾斜面的设计则便于上盖向下移动与分装筒相互卡接在一起而无法分离。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的剖面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

分装筒、2

底座、3

出液塞、4

限位环、5

限位结构、6

上盖、7

拉环、8

螺旋搅拌杆、9

侧沿、51

固定筒、52

拉盘、53

连接杆、54

复位弹簧、55

滑动块、56

卡接柱、57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包括分装筒1,分装筒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座2,底座2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2与转动连接在分装筒1内部的螺旋搅拌杆8连接固定,分装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延伸至分装筒1的内部,分装筒1的开口处设置有侧沿9,贯穿孔的边缘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环4,限位环4的两侧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的内部旋合有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穿过限位环4与上盖6的边缘位置相卡接,分装筒1侧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旋合有出液塞3,上盖6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拉环7,拉环7为圆环形结构,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螺旋搅拌杆8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被检测样品与生理盐水的混合,而采用螺旋搅拌杆8则可以控制将位于上面的生理盐水翻转到下面,使得其可以充分的与被检测样品混合,侧沿9为圆环形结构,侧沿9的上侧端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部卡接有密封垫,密封垫的边缘与上盖6的下端面相贴合,而密封槽的设计则使得其与分装筒1之间的密封性提升,防止杂物混入其中。
[0020]底座2的下侧端面设置有贴合垫,贴合垫为一种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贴合垫与放置台面的表面相贴合,通过贴合垫大幅度的提高了其与放置台面之间的稳定性。
[0021]请参阅图3,限位结构5包括固定筒51,固定筒51为圆筒形结构,分布在固定筒51外部的外螺纹与设置在限位环4上的螺孔相旋合,固定筒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55,滑动块55的一端与连接杆53相固定,连接杆53穿过固定筒51与拉盘52相固定,连接杆53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54,复位弹簧54的一端与固定筒51的筒壁相贴合,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与滑动块55的表面相贴合,滑动块55的另一端与卡接柱56相固定,卡接柱56伸出固定筒51进行设置,卡接柱56的边缘与上盖6的边缘相卡接,卡接柱56伸出固定筒51的一端设置有倾斜
面57,倾斜面57为截面呈45
°
的斜面结构,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滑动块55带动卡接柱56伸出固定筒51,进而卡接柱56的边缘与上盖6的边缘位置相互卡接,该设计可以起到限制上盖6位置的目的,防止上盖6脱离分装筒1的情况发生,而倾斜面57的设计则便于上盖6向下移动与分装筒1相互卡接在一起而无法分离。
[0022]具体实施方式:将底座2下侧的贴合垫与放置台面的表面相贴合,然后向上拉动卡环,并且检验人员的另外一只手拉动拉盘52,通过拉盘52的拉动带动连接杆53进行移动,进而滑动块55带动复位弹簧54压缩变形,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包括分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筒(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2)与转动连接在分装筒(1)内部的螺旋搅拌杆(8)连接固定,所述分装筒(1)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延伸至分装筒(1)的内部,所述分装筒(1)的开口处设置有侧沿(9),所述贯穿孔的边缘位置连接固定有限位环(4),所述限位环(4)的两侧开设有螺孔且螺孔的内部旋合有限位结构(5),所述限位结构(5)穿过限位环(4)与上盖(6)的边缘位置相卡接,所述分装筒(1)侧面的下侧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旋合有出液塞(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6)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拉环(7),所述拉环(7)为圆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检验液体分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5)包括固定筒(51),所述固定筒(51)为圆筒形结构,分布在固定筒(51)外部的外螺纹与设置在限位环(4)上的螺孔相旋合,所述固定筒(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55),所述滑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丹阳尹平张乃斌胡文红孟晓丽郭君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