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007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涉及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包括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所述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包括斜单轴支架和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的基板支架上;所述基板面朝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为反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基板上的反光面能够将朝着基板上漫射的光照聚集反射到光伏组件的背面,形成“兜光”,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背面的发电增益,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地面环境对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影响,从而使得双面光伏组件始终保持一致、稳定、高效的发电效果,从而降低斜单轴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的度电成本。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的度电成本。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的度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具体是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斜单轴双面光伏组件背面能利用来自地面等的反射光发电,地面反射率越高,电池背面接收的光线越强,发电效果越好。而不同的地表面其反射率不同,如草地为15%~25%、湿雪为55%~75%,导致双面光伏组件在草地上应用能使发电量提高8%~10%,而在雪地上最高可使发电量提高30%。不同的地表面的反射率不同导致的斜单轴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效果不同,如何确保斜单轴式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在不同地表面均能够达到最大的发电效果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确保双面光伏组件在不同地表面上均达到最大的发点效果的技术效果,从而降低光伏度电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包括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所述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包括斜单轴支架和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所述基板面朝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为反光面。
[0006]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支架;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支架上;所述基板支架固定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
[0007]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支架包括四个直角折形固定件、一个十字形固定件、四个T形固定件和十二根固定杆;所述基板支架呈田字形;四个所述直角折行固定件构成所述田字形的四个角;所述十字形固定件为所述田字形的中心;十二根所述固定杆通过四个所述直角折形固定件、一个所述十字形固定件、四个所述T形固定件固定形成所述田字形。
[0008]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折形固定件为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固定件为十字形管、所述T 形固定件为T形管;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所述T形管、所述固定杆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十字形管的四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 T形管的三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和所述T形管内时,所述弹性凸起可嵌入所述固定孔,使得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和所述T形管固定。
[0009]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固
定件和两个后固定套筒;所述前固定件和两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田字形的相对侧;所述前固定件包括前固定套筒、固定杆和若干第一固定绳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绳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和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紧固板上开设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固定绳穿过的第一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穿过所述紧固板的两个所述第一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的一端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绳孔的宽度,无法穿过所述绳孔为绳扣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支架上,为固定端;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若干穿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的U型端套设于所述穿绳孔内;所述前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两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在一个所述T形固定件上;所述斜单轴支架包括前立柱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两个支撑腿;所述前固定套筒与所述后固定套筒均为哈夫节结构;所述前固定套筒套设固定于所述前立柱上,所述固定杆呈水平方向设置;一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撑腿;所述基板支架通过所述前固定件与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
[0010]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翼板组件;所述田字形上与固定有前固定套筒相邻的两侧为翼板组件固定侧;一个所述翼板组件固定于一个所述翼板组件固定侧;所述翼板组件向上倾斜,与所述基板的反光面呈钝角;相对的所述翼板组件固定侧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所述翼板组件面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基板呈120
°
夹角。
[0011]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组件包括设置于底部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侧面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固定杆的插槽;每个所述翼板组件固定侧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为翼板组件固定杆;所述翼板组件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固定套筒设置有与一个所述翼板组件固定杆上的所述第二弹性凸起数量相当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翼板组件固定杆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截面形状一致;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套筒固定于一个所述翼板组件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0012]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固定绳组件;所述固定绳组件包括两根固定绳和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绳长度的紧固板;一个所述固定绳对应一个所述紧固板;所述紧固板上设置开设有两个供所述固定绳穿过的绳孔;所述固定绳穿过所述紧固板的两个所述绳孔;所述固定绳的一端宽度大于所述绳孔的宽度,无法穿过所述绳孔为绳扣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支架上,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绳的U形端固定于所述光伏组件上;所述固定绳组件的两个所述固定绳的固定端分别设置于相对侧的翼板组件固定侧。
[0013]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组件包括第二基板和翼板支架;所述第二基板固定于所述翼板支架上;所述翼板支架包括四个第二直角折形固定件、两个第二T形固定件和七根第二固定杆;所述翼板支架呈日字形,四个所述第二直角折形固定件为所述日字形的角;七根所述第二固定杆通过四个所述第二直角折形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二 T形固定件固定连接为所述日字形;所述日字形位于底部的边为具有两根所述第二固定杆的边;位于所述日字形底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为底部固定杆;一个第二固定套筒固定于一个所述底部固定杆上。
[0014]本技术提供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组件与所述基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或者尼龙玻纤;所述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基板支架
上;所述基板上电镀一层反光膜形成反光面。
[001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涉及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包括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所述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包括斜单轴支架和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的基板支架上;所述基板面朝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为反光面。本技术通过基板上的反光面能够将朝着基板上漫射的光照聚集反射到光伏组件的背面,形成“兜光”,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背面的发电增益,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地面环境对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影响,从而使得双面光伏组件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包括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所述斜单轴光伏组件本体包括斜单轴支架和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方;所述基板面朝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为反光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支架;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支架上;所述基板支架固定于所述斜单轴支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支架包括四个直角折形固定件、一个十字形固定件、四个T形固定件和十二根固定杆;所述基板支架呈田字形;四个所述直角折行固定件构成所述田字形的四个角;所述十字形固定件为所述田字形的中心;十二根所述固定杆通过四个所述直角折形固定件、一个所述十字形固定件、四个所述T形固定件固定形成所述田字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折形固定件为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固定件为十字形管、所述T形固定件为T形管;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所述T形管、所述固定杆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十字形管的四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T形管的三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和所述T形管内时,所述弹性凸起可嵌入所述固定孔,使得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直角折形固定管、所述十字形管和所述T形管固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单轴兜光式双面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固定件和两个后固定套筒;所述前固定件和两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分别位于所述田字形的相对侧;所述前固定件包括前固定套筒、固定杆和若干第一固定绳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绳组件包括第一紧固板和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紧固板上开设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固定绳穿过的第一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穿过所述紧固板的两个所述第一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的一端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绳孔的宽度,无法穿过所述绳孔为绳扣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支架上,为固定端;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若干穿绳孔;所述第一固定绳的U型端套设于所述穿绳孔内;所述前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两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在一个所述T形固定件上;所述斜单轴支架包括前立柱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两个支撑腿;所述前固定套筒与所述后固定套筒均为哈夫节结构;所述前固定套筒套设固定于所述前立柱上,所述固定杆呈水平方向设置;一个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撑腿;所述基板支架通过所述前固定件与所述后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斜单轴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建生张甲典查正发查正艮赵小顺吴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