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9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属于水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包括与工作面相对固定的池体,池体上开设有水槽,水槽底面开设有与水槽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水槽底面冲压出导水线,导水线延伸至排水口,导水线两侧的水槽底面向导水线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达到改善现有的水池存在易产生积水的缺陷的效果。易产生积水的缺陷的效果。易产生积水的缺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

技术介绍

[0002]水池可用于蓄水、清洗物品等,因此水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水池一般为长方体结构,水池水平设置,水池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固定在墙面上,在水池顶面竖直开设有水槽,水槽的深度小于水池的高度,在水槽底面竖直贯穿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水槽连通,水池在排水口处连通有下水管。使用时,水槽内的水从排水口流入下水管中排出。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水槽中的水流至排水口时,由于水槽底面水平,且排水口顶面与水槽底面平齐,因此有部分水无法靠自身重力流动至排水口并积存在水槽内部,若没有及时清理积水,积水中的污垢沉积可能会产生大量细菌,因此现有的水池存在易产生积水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现有的水池存在易产生积水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包括与工作面相对固定的池体,池体上开设有水槽,水槽底面开设有与水槽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水槽底面冲压出导水线,导水线延伸至排水口,导水线两侧的水槽底面向导水线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槽内有部分积水时,由于导水线两侧的水槽底面在竖直方向上倾斜设置,因此水槽内的积水由于自身重力沿水槽底面倾斜处流动至导水线处,再沿着导水线流动至排水口;导水线的设置降低了水槽内积水的概率。
[0009]优选的,所述池体顶面水平延伸出延伸台,延伸台顶面上冲压出溢水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水槽内溅出时,水会与溢水槽侧壁碰撞而掉落至延伸台上,当延伸台上的积水积累至一定量时,水分子之间产生挤压力而使部分水沿水槽内侧壁流至水槽底部,再沿导水线流至排水口,溢水槽的设置降低了溅水溢出水池外的概率。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水口底部连通有下水管,下水管包括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均为弯管结构,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使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固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的设置既能使水流顺利通过,且当排水完毕后,由于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均为弯管结构,因此第一下水管中存有一定高度的水,当第二下水管内的臭气向上反涌时,会被阻挡在第一下水管中存积的水一侧,
而不会从水池中溢出,下水管的设置起封闭下水管中气味及抑制生菌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盘及卡箍,卡盘设置有两个,两个卡盘分别套设在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相互靠近的自由端处,且两个卡盘分别与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固定,卡箍套设在两个卡盘的连接处使第一下水管及第二下水管固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下水管时,无需借助工具,便于安装,且卡盘及卡箍配合使用在使第一下水管与第二下水管固定的情况下,既保证了下水管的密封性,又不会损坏下水管。
[0015]优选的,所述池体顶面固定有挡水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水槽内溅出时,部分没有被溢水槽拦挡的水会与挡水板碰撞而掉落至水槽内,挡水板可防止水溅到墙体上,避免墙面受到水渍污染。
[0017]优选的,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的设置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堆积在下水管中造成下水管堵塞而滋生细菌。
[0019]优选的,所述池体顶面卡接有沥水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清洗碗筷时可直接把清洗干净的碗筷放在沥水架上,碗筷中的水可以直接通过沥水架的空隙流入水槽内;沥水架的设置既方便了使用者使用,同时清洗的碗筷自然晾干,避免细菌滋生。
[0021]优选的,所述池体外侧设置有箱体,箱体与水池固定,箱体的侧壁在竖直方向上倾斜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的设置增强了水池设置的稳定性,且箱体整体无死角,适用于环境较严格的车间;箱体的侧壁在竖直方向上倾斜设置,减少了箱体的占地面积。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导水线的设置降低了水槽内积水的概率;下水管的设置起封闭下水道中气味及抑制生菌的作用;卡盘及卡箍配合使用既保证了下水管的密封性,又不会损坏下水管。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隐藏部分结构旨在显示过滤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池体;11、水槽;111、导水线;12、排水口;13、延伸台;131、溢水槽;14、挡水板;15、水龙头;2、沥水架;21、沥水孔;3、支撑架;4、箱体;5、盖板;6、下水管;61、第一下水管;62、第二下水管;7、固定组件;71、卡盘;711、卡台;72、卡箍;721、卡槽;722、固定台;73、固定螺栓;8、过滤件;81、过滤筒;82、滤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与工作面相对固定的池体1,池体1上开设有水槽11,水槽11底面开设有与水槽11连通的排水口12,池体1底部设置有下水管6,下水管6与排水口12连通。使用时,水槽11内的水从排水口12进入下水管6中。
[0034]如图1所示,池体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池体1为长方体结构,池体1水平设置,在池体1顶面向外水平延伸出延伸台13,延伸台13的其中一个侧壁或两个相邻侧壁与墙面固定;在延伸台13顶面上安装有水龙头15;延伸台13顶面上固定有挡水板14,挡水板14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挡水板14竖直设置,挡水板14的长度与延伸台13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挡水板14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固定在墙面上使池体1悬挂设置形成悬挂式水池。
[0035]如图2所示,在延伸台13顶面冲压出溢水槽131,溢水槽131的其中一个侧壁延伸至水槽11处使溢水槽131与水槽11连通。当水从水槽11内溅出时,水会与溢水槽131侧壁碰撞而掉落在延伸台13上,当溢水槽131内积水增多时,积水会沿水槽11侧壁流动至水槽11底部,最终流动至排水口12。
[0036]如图2所示,水槽11在池体1顶面上竖直开设,水槽11的深度小于池体1的高度,排水口12在水槽11底面竖直贯穿开设;在水槽11底面冲压出四条导水线111,四条导水线111绕排水口12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导水线111一端延伸至排水口12处并与排水口12连通,导水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包括与工作面相对固定的池体(1),池体(1)上开设有水槽(11),水槽(11)底面开设有与水槽(11)连通的排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1)底面冲压出导水线(111),导水线(111)延伸至排水口(12),导水线(111)两侧的水槽(11)底面向导水线(11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顶面水平延伸出延伸台(13),延伸台(13)顶面上冲压出溢水槽(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积水量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2)底部连通有下水管(6),下水管(6)包括第一下水管(61)及第二下水管(62),第一下水管(61)及第二下水管(62)均为弯管结构,第一下水管(61)及第二下水管(62)间设置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使第一下水管(61)及第二下水管(62)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琦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拓必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