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89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胃管置管套装,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包括引导鞘管以及贯穿引导鞘管并与引导鞘管可拆卸配合的引导条,引导鞘管和引导条均弯曲呈弧形,引导条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注入口,另一端封闭设置且具有圆润尖端,引导条的侧壁开设有与润滑油注入口连通的润滑油流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便于穿过食道入口的缝隙,降低对粘膜的损伤,一次到位成功率高,且能够解决引导鞘管内壁润滑不均匀的问题,引导条可自引导鞘管轻松拔除,后续鼻胃管可轻松置入引导鞘管,减少操作时间和步骤。减少操作时间和步骤。减少操作时间和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术中胃管置管套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术中胃管置管套装。

技术介绍

[0002]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是一种将食物或者药物经外鼻孔引入胃腔,或者将胃内容物引出体外的一种的常用医用管道。鼻胃管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也可以在术前用于吸引胃内容物,排空胃腔,降低胃肠压力,为腹腔手术改善条件。鼻胃管一般是由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制成的。规格不同,粗细长短也不同,适用于不同年龄患者。成人外鼻孔距离胃腔长度约55cm。鼻胃管长度可达到105cm。使用过程中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置入和误吸。
[0003]鼻胃管置入术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导管经咽喉进入食管到达胃部或空肠部,给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为头颈外科、普通外科及肿瘤内外科等科室因患者无法进食而给予营养的手段。其适应症包括: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肠道有梗阻;急腹症有明显胀气者或较大的腹部手术前等;昏迷患者或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术后的患者;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者以及拒绝进食的患者;鼻咽部有癌肿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0004]鼻胃管置入时的前进动力来源于纵向支撑力以及患者主动的吞咽动作。鼻胃管置入路径中,在咽部位存在近90
°
弯折,如果咽部组织不能对鼻胃管形成良好的包裹支撑,动力不能沿着鼻胃管轴向传导,就会形成弯折,使得后续进入的鼻胃管盘绕在口腔内,鼻胃管末端不能继续下探到食管内,造成鼻胃管置管困难或失败。患者在清醒且耐受良好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主动吞咽,将从鼻腔落下的鼻胃管末端通过吞咽动作引入食管。但当患者昏迷或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时,不能配合主动吞咽,导致鼻胃管置入困难或失败率有所升高。患者昏迷或者全身麻醉时,自主呼吸减弱或消失,通常会被置入气管插管保障通气,气管插管的存在会进一步增加鼻胃管置入时的困难。
[0005]全身麻醉是当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完整的全身麻醉包括镇静、镇痛、肌肉松弛、记忆缺失等方面。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自主呼吸消失,这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保障患者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管插管是患者昏迷或者全身麻醉后将一种特制的导管从患者鼻孔或口腔置入到患者声门、进入气管进行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的手段。全身麻醉或昏迷患者意识消失,不能语言交流,不能主动配合吞咽;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肌肉松弛剂后咽部肌肉张力下降,咽部组织可能无法对鼻胃管进行良好的包裹支撑;全身麻醉手术或昏迷患者气管插管后,声门处被气管插管占据,且气管插管套囊压力会传导给食道,食道质软没有支撑,被压迫后会塌陷,造成食道入口处压力增高,阻力增大。以上三个因素是加重全身麻醉或昏迷患者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置管困难甚至失败的原因。鼻胃管不能达到理想位置,一不能对胃内气体和胃液进行抽吸,阻碍腹腔镜视野,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进程;二不能对昏迷患者进行胃肠道的营养治疗。
[0006]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胃管置入导引管,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449778.0的专利技术专
利,公开了一种术中胃管置入导引管,包括导引管本体,导引管本体管壁上开设有与导引管本体等长的纵向切口,切口外部设有可粘合切口、可撕下的丝质胶布。但是上述胃管置入导引管具有以下不足:首先,导引管本体呈管状结构,由于食道被压迫后会产生塌陷,食道入口缝隙小,管状结构仍然不便于导引管本体进入食道入口,一次到位成功率低。其次,鼻胃管置入导引管本体前,仅对鼻胃管进行润滑,随着鼻胃管置入导引管本体,鼻胃管上的润滑油逐渐消耗,鼻胃管与导引管本体之间可能会出现卡涩,增加操作时间。最后,置入鼻胃管后,上述导引管需要通过切口拉离鼻胃管,切口缝隙小,拉离的过程中会对鼻胃管产生牵拉作用,不便于导引管与鼻胃管的分离,同时会对鼻胃管的置入深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可降低对粘膜的损伤,一次到位成功率高,同时解决了引导鞘管内壁润滑不均匀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包括引导鞘管以及贯穿所述引导鞘管并与所述引导鞘管可拆卸配合的引导条,所述引导鞘管和所述引导条均弯曲呈弧形,所述引导条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注入口,另一端封闭设置且具有圆润尖端,所述引导条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润滑油注入口连通的润滑油流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鞘管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弧形管状结构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一管壁的自身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管壁的自身强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壁上与所述第一管壁连接的两侧具有薄壁部,所述薄壁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管壁的厚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壁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二管壁所对应的圆心角。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鞘管还包括位于所述引导鞘管同一端的手柄和拉手,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管壁连接,所述拉手与所述第二管壁连接,且所述手柄和所述拉手相对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壁背离所述手柄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管壁背离所述拉手的一端的边缘处平滑过渡。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鞘管沿自身延伸方向设置有刻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条包括条状本体和手柄,所述条状本体弯折成与所述引导鞘管相适配的弧形,所述条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另一端具有所述圆润尖端,所述条状本体开设有多个所述润滑油流出口,所述手柄背离所述条状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润滑油注入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条状本体的外表面凹设有导槽,各个所述润滑油流出口位于所述导槽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条状本体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润滑油注入口以及多个所述润滑油流出口连通。
[001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润滑油流出口均匀设置在所述条状本体相对的两侧。
[0020]进一步地,所述术中胃管置管套装还包括鼻胃管,所述引导鞘管用于引导所述鼻胃管伸入胃腔。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0022]在使用上述术中胃管置管套装时,首先将引导条插装至引导鞘管内,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引导条的圆润尖端以及引导鞘管的外壁;随后从鼻孔将引导鞘管慢慢置入,遇到阻力时,手持引导鞘管左右旋转,阻力消失后继续前进,此过程利用引导鞘管本身的韧性,跨过阻力大的部位,比如舌体、喉头旁、食道入口处,为后续的鼻胃管置入创造便利通道,减少反复尝试置入造成的喉头处损伤,提高一次到位成功率;当达到理想深度后,认为圆润尖端位于食管中段,从引导条的润滑油注入口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自润滑油流出口流至引导鞘管内,润滑引导鞘管的内壁,再拔出引导条;随后将鼻胃管沿着引导鞘管顶部的开口处置入,到达理想深度或有胃内容物流出时停止,有条件时可以听诊胃部或超声确认鼻胃管尖端的位置;随后一手固定鼻胃管,另一手退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鞘管(1)以及贯穿所述引导鞘管(1)并与所述引导鞘管(1)可拆卸配合的引导条(2),所述引导鞘管(1)和所述引导条(2)均弯曲呈弧形,所述引导条(2)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注入口(231),另一端封闭设置且具有圆润尖端(21),所述引导条(2)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润滑油注入口(231)连通的润滑油流出口(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鞘管(1)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弧形管状结构的第一管壁(11)和第二管壁(12),所述第一管壁(11)与所述第二管壁(12)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一管壁(11)的自身强度以及所述第二管壁(12)的自身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壁(12)上与所述第一管壁(11)连接的两侧具有薄壁部(121),所述薄壁部(1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管壁(11)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壁(1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二管壁(12)所对应的圆心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鞘管(1)还包括位于所述引导鞘管(1)同一端的第一手柄(14)和拉手(15),所述第一手柄(14)与所述第一管壁(11)连接,所述拉手(15)与所述第二管壁(12)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14)和所述拉手(15)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中胃管置管套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婷房祥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