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969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岩体分界,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产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技术介绍

[0002]微山郗山稀土矿为国内三大轻稀土矿之一,为岩浆型稀土矿,矿体赋存于中生代含稀土碱性杂岩体中,有两种矿石类型: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岩脉和细脉浸染型稀土矿石,如图1所示。
[0003]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岩脉在岩心中易于识别,而细脉浸染型稀土矿石无法用肉眼精确分辨,如图2所示,岩浆型稀土矿因矿脉、岩体穿插杂乱,混染情况严重,无法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围岩分界,钻孔钻遇位置是否在矿体中很难界定,需全孔采样进行分析,等待测试结果确定孔底是否有矿,决定是否终孔或者继续钻进,需耗费较多时间等待实验测试结果,使得钻机人工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以解决无法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围岩分界导致钻机人工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包括:
[0007]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0008]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0009]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0010]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0011]可选的,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
[0012]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
[0013]可选的,所述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之后还包括:
[0014]测井前,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并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
[0015]可选的,所述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之后还包括:
[0016]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与所述井液的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并远离通话、避雷设施以及设备的接地线。
[0017]可选的,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
[0018]下井时,利用硅脂以及防水胶带密封所述组合探管,并在下井前通电检查所述组合探管与地面仪器之间的连接,确保所述地面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
[0019]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具体包括:
[0020]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0021]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

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0022]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

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

25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0023]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

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

25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0024]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0025]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系统,包括:
[0026]测量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0027]空间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0028]岩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0029]矿体圈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0030]可选的,所述岩性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0031]围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0032]第四系黏土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

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0033]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

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

25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0034]中生代碱性杂岩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

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

25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0035]矿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003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00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
时实现上述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并根据测量参数确定钻孔内的岩性,根据岩性确定围岩以及矿体的分界线,从而圈定矿体,利用综合数字测井方法,分析研究含矿碱性岩体、矿与非矿之间的区别,能够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岩体分界,精确识别矿体,提高了找矿准确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之后还包括:测井前,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并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之后还包括: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与所述井液的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并远离通话、避雷设施以及设备的接地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下井时,利用硅脂以及防水胶带密封所述组合探管,并在下井前通电检查所述组合探管与地面仪器之间的连接,确保所述地面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具体包括: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

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

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

2500Ω
·
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

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

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君张鹏燕旎孙莉李得建刘京涛肖克炎张永胜张新柱戚玉李超亓文峰董旭朝周立轩葛蕊吴忠民魏鸿飞武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