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5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包括上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所述下保护壳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器,所述上保护壳的内部固定有上固定柱,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固定有下固定柱,所述上保护壳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旋钮,下保护壳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旋钮,所述上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牵引绳,上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牵引绳,所述下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牵引绳,上保护壳的侧表面固定有上固定块,所述下保护壳的侧表面固定有下固定块,通过上固定块、下固定块、上堵板、下堵板、上保护壳跟下保护壳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连接器进行保护作用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对连接器两端进行有效的防护。端进行有效的防护。端进行有效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堵板
,具体为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

技术介绍

[0002]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0003]现有的电缆连接器长期暴露在户外会受外界的样管尤其是雨水的影响,而干扰或者损坏电缆连接器,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在不使用时没有保护连接器的连接口极易受到外界的碰撞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包括上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所述下保护壳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器,所述上保护壳的内部固定有上固定柱,所述下保护壳的内部固定有下固定柱,所述上保护壳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旋钮,所述下保护壳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旋钮,所述上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牵引绳,所述上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牵引绳,所述下旋钮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牵引绳,所述上保护壳的侧表面固定有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的内部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有上堵板,所述上堵板的外表面开设有上卡接槽,所述上堵板远离上保护壳的一侧固定有上移动杆,所述上固定块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上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上卡接块,所述上堵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上半圆卡块,所述上半圆卡块远离上堵板底端的一侧开设有上插槽,所述上半圆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靠近上堵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上堵板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底端固定有插杆,所述下保护壳的侧表面固定有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的顶端固定有下堵板,所述下堵板的外表面开设有下卡接槽,所述下堵板远离下保护壳的一侧固定有下移动杆,所述下固定块的内部顶端固定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远离下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下卡接块,所述下堵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下半圆卡块,所述下半圆卡块靠近下堵板顶端的一侧开设有下插槽,所述下半圆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靠近下堵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上固定块,所述下保护壳的左右两侧
均固定有下固定块。
[0009]优选的,所述上半圆卡块的底端固定有上凸起,所述下半圆卡块的顶端固定有下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牵引绳滑动连接在第一引导轮上,所述第二牵引绳滑动连接在第二引导轮上,所述第三牵引绳滑动连接在第三引导轮上。
[0011]优选的,所述上堵板的底端为倾斜面,所述下堵板的顶端为倾斜面且两者呈对称倾斜。
[0012]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跟下保护壳的内部共需要四个固定柱、三根牵引绳、六个引导轮跟四个固定块。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电缆连接器堵板,通过上固定块、下固定块、上堵板、下堵板、上保护壳跟下保护壳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连接器进行保护作用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对连接器两端进行有效的防护。
[0016](2)、该电缆连接器堵板,通过上半圆卡块、下半圆卡块、上插槽、下插槽跟插杆的设计在堵板受到剧烈撞击时插杆会卡接两个卡块对连接器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电缆连接器堵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保护壳;2、下保护壳;3、连接器;4、上固定柱;5、下固定柱;6、上旋钮;7、下旋钮;8、第一牵引绳;9、第一引导轮;10、第二牵引绳;11、第二引导轮;12、第三牵引绳;13、第三引导轮;14、上固定块;15、第一弹簧;16、上堵板;17、上卡接槽;18、上移动杆;19、上卡接块;20、第二弹簧;21、上半圆卡块;22、上凸起;23、上插槽;24、上连接杆;25、第三弹簧;26、插杆;27、第四弹簧;28、下固定块;29、下堵板;30、第五弹簧;31、下卡接槽;32、第六弹簧;33、下卡接块;34、下移动杆;35、下半圆卡块;36、下凸起;37、下插槽;38、下连接杆;39、第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包括上保护壳1,上保护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2,下保护壳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器3,上保护壳1跟下保护壳2可以有效的对连接器3进行保护,上保护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上固定块14,下保护壳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下固定块28,上保护壳1的内部固定有上固定柱4,下保护壳2的内部固定有下固定柱5,上保护壳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旋钮6,下保护壳2的底端转动连
接有下旋钮7,上旋钮6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牵引绳8,上旋钮6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牵引绳10,下旋钮7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牵引绳12,第一牵引绳8滑动连接在第一引导轮9上,第二牵引绳10滑动连接在第二引导轮11上,所述第三牵引绳12滑动连接在第三引导轮13上,上保护壳1的侧表面固定有上固定块14,上固定块14的内部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的底端固定有上堵板16,上堵板16的外表面开设有上卡接槽17,上堵板16远离上保护壳1的一侧固定有上移动杆18,通过控制上移动杆18可以对上堵板16进行上下移动,上固定块14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远离上固定块14的一端固定有上卡接块19,上卡接块19可以对上堵板16起到一个限位并且锁定的作用,上堵板1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上半圆卡块21,上半圆卡块21远离上堵板16底端的一侧开设有上插槽23,上半圆卡块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24,上连接杆24靠近上堵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上堵板16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弹簧27,第四弹簧27的底端固定有插杆26,上堵板16跟下堵板29在受到剧烈撞击时卡块发生转动插杆26插入插槽进行固定,下保护壳2的侧表面固定有下固定块28,上保护壳1跟下保护壳2的内部共需要四个固定柱、三根牵引绳、六个引导轮跟四个固定块,下固定块2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五弹簧3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堵板,包括上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2),所述下保护壳(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器(3),所述上保护壳(1)的内部固定有上固定柱(4),所述下保护壳(2)的内部固定有下固定柱(5),所述上保护壳(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上旋钮(6),所述下保护壳(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下旋钮(7),所述上旋钮(6)的内部固定有第一牵引绳(8),所述上旋钮(6)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牵引绳(10),所述下旋钮(7)的内部固定有第三牵引绳(12),所述上保护壳(1)的侧表面固定有上固定块(14),所述上固定块(14)的内部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底端固定有上堵板(16),所述上堵板(16)的外表面开设有上卡接槽(17),所述上堵板(16)远离上保护壳(1)的一侧固定有上移动杆(18),所述上固定块(14)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0),所述第二弹簧(20)远离上固定块(14)的一端固定有上卡接块(19),所述上堵板(1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上半圆卡块(21),所述上半圆卡块(21)远离上堵板(16)底端的一侧开设有上插槽(23),所述上半圆卡块(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24),所述上连接杆(24)靠近上堵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所述上堵板(16)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弹簧(27),所述第四弹簧(27)的底端固定有插杆(26),所述下保护壳(2)的侧表面固定有下固定块(28),所述下固定块(2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第五弹簧(30),所述第五弹簧(30)的顶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磊崔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信之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