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937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该防渗处理方法包括嵌缝缝手孔和管片内防渗防腐,管片手孔在拱顶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微盾构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应用到城市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中来,微盾构具有长距离施工掘进,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范围小,施工过程对道路沉降及周边建构筑物扰动小等诸多优点。城市污水腐蚀性较强,除含有大量有机物及病菌、病毒外,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约占城市污水总量的60~80%),水质日趋复杂和径流污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污水含有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长时间的地下水压力和外部荷载作用下,隧道沉降变形,管片接缝处缝隙变大,城市污水对盾构隧道钢筋混凝土及连接螺栓等产生缓慢而持续的侵蚀作用,出现渗漏及管片侵蚀的现象,进而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及环境安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隧道接缝及手孔封堵成为微型盾构法排污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0003]一般隧道常规的的二次防水工程包括手孔封堵、嵌缝以及二次衬砌,其施工特点为手孔封堵一般采用人工封堵,封堵材料为微膨胀水泥,嵌缝材料一般采用定型密封材料,如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二次衬砌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但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隧道顶部时微膨胀水泥与手孔粘接不牢、容易脱落;(2)、定型密封材料存在嵌入困难、管片错台时无法保证严密性问题;(3)、微型盾构内作业空间狭小,施工工装及一般机具进入隧道困难,隧道内水平运输困难,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4)、微型隧道内二次衬砌为薄壳结构,拱墙顶部难以浇筑密实,会导致二次衬砌顶部出现脱空并形成透水通道,起不到防水作用;(5)、变形缝处为隧道防水薄弱处,污水隧道变形缝处一般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微型盾构内部空间狭小,操作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结合管片外防水、管片自身防水、接缝防水弹性密封垫以及止水密封条,形成长效、稳定的接缝防水构造,在长期的腐蚀性城市污水冲刷有可靠的防水效果,避免了微型隧道内二次衬砌浇筑施工带来的困难,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该防渗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拱顶以下采用AEA微膨胀水泥砂浆进行封堵,封堵前对手孔进行清理,保证封堵前手孔内干燥、干净、无油污;S2:对隧道拱顶180
°
以上手孔内螺栓安装塑料保护罩进行隔离,用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封堵,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分为A组份和B组份,A组份为乳白色或浅黄色粘稠状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为固化剂与助剂混合脱水而成的黑色膏状体或液体,比例A:B=100:8

12,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直到无色差为止;
S3:清理管片纵环嵌缝,涂刷密封胶底涂料,在纵环缝内塞入直径为5mm的圆条状PE海绵条,将搅拌均匀的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装入注胶枪内,注入嵌缝内,确保嵌缝内填充密实,后用塑料刮勾缝均匀;S4:手孔及嵌缝处理完成,施工管片内10mm厚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层,先在基层上涂刷一道不加细集料的氯丁胶乳水泥底涂料,再抹氯丁胶乳水泥砂浆,分2次抹压,每次抹压间隔时间不少于24h,最后一次抹压时应一次抹平;S5: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前需对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进行清理,保证干燥、干净、无污渍,然后用聚氨酯底涂料对基层进行处理,聚氨酯底涂料为聚氨酯甲、乙两组份,以及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配置,用聚氨酯喷涂机均匀地喷涂在基层表面;S6:底涂料完成后开始聚氨酯防腐防水涂料层的喷涂施工,在工人一次喷涂范围内均匀薄喷一遍,每次喷涂的厚度为1.0mm
±
0.2mm,下一道需覆盖上一道50%,保证涂层均匀,整体喷涂喷枪应进行“十”字交叉法作业,反复进行均匀喷涂,直至达到设计厚度要求。
[0006]上述的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所述氯丁胶乳水泥砂浆选用双组分Ⅱ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质量比为:水泥:砂子:胶乳:稳定剂=100:150~200:38~50:0.6~0.8,氯丁胶乳浓度按40%计。
[0007]上述的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所述聚氨酯防腐防水涂料选用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质量比为:聚氨酯甲、乙两组份和二甲苯配合比例为:1:l.5:0.2。
[0008]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该方法结合管片外防水、管片自身防水、接缝防水弹性密封垫以及止水密封条,形成长效、稳定的接缝防水构造,在长期的腐蚀性城市污水冲刷有可靠的防水效果,避免了微型隧道内二次衬砌浇筑施工带来的困难,极大方便了现场施工,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利于微型盾构的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的复合二次衬砌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手孔封堵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嵌缝示意图;图中:1

聚氨酯密封胶,2
‑ꢀ
AEA微膨胀水泥砂浆,3

PE海绵条,4

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5

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层,6

聚氨酯防腐防水涂料层,7

盾构管片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微型盾构法排污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特殊处理的方法的整体构造图和局部放大图,防水构造包括手孔封堵:拱顶180
°
以上采用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4封堵,拱顶以下采用AEA微膨胀水泥砂浆2封堵,环纵缝嵌缝防水构造:PE海绵条3、聚氨酯密封胶1,管片内防渗防腐层: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聚氨酯防腐防水涂料复合衬砌。
[0011]步骤一:拱顶以下采用AEA微膨胀水泥砂浆2封堵,封堵前对手孔进行清理,必须保证封堵前手孔内干燥、干净、无油污;
步骤二:对隧道拱顶180
°
以上手孔内螺栓安装塑料保护罩进行隔离,然后用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4封堵,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4分为A组份和B组份,A组分为乳白色或浅黄色粘稠状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为固化剂与助剂等混合脱水而成的黑色膏状体或液体,比例A:B=100:8

12,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直到无色差为止,封堵前手孔必须保持干燥、干净、无油污;步骤三:清理管片纵环嵌缝,涂刷密封胶底涂料,在纵环缝内塞入直径5mm圆条状PE海绵条3,将搅拌均匀的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4装入注胶枪内,注入嵌缝内,确保嵌缝内填充密实,最后用塑料刮勾缝均匀;步骤四:手孔及嵌缝处理完成,施工管片内10mm厚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层5,先在基层上涂刷一道不加细集料的氯丁胶乳水泥底涂料(组成与氯丁胶乳砂浆组成相同,但不加砂子),再抹氯丁胶乳水泥砂浆,分2次抹压,每次抹压间隔时间不少于24h,最后一次抹压时应一次抹平,抹压时注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手孔及嵌缝防渗处理方法,该防渗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拱顶以下采用AEA微膨胀水泥砂浆(2)进行封堵,封堵前对手孔进行清理,保证封堵前手孔内干燥、干净、无油污;S2:对隧道拱顶180
°
以上手孔内螺栓安装塑料保护罩进行隔离,用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4)封堵,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4)分为A组份和B组份,A组份为乳白色或浅黄色粘稠状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为固化剂与助剂混合脱水而成的黑色膏状体或液体,比例A:B=100:8

12,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直到无色差为止;S3:清理管片纵环嵌缝,涂刷密封胶底涂料,在纵环缝内塞入直径为5mm的圆条状PE海绵条(3),将搅拌均匀的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4)装入注胶枪内,注入嵌缝内,确保嵌缝内填充密实,后用塑料刮勾缝均匀;S4:手孔及嵌缝处理完成,施工管片内10mm厚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找平层(5),先在基层上涂刷一道不加细集料的氯丁胶乳水泥底涂料,再抹氯丁胶乳水泥砂浆,分2次抹压,每次抹压间隔时间不少于24h,最后一次抹压时应一次抹平;S5:聚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尚志许剑波叶亦盛陈状杨锦涛王强朱海涛严怀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