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9319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苦荞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及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富集高芦丁功能成分;S2:制备苦荞增香功能料;S3:苦荞茶微粒化制粒成型;S4:喷撒裹料工艺;S5:烘焙提香;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快捷制备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于快捷制备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于快捷制备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苦荞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苦荞麦富含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芦丁含量最高约占总黄酮的8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均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控血糖)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作用。造粒型苦荞茶是一种利用苦荞的花、叶、籽实等经前处理、分层制粉、造粒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代用茶,因食用方便、风味独特,倍受青睐。由于苦荞籽粒中存在高活性的芦丁降解酶,造粒型苦荞茶加工中离不开水,与水的接触将会导致芦丁降解酶把苦荞中的大部分芦丁水解成槲皮素,不仅其中的营养功能特性受到影响而且会加重苦荞苦涩的口感,冲泡后槲皮素成分溶出率很低,长期饮用功效不显著。另外,造粒型苦荞茶口味单一,缺少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多样口味,且加工过程中大都需要进行高温烘焙提香才能得到一定的风味口感和冲泡品质,但是高温长时烘焙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存在一定健康隐患。
[0003]因此,提供一种富集高芦丁成分,提高功效成分溶出,提升产品口味,低温烘焙降低健康风险的造粒型苦荞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其用于快捷制备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富集高芦丁功能成分;利用隔氧水热灭酶处理苦荞,然后分层研磨制的苦荞芯粉、苦荞黄粉和苦荞超微皮层粉,将苦荞超微皮层粉进行醇提得到富集高芦丁功能成分;S2:制备苦荞增香功能料;将苦荞芯粉和苦荞黄粉按比例进行混合,混合物进行半固态酶解,酶解条件为:复配酶制剂5

,加水量30%

150%,水温60℃,60℃控温捏合机中搅拌酶解6h,在110℃灭酶10min,将酶解风味物于90℃干燥后粉碎成100目;S3:苦荞茶微粒化制粒成型;S4:喷撒裹料工艺;将制粒后的苦荞茶放入恒温炒锅中,将400目的苦荞芯粉加入到恒温炒锅中进行外层包裹至苦荞茶表面光滑;S5:烘焙提香;将包裹处理后的超细苦荞茶进行120℃以下低温烘焙,出锅。
[0006]进一步的,S1步骤还包括:S11:灭酶处理;将清理除杂后的苦荞籽进行100~115℃的隔氧高温蒸汽灭酶10~20min;S12:干燥处理;将灭酶后的苦荞籽进行90℃的气体干燥,干燥时间10

15min,然后冷却;S13:分层制粉;苦荞籽进入三级制粉工序:第一级为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籽胚乳淀粉层分离出来,再重复一次粉碎筛分,得苦荞芯粉;第二级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中间层粉分离出来,再重复一次粉碎筛分处理,得苦荞黄粉;第三级为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壳和皮层进行分离出来,再重复
一次粉碎筛分处理,并将其超微粉碎至粒径达到400目以上即得苦荞超微皮层粉。
[0007]进一步的,S2步骤中:复配酶制剂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肽酶复配而成,单酶均由发酵菌经深层发酵精制而成
[0008]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四个竖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隔板,每个隔板上设有活动挡板;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螺旋物料管,螺旋物料管的顶端连接进料口,低端连接出料口;螺旋物料管的中部贯穿隔板设置,活动挡板向下滑动用以封闭螺旋物料管;螺旋物料管上设有若干气孔;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进气组件,进气组件设置于螺旋物料管的下方,且用以给螺旋物料管的下方进行分段供气;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用以分别控制每个隔板上的活动挡板的向下滑动;收气组件,收气组件设置于螺旋物料管的上方,用以收集从螺旋物料管排出的气体。
[0009]进一步的,隔板将壳体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进料口位于第一腔室的外壁,出料口位于第四腔室的外壁;进气组件至少包括空气进气模块和高温水蒸气进气模块,位于第一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一副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副腔室,位于第三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三副腔室,位于第四腔室的底部设有第四副腔室;空气进气模块设置于第四副腔室内,且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供气管,第一运气管,第一进气管的首端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设有第一阀门;第一进气管的末端设置在第四副腔室内,且通过第二阀门连通第一供气管的首端,通过第三阀门连通第一运气管的首端;第一供气管的末端通过若干个小管连通位于第四腔室内的螺旋物料管的下方;第一进气管的首端连接空气源;高温水蒸气进气模块设置于第二副腔室内,且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二供气管,第二运气管,第二进气管的首端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设有第四阀门;第二进气管的末端设置在第二副腔室内,且通过第五阀门连通第二供气管的首端,通过第六阀门连通第二运气管的首端;第二供气管的末端通过若干个小管连通位于第二腔室内的螺旋物料管的下方;第二进气管的首端连接高温水蒸气源;第三腔室内设有热交换管,热交换管包括冷管和热管,热管的首端连通第二运气管的末端,冷管的首端连通第一运气管的末端,热管的末端连通收气组件,冷管的末端通过若干个小管连通位于第三腔室内的螺旋物料管的下方。
[0010]进一步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板和旋转杆,旋转板设置于四个隔板的中部,旋转杆以旋转杆的轴线做圆周旋转运动,旋转板的下侧以过旋转杆的轴线的竖直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有两个压块,压块为中部高于两侧的光滑弧形面,压块的中部的两侧到旋转杆的轴线的连线夹角大于90度;旋转杆的一端向下延伸至第一副腔室的下方由驱动模块驱动以90度为周期旋转。
[0011]进一步的,收气组件包括:收气罩和抽气组件,收气罩设置于壳体的上部且完全包裹旋转板设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顶部设有密封板,活动板的顶端延伸出密封板设置,密封板上设有对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通气孔,抽气组件连通收气罩用以抽气。
[0012]进一步的,驱动模块为伺服电机。
[0013]进一步的,驱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扇叶,扇叶一一设置在第二副腔室和第四副腔室内,第一进气管的进气口与第二副腔室成切线设置,第二进气管的进气口与第四副腔室成切线设置,且至少两个扇叶的旋转方向一致;至少两个扇叶的旋转轴贯穿第二副腔室和第四副腔室且分别连接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第一棘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旋转杆,第二棘轮
通过同步带连接旋转杆;锁止件,锁止件用以锁止旋转杆。
[0014]进一步的,锁止件为竖直设置的气动伸缩杆;旋转杆的端部设置4个倾斜设置的第一滑槽,相邻第一滑槽之间的首尾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连通;气动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气动伸缩杆的活动端设置滑块,滑块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气动伸缩杆连接外置气源;还设有固定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滑槽,滑块的第二端设置在固定滑槽内。
[0015]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富集高芦丁功能成分;利用隔氧水热灭酶处理苦荞,然后分层研磨制苦荞黄粉和苦荞超微皮层粉,将苦荞超微皮层粉进行醇提得到富集高芦丁功能成分;S2:制备苦荞增香功能料;将苦荞纤维粉和苦荞黄粉按比例进行混合,混合物进行半固态酶解,酶解条件为:按混合物的90:10比例计算,复配酶制剂5

,加水量30%

150%,水温60℃,60℃控温捏合机中搅拌酶解6h,在110℃灭酶10min,得到酶解风味物,将酶解风味物于90℃干燥后粉碎成120目,得到苦荞增香微粒料;S3:苦荞茶微粒化制粒成型;主要工艺参数主要为加水35%,进行搅拌8min,使物料与水充分混合均匀,输入苦荞茶超细粒机中进行制粒成型,温度控制在25

30℃,设备转速控制37

39转/分钟;S4:喷撒裹料工艺;将制粒后的苦荞茶放入恒温炒锅中,将400目苦荞芯粉加入到恒温炒锅中进行外层包裹至苦荞茶表面光滑,得到超细苦荞茶;S5:烘焙提香;将包裹处理后的超细苦荞茶进行120℃低温烘焙出锅。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还包括:S11:灭酶处理;将清理除杂后的苦荞籽进行100~115℃的隔氧高温蒸汽灭酶10~20min;S12:干燥处理;将灭酶后的苦荞籽在85

95℃的温度下进行气流干燥,干燥时间10

15min,然后冷却;S13:分层制粉;苦荞籽进入三级制粉工序:第一级为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籽胚乳淀粉层分离出来得筛上物苦荞壳,筛下物再重复一次粉碎筛分,得筛下物苦荞芯粉;第一级筛上物经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中间层粉分离出来,再重复一次粉碎筛分处理,得筛下物苦荞黄粉;第二级筛上物经为往复式粉碎2次,过60目筛分,将苦荞碎壳和皮层进行分离出来得筛上物苦荞碎壳,筛下物再重复一次粉碎筛分处理,并将其超微粉碎至粒径达到400目以上即得苦荞超微皮层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复配酶制剂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肽酶复配而成,单酶均由发酵菌经深层发酵精制而成。4.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有进料口(10)和出料口(11);四个竖直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隔板(2),每个所述隔板(2)上设有活动挡板(3);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螺旋物料管(4),所述螺旋物料管(4)的顶端连接所述进料口(10),低端连接所述出料口(11);所述螺旋物料管(4)的中部贯穿所述隔板(2)设置,所述活动挡板(3)向下滑动用以封闭所述螺旋物料管(4);所述螺旋物料管(4)上设有若干气孔(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所述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螺旋物料管(4)的
下方,且用以给所述螺旋物料管(4)的下方进行分段供气;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以分别控制每个所述隔板(2)上的活动挡板(3)的向下滑动;收气组件,所述收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螺旋物料管(4)的上方,用以收集从螺旋物料管(4)排出的气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集高芦丁的造粒型苦荞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将所述壳体(1)分为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第三腔室(8)和第四腔室(9);所述进料口(1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6)的外壁,所述出料口(11)位于所述第四腔室(9)的外壁;所述进气组件至少包括空气进气模块和高温水蒸气进气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6)的底部设有第一副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7)的底部设有第二副腔室(18),位于所述第三腔室(8)的底部设有第三副腔室,位于所述第四腔室(9)的底部设有第四副腔室(17);所述空气进气模块设置于所述第四副腔室(17)内,且包括第一进气管(19),第一供气管(21),第一运气管(23),所述第一进气管(19)的首端设置在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雄赵江林任尧黄红张萍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环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