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8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底部水平烟道、垂直上升烟道和脱销入口烟道,其中,底部水平烟道和垂直上升烟道相互垂直,将底部水平烟道上与垂直上升烟道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设有除灰斗,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至少设有一块除灰板,除灰板位于除灰斗的上方,除灰板倾斜布置、且除灰板迎气流面与水平面呈15~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属于燃煤电站脱硝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燃煤电站普遍采用SCR脱硝装置来降低烟气中NOx排放浓度。SCR利用NH3对NOx的还原特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还原为对环境无害的N2和H2O。
[0003]SCR脱硝装置内装设脱硝催化剂,脱硝催化剂为多孔结构、表面硬度较低,因此,业内技术人员希望能够降低脱硝入口烟气粉尘浓度且尽量保证脱硝入口灰浓度场均匀,以减轻脱硝催化剂积灰状况、减小脱硝催化剂磨损速率。
[0004]为了降低脱硝入口烟气粉尘浓度、提高脱硝入口灰浓度场均匀性,如图1所示,通常的做法是在脱硝入口分别设置底部水平烟道和垂直上升烟道,底部水平烟道上游是省煤器出口、下游是垂直上升烟道,并在垂直上升烟道底部设置除灰斗,烟气经底部水平烟道拐弯垂直向上流动过程中,部分大颗粒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在除灰斗中。然而,由于脱硝入口流速不均,除灰斗入口一般为高流速,携带粉尘的能力较强,导致除灰效果不佳,且会导致脱硝入口粉尘浓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能降低脱硝入口烟气粉尘浓度,并能提升脱硝入口粉尘、氨氮摩尔比及流速均匀性,从而避免脱硝催化剂局部积灰或局部磨损等问题,延长脱硝催化剂使用寿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底部水平烟道、垂直上升烟道和脱销入口烟道,其中,底部水平烟道和垂直上升烟道相互垂直,将底部水平烟道上与垂直上升烟道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设有除灰斗,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至少设有一块除灰板,除灰板位于除灰斗的上方,除灰板倾斜布置、且除灰板迎气流面与水平面呈15~45
°
夹角,除灰板沿水平烟气流向呈从上到下的渐缩状;垂直上升烟道内设有自旋导流器。
[0008]申请人经研究发现,烟气经底部水平烟道,靠近底部水平烟道底部的粉尘浓度较高、且粉尘颗粒较大,本申请通过设置15~45
°
夹角的除灰板,可改变烟气中粉尘流向,使其直接流向除灰斗,提高除灰效率;之后又经自旋导流器搅匀,提升了脱硝入口粉尘浓度均匀性。
[0009]上述除灰板迎气流面与水平面呈15~45
°
夹角,既能有效改变烟气中粉尘流向,使其直接流向除灰斗,又减免除灰板的积灰。除灰板沿水平烟气流向呈从上到下的渐缩状,这样可将灰往除灰斗里导流。
[0010]除灰板一面迎气流(迎气流面)、另一面背气流(背气流面)。气流指烟气气流。
[0011]除灰板在安装时,其左右两端安装在底部水平烟道的侧壁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常用的连接件辅助安装。
[0012]为了使落灰能有效落入除灰斗内,除灰板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在除灰斗入口内侧;除灰斗顶部为入口,除灰斗为从顶部到底部渐缩的喇叭状,这样便于除灰斗内落灰的处理。
[0013]当除灰板为两块以上时,所有的除灰板呈上下布置。
[0014]为了兼顾除灰和均化效果,除灰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之和不超过底部水平烟道高度的一半。除灰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指除灰板在垂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底部水平烟道的高度方向与垂直方向一致。
[0015]上述除灰板底部到底部水平烟道底部的垂直距离为200~1000m。
[0016]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除灰板为倒梯形结构,除灰板上顶边的长度为300

600mm,下底边的长度为500

800mm,高度为400

1000mm。前述除灰板的高度指除灰板倾斜布置前的高度。
[0017]为了进一步提高脱硝入口粉尘浓度均匀性,自旋导流器包括四件以上结构相同的自旋叶片组件,所有的自旋叶片组件沿垂直上升烟道内的同一截面布置。自旋叶片组件在烟气流的冲击下,自发旋转,均化烟气。
[0018]作为其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自旋叶片组件包括中心轴和四片以上的叶片,所有的叶片均可旋转地连接在中心轴上、且沿中心轴周向均布。本申请周向指圆周方向。叶片均可沿中心轴自由旋转。
[0019]上述叶片与水平面之间优选形成20~40
°
夹角,这样可更好地确保均化效果。
[0020]在垂直上升烟道内的同一截面上,布置有两排以上的自旋叶片组件,每排有三个以上的自旋叶片组件,同一排的自旋叶片组件分别通过各自的中心轴连接在同一根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在垂直上升烟道的内侧壁上。
[0021]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0022]本技术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通过对除灰板形状、安装角度的设计,可改变烟气中粉尘流向,使其直接流向除灰斗,以降低脱硝入口烟气粉尘浓度,提高除灰效率;通过自旋导流器的布置,提升了脱硝入口流速、粉尘浓度等的均匀性;减免了脱硝催化剂局部积灰或局部磨损等问题,延长了脱硝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脱硝入口典型烟道结构。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脱硝入口烟道结构。
[0025]图3为除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自旋导流器三维图。
[0027]图中,1为底部水平烟道,2为垂直上升烟道,3为除灰斗,4为除灰板,5为自旋导流器,51为自旋叶片组件,511为中心轴,512为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9]本申请上下、左右、水平、竖直等方位词,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方位或位置关系,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绝对限制。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2所示,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底部水平烟道、垂直上升烟道和脱销入口烟道,其中,底部水平烟道和垂直上升烟道相互垂直,将底部水平烟道上与垂直上升烟道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底部设有除灰斗,底部水平烟道的末端设有一块除灰板,除灰板位于除灰斗的上方,除灰板倾斜布置、且除灰板迎气流面与水平面呈20
°
夹角(经实践验证,可也取15
°
、30
°
、45
°
等角度),除灰板沿水平烟气流向呈从上到下的渐缩状;垂直上升烟道内设有自旋导流器。
[0032]工程实践中,烟气经底部水平烟道,靠近底部水平烟道底部的粉尘浓度较高、且粉尘颗粒较大,经实践,通过设置迎气流面与水平面15~45
°
夹角的除灰板,可改变烟气中粉尘流向,使其直接流向除灰斗,提高除灰效率,又减免了除灰板的积灰,同时除灰板沿水平烟气流向呈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底部水平烟道(1)、垂直上升烟道(2)和脱销入口烟道,其中,底部水平烟道(1)和垂直上升烟道(2)相互垂直,将底部水平烟道(1)上与垂直上升烟道(2)连接的一端定义为底部水平烟道(1)的末端,底部水平烟道(1)的末端底部设有除灰斗(3),其特征在于:底部水平烟道(1)的末端至少设有一块除灰板(4),除灰板(4)位于除灰斗(3)的上方,除灰板(4)倾斜布置、且除灰板(4)迎气流面与水平面呈15~45
°
夹角,除灰板(4)沿水平烟气流向呈从上到下的渐缩状;垂直上升烟道(2)内设有自旋导流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除灰板(4)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在除灰斗(3)入口内侧,除灰斗(3)顶部为入口,除灰斗(3)为从顶部到底部渐缩的喇叭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除灰板(4)为两块以上时,所有的除灰板(4)呈上下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除灰板(4)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之和不超过底部水平烟道(1)高度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脱硝入口灰浓度场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除灰板(4)底部到底部水平烟道(1)底部的垂直距离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宾芦金文朱建马定波赵义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织金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