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71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若干电池串模组,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模组并联连接;正极汇流条,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一汇流条一端的第二汇流条,负极汇流条,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三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三汇流条一端的第四汇流条,且第二汇流条与第四汇流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若干电池串模组的两侧。通过上述光伏组件的设计结构,使得由多切整片电池形成的电池片连接成的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学参数在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或者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光学损失,提升光学增益,进而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由若干光伏电池首尾串联连接形成电池串,若干电池串经过串联或者并联形成电池串模组,若干电池串模组然后经封装形成,来满足光伏系统端对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要求,为了降低光伏组件的功耗,目前通常采用将原光伏电池等份切割形成半片,将半片串联形成电池串,再将若干电池串形成的电池串模组并联,以实现在降低功耗的前提下不会降低电流的输出。为了追求更低的功率损耗,组件端的趋势是将原光伏电池切割为更多的小切片,小切片和半片的输出电流不同,不再适用常规的半片组件板型设计。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光伏组件,以满足用户对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多元化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0007]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若干电池串模组,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模组并联连接;
[0008]正极汇流条,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一汇流条一端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正极端,所述两个第一汇流条分别位于光伏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及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模组之间;
[0009]负极汇流条,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三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三汇流条一端的第四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连接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负极端,所述两个第三汇流条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第一方向的一端及两个电池串模组之间,且第二汇流条与第四汇流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若干电池串模组的两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数量为偶数,位于光伏组件两端的电池串模组的输出端均为正极端或负极端;
[0011]或者,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数量为奇数,位于光伏组件一端的电池串模组输出端为正极端,另一端的电池串模组的输出端为负极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池串模组、第二电池串模组、第三电池串模组,所述正极汇流条包括两个第一汇流条,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池串模组远离第二电池串模组的一侧、第二电池串模组和第三电池串模组之间;所述负极汇流条包括两个第三汇流条,两个所述第三汇流条包括位于第三电池串模组远离第二电池串模组的一侧、第一电池串模组和第二电池串模组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与每一所述电池串模组电性连接的二极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汇流条,所述连接汇流条设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和第四汇流条之间,所述
连接汇流条包括连接位于光伏组件一端的第一汇流条和与该第一汇流条相邻的二极管的第一段、用于连接位于光伏组件另一端的第三汇流条和与该第三汇流条相邻的二极管的第二段、用于连接相邻两个二极管的第三段。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
[0015]和/或,第四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
[0016]和/或,连接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相邻的两个子串之间。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所述第二汇流条与所述电池串模组之间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第二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5mm
ˉ
8mm,其厚度范围为0.1mm
ˉ
0.3mm;
[0018]或,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所述第二汇流条、宽度范围为2mm
ˉ
5mm,其厚度范围为0.3mm
ˉ
0.5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所述第四汇流条与所述电池串模组之间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第四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5mm
ˉ
8mm,其厚度范围为0.1mm
ˉ
0.3mm;
[0020]或,所述第四汇流条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所述第四汇流条、宽度范围为2mm
ˉ
5mm,其厚度范围为0.3mm
ˉ
0.5mm。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所述连接汇流条与所述电池串模组之间均设有绝缘结构;所述连接汇流条的宽度范围均为5mm
ˉ
8mm,其厚度范围均为0.1mm
ˉ
0.3mm;
[0022]或,所述连接汇流条位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子串之间,所述连接汇流条宽度范围为2mm
ˉ
5mm,其厚度范围为0.3mm
ˉ
0.5mm。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条、第四汇流条和连接汇流条均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所述第二汇流条、第四汇流条和连接汇流条与所述电池串模组之间均设有绝缘结构;
[0024]所述第二汇流条、第四汇流条和连接汇流条的宽度范围均为5mm
ˉ
8mm,其厚度范围均为0.1mm
ˉ
0.3mm。
[0025]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池串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并联连接的若干子串,所述子串包括沿第一方向首尾串联连接的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为由整片电池切割而成的片,所述电池串模组中的子串的数量等于n,n为2
ˉ
6中的整数。
[00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若干电池串模组,其中,第一方向上还分布有两个第一汇流条及两个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和第三汇流条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交替分布,两者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两个第一汇流条的一端通过一第二汇流条连接,所述两个第三汇流条的一端通过一第四汇流条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条、第四汇流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两者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若干电池串模组的两侧。
[0028]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汇流条和第三汇流条之间并联连接有二极管,单个二极管至少同时并联连接两个电池串模组。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光伏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通过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将若干所述电池串模组并联连接,且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相互错开间隔设置,使得由多切整片电池形成的电池片连接成的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学参数在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或者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光学损失,提升光学增益,进而提升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光伏组件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受光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3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受光面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实施例的光伏组件汇流条排布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光伏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受光面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若干电池串模组,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模组并联连接;正极汇流条,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一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一汇流条一端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正极端,所述两个第一汇流条分别位于光伏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及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模组之间;负极汇流条,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三汇流条、连接两个第三汇流条一端的第四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连接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负极端,所述两个第三汇流条分别位于光伏组件第一方向的一端及两个电池串模组之间,且第二汇流条与第四汇流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若干电池串模组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数量为偶数,位于光伏组件两端的电池串模组的输出端均为正极端或负极端;或者,所述电池串模组的数量为奇数,位于光伏组件一端的电池串模组输出端为正极端,另一端的电池串模组的输出端为负极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池串模组、第二电池串模组、第三电池串模组,所述正极汇流条包括两个第一汇流条,所述两个第一汇流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池串模组远离第二电池串模组的一侧、第二电池串模组和第三电池串模组之间;所述负极汇流条包括两个第三汇流条,所述两个第三汇流条包括位于第三电池串模组远离第二电池串模组的一侧、第一电池串模组和第二电池串模组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与每一所述电池串模组电性连接的二极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汇流条,所述连接汇流条设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和第四汇流条之间,所述连接汇流条包括连接位于光伏组件一端的第一汇流条和与该第一汇流条相邻的二极管的第一段、用于连接位于光伏组件另一端的第三汇流条和与该第三汇流条相邻的二极管的第二段、用于连接相邻两个二极管的第三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和/或,第四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电池串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外侧;和/或,连接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或者位于相邻的两个子串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位于所述电池串模组的背面,所述第二汇流条与所述电池串模组之间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第二汇流条的宽度范围为5mm
ˉ
8mm,其厚度范围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