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64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包括透明瓶体、螺纹套环和盖板,所述透明瓶体的端口套设有螺纹套环,所述螺纹套环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透明瓶体的内部设有推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通过设置螺纹套环、盖板和推拉杆相互配合的方式,当透明瓶体内部的食用菌菌种生长到瓶口处的时候,不需要旋转打开螺纹套环便可以清晰的查看到瓶口处生长的食用菌菌种状况,当食用菌菌种从透明瓶体中转移出来后,上拉推拉杆的拉扣,便可以使得推拉杆和刮盘上升,刮盘在上升的时候会对透明瓶体的内壁进行刮扫,这样便可以将内壁上的残留物刮扫到瓶口处,最后旋转打开螺纹套环,便可以清理出透明瓶体中的残留物。便可以清理出透明瓶体中的残留物。便可以清理出透明瓶体中的残留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


[0001]本技术涉及培育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的培育属于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培育食用菌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性的要求,食用菌的培育需要在特殊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同时要求在一定的阶段保持与外界的隔离,而培养瓶便是食用菌菌种培养所必不可少的器皿。
[0003]然而现阶段的菌种培育瓶存在一些不足,当使用食用菌菌种成长到瓶体的瓶口处时,由于瓶盖的存在,便不能清晰的看到瓶口处的菌种生长状况,只能通过打开瓶盖的方式才能看到,这样比较麻烦,并且食用菌菌种培养结束后会从瓶体中转移出来,而转移出来后,瓶体的内壁上会有残留物,这些残留物不能便利的清理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包括透明瓶体、螺纹套环和盖板,所述透明瓶体的端口套设有螺纹套环,所述螺纹套环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透明瓶体的内部设有推拉杆。
[0007]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塞槽,所述塞槽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橡胶环,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止挡块,所述导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螺纹套环的内部且位于插孔的下方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与插孔连通,所述杆槽的直径大于插孔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导杆的下端穿过插孔嵌设在杆槽中,所述导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杆以通孔为中心环形分布在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导杆的上端穿过橡胶环与盖板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推拉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盘,所述推拉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拉扣,所述拉扣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柱,所述推拉杆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槽。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柱嵌设在螺纹槽中,所述拉扣通过螺纹柱与推拉杆固定,所述推拉杆的下端穿过塞槽和通孔延伸于透明瓶体中,所述刮盘的外表面与透明瓶体的内表面接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螺纹套环、盖板和推拉杆相互配合的方式,当透明瓶体内部的食用菌菌种生长到瓶口处的时候,旋转拉扣,使得拉扣被拆卸下来,然后上拉盖板,便可以看到瓶口处的食用菌菌种的生长状况,不需要旋转打开螺纹套环,在盖板上拉的过程中,止挡块会挤压弹簧,当查看结束后,松去上拉盖板的外力,此时弹簧便会失去挤压的外
力,从而推动止挡块回落到最低点,这样便可以使得盖板关闭螺纹套环,盖板在与螺纹套环闭合的时候,橡胶环会嵌设在环形槽中,这样便可以保证透明瓶体内部食用菌菌种生长所需要的密封环境,当食用菌菌种从透明瓶体的内部转移出来后,先旋转拆卸螺纹套环,然后上拉推拉杆的拉扣,便可以使得推拉杆和刮盘上升,刮盘在上升的时候会对透明瓶体的内壁进行刮扫,这样便可以将内壁上的残留物刮扫到瓶口处,从而便利的清理掉。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的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的螺纹套环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的盖板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的推拉杆结构图。
[0018]图中:1、透明瓶体;2、螺纹套环;201、环形槽;202、插孔;3、盖板;301、塞槽;302、通孔;303、橡胶环;304、导杆;305、止挡块;306、弹簧;4、推拉杆;401、刮盘;402、拉扣;403、螺纹柱;404、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包括透明瓶体1、螺纹套环2和盖板3,透明瓶体1的端口套设有螺纹套环2,螺纹套环2的上方设有盖板3,透明瓶体1的内部设有推拉杆4。
[0021]盖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塞槽301,塞槽301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通孔302,盖板3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橡胶环303,盖板3的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杆304,导杆304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止挡块305,导杆304的表面套设有弹簧306,弹簧306可以对止挡块305产生向下的推力;螺纹套环2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01,环形槽201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插孔202,螺纹套环2的内部且位于插孔202的下方开设有杆槽,杆槽与插孔202连通,杆槽的直径大于插孔202的直径,盖板3与螺纹套环2闭合后,环形槽201可以收纳橡胶环303;导杆304的下端穿过插孔202嵌设在杆槽中,导杆3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杆304以通孔302为中心环形分布在盖板3的下表面,导杆304的上端穿过橡胶环303与盖板3固定,导杆304可以使得盖板3平稳的上下移动;推拉杆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盘401,推拉杆4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拉扣402,拉扣40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柱403,推拉杆4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槽404,利用拉扣402可以上下移动推拉杆4;螺纹柱403嵌设在螺纹槽404中,拉扣402通过螺纹柱403与推拉杆4固定,推拉杆4的下端穿过塞槽301和通孔302延伸于透明瓶体1中,刮盘401的外表面与透明瓶体1的内表面接触,塞槽301与拉扣402的配合,可以将通孔302密封。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在使用时,当透明瓶体1内部的食用菌菌种生长到瓶口处的时候,旋转拉扣402,使得拉扣402被拆卸下来,然后上拉盖板3,便可以看到瓶口处的食用菌菌种的生长状况,不需要旋转打开螺纹套环2,在盖板3上拉的过程中,止挡块305会挤压弹簧306,当查看结束后,松去上拉盖板3的外力,此时弹簧306便会失去挤压的外力,从而推动止挡块305回落到最低点,这样便可以使得盖板3关闭螺
纹套环2,盖板3在与螺纹套环2闭合的时候,橡胶环303会嵌设在环形槽201中,这样便可以保证透明瓶体1内部食用菌菌种生长所需要的密封环境,当食用菌菌种从透明瓶体1的内部转移出来后,先旋转拆卸螺纹套环2,然后上拉推拉杆4的拉扣402,便可以使得推拉杆4和刮盘401上升,刮盘401在上升的时候会对透明瓶体1的内壁进行刮扫,这样便可以将内壁上的残留物刮扫到瓶口处,从而便利的清理掉。
[0023]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瓶体(1)、螺纹套环(2)和盖板(3),所述透明瓶体(1)的端口套设有螺纹套环(2),所述螺纹套环(2)的上方设有盖板(3),所述透明瓶体(1)的内部设有推拉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塞槽(301),所述塞槽(301)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通孔(302),所述盖板(3)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橡胶环(303),所述盖板(3)的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导杆(304),所述导杆(304)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止挡块(305),所述导杆(304)的表面套设有弹簧(3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培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环(2)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01),所述环形槽(201)的内部下表面开设有插孔(202),所述螺纹套环(2)的内部且位于插孔(202)的下方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与插孔(202)连通,所述杆槽的直径大于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声彪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市杰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