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60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涉及硅胶混炼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生胶制备:S1.1:原料干燥、减压脱水: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计量过滤后,进入封闭式脱水釜,脱水釜处于负压状态,在脱水釜内经蒸汽间接加热至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胶混炼胶生产
,具体为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混炼硅橡胶是由硅橡胶生胶加到双辊炼胶机上或密闭捏合机中逐渐加入白炭黑,硅油等及其它助剂反复炼制而成的合成橡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高低温性,能在

60℃~+250℃状态下长期工作、抗臭氧、耐候以及良好的电性能、抗电晕、电弧、电火花极强,具有化学稳定性、耐气候老化、耐辐射,具有生理惰性、透气性好。
[0003]但是目前硅胶混炼胶生产的工艺采用硅橡胶生胶加到双辊炼胶机上或密闭捏合机中逐渐加入白炭黑,硅油等及其它助剂反复炼制的方式进行加工,其加工过程较为繁琐,导致加工效率较低,不适合大量生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其加工过程较为繁琐,导致加工效率较低,不适合大量生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生胶制备:
[0007]S1.1:原料干燥、减压脱水: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计量过滤后,进入封闭式脱水釜,脱水釜处于负压状态,在脱水釜内经蒸汽间接加热至40

50℃并通入氮气搅拌,甲基聚硅氧烷原料中的水分和少量低分子聚合物被蒸脱出来,上述蒸脱物质经脱水冷凝装置后部分低分子聚合物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回收,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0008]S1.2:碱胶制备:将四甲基氢氧化胺(ME4NOH)结晶和少量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按质量比1:5加入封闭式配胶釜,在减压及同氮气鼓泡下,升温到60

70℃,脱水2

4H,得到均匀透明状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低沸物随氮气经冷凝装置后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后作为回用原料,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0009]S1.3:开环聚合:经氮气脱水合格后的甲基聚硅氧烷,与碱胶和乙烯基环体(VMC)、封头剂混合,进入聚合釜进行110℃下开环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氮气微压条件下,压料自流至列管加热器,反应釜保留部分底料,因此氮气不进入列管加热器,压料完成后氮气通入脱水釜经罗茨真空泵排放,项目生产线配置A、B2个聚合釜,一个聚合釜进行聚合反应时,另一个聚合釜压料进入列管加热器,
[0010]S1.4:破触媒、脱低分子物:聚合釜出料的产品粗品进入列管加热器,后经列管加热器用油加热到180~200℃左右,以破坏粗品中的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裂解为甲醇和三甲胺,然后物料进入脱低分子器,在真空(1.3kPa)加热的条件下,减压脱除低分子物,主
要为未反应的DMC,通过控制冷凝温度由脱低冷凝器回收,收集的低分子物存入低分子储罐回用于110硅橡胶生产,物料脱除低分子物后即为成品高温胶,进入出胶冷却器经循环水冷却得到生胶,
[0011]S2:原料准备:生胶、白炭黑和硅油,所述生胶、白炭黑和硅油的比例为100:50:4,
[0012]S3:投料:将生胶、白炭黑和硅油等采用人工投料方式投入捏合机中,
[0013]S4:捏合:启动捏合机对生胶、白炭黑、硅油等原料进行混合处理,
[0014]S5:高温密炼:蒸汽加热至170摄氏度,真空密炼4小时,
[0015]S6:开炼:胶料多次通过两个平行排列的中空辊筒,使助剂在胶料中进一步分布均匀,从而制得配合及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分散度的硅胶混炼胶,
[0016]S7:过滤:硅胶混炼胶经过过滤机内的不锈钢网进行过滤,提高硅胶混炼胶纯度,得到成品硅胶混炼胶。
[0017]可选的,所述白炭黑指白色粉末状X

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通过本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对硅胶混炼胶进行加工生产,其生产效率高,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工人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更好、更广泛地推广硅胶混炼胶的使用,同时其制备工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更加绿色环保,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胶制备反应方程式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胶制备反应方程式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生胶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3]图4为本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生胶制备:
[0027]S1.1:原料干燥、减压脱水: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计量过滤后,进入封闭式脱水釜,脱水釜处于负压状态,在脱水釜内经蒸汽间接加热至40

50℃并通入氮气搅拌,甲基聚硅氧烷原料中的水分和少量低分子聚合物被蒸脱出来,上述蒸脱物质经脱水冷凝装置后部分低分子聚合物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回收,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0028]S1.2:碱胶制备:将四甲基氢氧化胺(ME4NOH)结晶和少量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按质量比1:5加入封闭式配胶釜,在减压及同氮气鼓泡下,升温到60

70℃,脱水2

4H,得到均匀透明状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低沸物随氮气经冷凝装置后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后作为回用原料,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
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
[0029]S1.3:开环聚合:经氮气脱水合格后的甲基聚硅氧烷,与碱胶和乙烯基环体(VMC)、封头剂混合,进入聚合釜进行110℃下开环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氮气微压条件下,压料自流至列管加热器,反应釜保留部分底料,因此氮气不进入列管加热器,压料完成后氮气通入脱水釜经罗茨真空泵排放,项目生产线配置A、B2个聚合釜,一个聚合釜进行聚合反应时,另一个聚合釜压料进入列管加热器,此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见图1,
[0030]S1.4:破触媒、脱低分子物:聚合釜出料的产品粗品进入列管加热器,后经列管加热器用油加热到180~200℃左右,以破坏粗品中的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裂解为甲醇和三甲胺,然后物料进入脱低分子器,在真空(1.3kPa)加热的条件下,减压脱除低分子物,主要为未反应的DMC,通过控制冷凝温度由脱低冷凝器回收,收集的低分子物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胶混炼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生胶制备:S1.1:原料干燥、减压脱水: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计量过滤后,进入封闭式脱水釜,脱水釜处于负压状态,在脱水釜内经蒸汽间接加热至40

50℃并通入氮气搅拌,甲基聚硅氧烷原料中的水分和少量低分子聚合物被蒸脱出来,上述蒸脱物质经脱水冷凝装置后部分低分子聚合物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回收,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S1.2:碱胶制备:将四甲基氢氧化胺(ME4NOH)结晶和少量甲基聚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按质量比1:5加入封闭式配胶釜,在减压及同氮气鼓泡下,升温到60

70℃,脱水2

4H,得到均匀透明状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低沸物随氮气经冷凝装置后被收集于低分子受器后作为回用原料,罗茨真空泵少量不凝气体经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S1.3:开环聚合:经氮气脱水合格后的甲基聚硅氧烷,与碱胶和乙烯基环体(VMC)、封头剂混合,进入聚合釜进行110℃下开环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通过氮气微压条件下,压料自流至列管加热器,反应釜保留部分底料,因此氮气不进入列管加热器,压料完成后氮气通入脱水釜经罗茨真空泵排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纳福硅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