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829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包括: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包括已种农作物的初级湿地区、深度净化湿地区和已养殖水产作物的生物塘区,所述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均依次连续贯通,所述生物塘区位于初级湿地区与深度净化湿地区之间;人行横道,横向或纵向铺设于初级湿地区与深度净化湿地区之中;倒虹吸构筑物,贯通连接于生物净化区末端,用于排出和储蓄净化后的多余水资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生物水资源净化的方法,并连续设置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对水资源进行了多级有机净化,解决了水体富营氧化问题,对土地资源有效的利用,也防止了水土的流失。也防止了水土的流失。也防止了水土的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属于水资源净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可利用水源短缺,且次级水域水质日益恶化,水中还有大量的氮元素、磷元素等不能被良性处理,导致河道水质污染严重以及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赤潮的出现愈加频繁,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资源的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故而急需一种生态水资源净化系统,充分发挥其调蓄、灌溉、景观、生态和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的同时,需要解决水质污染及水体富营氧化问题。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专利CN107973494B公开了一种入湖河道水质净化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联通的汇流区、生态调蓄带和湖滨带;汇流区用于汇集生产生活废污水、农田作业区退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并将汇集的废水导入生态调蓄带;生态调蓄带设置于汇流区和湖滨带之间,并根据该区域主要河道和沟渠的位置,在生态调蓄带的长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分水口;生态调蓄带包括拦截子系统、净化子系统和调蓄与回用子系统;拦截子系统用于拦截导入废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净化子系统包括潜水型湿地,潜水型湿地与拦截子系统联通,用于深度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调蓄与回用子系统将净化子系统中净化完全的水资源分别导入湖滨带补水和用水区进行水资源的回用。
[0004]上述专利技术有效实现了水资源净化效果,并可对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该系统主要通过无机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因此无法有效解决水体富营氧化问题;(2)若在净化系统设立处存在构筑物,则会产生阻碍,导致系统无法构建;(3)未对净化系统所占面积进行高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通过采用农作物或水产作物作为生物水资源净化的方法,并连续设置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对水资源进行了多级有机净化,在实现有效净化水质的同时,采用有机净化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水体富营氧化问题,也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包括:
[0007]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其包括已种农作物的初级湿地区、深度净化湿地区和已养殖水产作物的生物塘区,所述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均依次连续贯通,所述生物塘区位于初级湿地区与深度净化湿地区之间;
[0008]人行横道,横向或纵向铺设于初级湿地区与深度净化湿地区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结构;
[0009]以及用于排出和储蓄净化后的多余水资源的倒虹吸构筑物,其贯通连接于所述多
级生物净化结构末端,其包括设于生物净化区输出端的入口侧构筑物墙体及贯通连接于生物净化区和入口侧构筑物墙体的水源入口管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倒虹吸构筑物包括:
[0011]固定设于倒虹吸构筑物输出端的出口侧构筑物墙体;
[0012]贯通连接于倒虹吸构筑物输出端的水源出口管道;
[0013]以及倒虹吸管,两端贯通连接水源入口管道与水源出口管道,并设置于其他构筑物底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入口侧构筑物墙体、出口侧构筑物墙体内部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蓄水腔,所述蓄水腔与倒虹吸管和水源入出口管道联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人行横道包括:
[0016]自上而下依次设立透水砖层、硬质水泥掺黄沙层、级配砾石砂层、厚中砂层以及素土层。
[0017]进一步地,被人行横道所区分出的湿地区单元设立不同地表深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多级生物净化结构的布局依次联通为初级湿地区、生物塘区和深度净化湿地区。
[0019]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的生态水资源净化结构系统,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农作物或水产作物作为生物水资源净化的方法,并连续设置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对水资源进行了多级有机净化,在实现有效净化水质的同时,采用有机净化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水体富营氧化问题,也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0021](2)本技术的生态水资源净化结构系统,通过借助虹吸效应及连通器原理,在已有的构筑物下方设立管道,有效解决了若在净化系统设立处存在构筑物时,造成系统无法构建的技术问题,同时可将水源出口管道13设置在河流处,当流体经过水源出口管道13时,会产生虹吸效应,将净化后的水资源排出。
[0022](3)本技术的生态水资源净化结构系统,通过在农作物净化区中增加并多层设计人行横道的铺设材料,不仅提高了作物种植人员在农作物净化区中的工作方便性,而且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辅助净化,同时防止了水土的流失。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的湿地区截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的人行横道截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的倒虹吸构筑物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的倒虹吸构筑物整体安装示意图。
[0028]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初级湿地区、2

生物塘区、3

深度净化是地区、4

倒虹吸构筑物、5

湿地作物、6

人行横道、601

透水砖层、602

硬质水泥掺黄沙层、603

级配砾石砂层、604

厚中砂层、605

素土层、7

入口侧构筑物墙体、8

水源入口管道、9

蓄水腔、10

爬梯、101

井盖、11

倒虹吸管、12

出口侧构筑物墙体、13

水源出口管道、14

其他构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0]如图1

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包括:
[0031]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包括已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其包括已种农作物的初级湿地区(1)、深度净化湿地区(3)和已养殖水产作物的生物塘区(2),所述多级生物净化结构均依次连续贯通,所述生物塘区(2)位于初级湿地区(1)与深度净化湿地区(3)之间;人行横道(6),横向或纵向铺设于初级湿地区(1)与深度净化湿地区(3)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结构;以及用于排出和储蓄净化后的多余水资源的倒虹吸构筑物(4),其贯通连接于所述多级生物净化结构末端,其包括设于生物净化区输出端的入口侧构筑物墙体(7)及贯通连接于生物净化区和入口侧构筑物墙体(7)的水源入口管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资源多级净化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虹吸构筑物(4)包括:固定设于倒虹吸构筑物(4)输出端的出口侧构筑物墙体(12);贯通连接于倒虹吸构筑物(4)输出端的水源出口管道(13);以及倒虹吸管(11),两端贯通连接水源入口管道(8)与水源出口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祥庄沁祥胡江平陈佳文鲁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