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813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腈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包括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安装有收幅托架(4),所述支撑架(2)底部设有升降机构(3),并且,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为能够通过升降调整所述收幅托架(4)的水平高度,以使得所述收幅托架(4)的底端与丝束底部接触。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有效实现了大丝束原丝丝宽的收幅变窄,能够保证大丝束原丝的高品质,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聚丙烯腈纤维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被誉为“黑黄金”的大丝束碳纤维,随着需求量跳跃式增加,拉动了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不断突破。相比小丝束,大丝束碳纤维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原丝及碳纤维的单线产能,实现生产的低成本化,同时还能够保证原丝及碳纤维的性能。
[0003]然而,随着大丝束中纤维根数的增加,每束丝的宽度随即增加,要实现低成本,必须在生产线上布置尽可能多的纺位。原丝生产不同于常规腈纶生产,纺位之间的纤维是不能重叠的。这样,纺位增加后,势必需要足够长的罗拉,一旦罗拉长度增加,可操作性降低,导致生产的安全性下降,设备制造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以及设备的可靠性下降。
[0004]常规的调整丝束宽度的方法是采用挡丝棒来强制拦丝,或者,采用槽辊来强制调整丝束的位置。但是,这类方法会大幅度增加槽辊、挡丝棒同丝束的摩擦,加剧了对丝束的损伤,增加毛丝、并丝,降低了原丝和碳纤维的质量。
[0005]对此,CN 206266762U公开了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生产的丝宽收幅装置,其包括辊轴、调幅辊、辊轴架、调幅辊座、底座和支架。该装置用于整条原丝线上的每束丝进行丝束中心线的调整,通过调幅辊进行各丝束的中心线的移位,实现整条线全部丝束的丝宽有效收窄。然而,原丝生产是不能将丝束和丝束重叠的,如果单股丝束不事先收幅变窄,单纯使用该专利的收幅装置是不能实现丝束中心线的移位。
[0006]此外,CN102365221A公开了用于控制纤维幅材的收缩的方法和装置。该专利技术以第一传送速度传送纤维幅材,并在纤维幅材上执行至少一个操作。在操作期间,以低于第一速度的第二操作速度传送纤维幅材,或者在操作的持续期间纤维幅材甚至完全停止。在执行该操作之前以受控方式干燥纤维幅材。该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改造造纸机中现有的分切复卷机和卷纸机部的方法。可见,该专利技术不适合用于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0007]综上所述,制备碳纤维的关键是碳纤维原丝,原丝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制备的碳纤维性能的好坏。通常,原丝成本约占碳纤维制备总成本的50%~60%,如果要体现出大丝束低成本优势,必须降低大丝束原丝的成本,将大丝束原丝丝宽收幅变窄,同时还不影响大丝束原丝的品质,此是生产低成本大丝束原丝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8]因此,急需要提供一种装置使得生产低成本、高品质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大丝束原丝丝宽收幅难以变窄的问题,提供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有效实现了大
丝束原丝丝宽的收幅变窄,能够保证大丝束原丝的高品质,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安装有收幅托架,支撑架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并且,升降机构设置为能够通过升降调整收幅托架的水平高度,以使得收幅托架的底端与丝束底部接触。
[0011]优选地,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还包括底板,支撑架的底端固接在底板上。
[0012]优选地,收幅托架为异形弧形托架。
[0013]优选地,收幅托架的进口总宽L

进口丝宽≥20mm。
[0014]优选地,收幅托架的深度H≥20mm。
[0015]优选地,收幅托架的进口弧度α为63
°‑
77
°
,优选α为69
°‑
70
°

[0016]优选地,收幅托架的出口弧度β为115
°‑
139
°
,优选β为123
°‑
130
°

[0017]优选地,收幅后的丝束宽度/收幅前的丝束宽度为0.40

0.67,优选为0.48

0.54。
[0018]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升降板上开设有升降滑动槽,支撑架可滑动地嵌设在升降滑动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限位固定。
[0019]优选地,升降机构为伸缩气缸,支撑架可拆卸地固接至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顶部安装收幅托架,在支撑架底部设置升降机构,使用时,通过升降机构升降来调整收幅托架的水平高度,保证收幅托架的底部正好和丝束底部接触。这样,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从收幅托架上的较宽的进口进入而从较窄的出口离开收幅托架,实现了将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使得原丝的丝宽变窄。同时,收幅后不会影响丝束中每根纤维在后续的牵伸、水洗、上油及干燥致密化,能够实现每股丝束中纤维之间没有并丝。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的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底板
[0026]2‑
支撑架
[0027]3‑
升降机构
[0028]4‑
收幅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0]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31]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
收幅装置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2顶部安装有收幅托架4,支撑架2底部设有升降机构3,并且,升降机构3设置为能够通过升降调整收幅托架4的水平高度,以使得收幅托架4的底端与丝束底部接触。
[00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架2顶部安装收幅托架4,在支撑架2底部设置升降机构3,使用时,通过升降机构3升降来调整收幅托架4的水平高度,保证收幅托架4的底部正好和丝束底部接触。这样,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从收幅托架4上的较宽的进口进入而从较窄的出口离开收幅托架4,实现了将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使得原丝的丝宽变窄。同时,收幅后不会影响丝束中每根纤维在后续的牵伸、水洗、上油及干燥致密化,能够实现每股丝束中纤维之间没有并丝。
[0033]在使用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时,为了提升整体的稳定性,防止收幅过程中方向发生改变而影响丝束的正常收幅操作,导致收幅效果差甚至是收幅失败,优选地,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还包括底板1,支撑架2的底端固接在底板1上。这样,该装置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包括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安装有收幅托架(4),所述支撑架(2)底部设有升降机构(3),并且,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为能够通过升降调整所述收幅托架(4)的水平高度,以使得所述收幅托架(4)的底端与丝束底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还包括底板(1),所述支撑架(2)的底端固接在所述底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幅托架(4)为异形弧形托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幅托架(4)的进口总宽L

进口丝宽≥2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幅托架(4)的深度H≥2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幅托架(4)的进口弧度α为63
°‑
77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收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幅托架(4)的进口弧度α为6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红辛美音季春晓吴嵩义宋文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