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定方法、标定系统、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796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标定方法、标定系统、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实现渐变式可变光圈的标定。标定方法包括: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的第一通光孔径;确定第一通光孔径对应的光圈马达的目标位置;驱动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目标位置后,获取包括可变光圈通光孔的待处理图像;根据待处理图像,确定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若不符合误差要求,则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通光孔径,确定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后,返回获取待处理图像,根据待处理图像,确定第二通光孔径的步骤;若符合误差要求,则确定目标位置为待标定光圈档位的马达标定位置;根据每个待标定光圈档位的马达标定位置,获得光圈档位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位置之间的关系。位置之间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定方法、标定系统、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影像
,尤其涉及一种标定方法、标定系统、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摄像模组的光圈用于控制进光量大小。光圈开口尺寸大小影响着影像系统的进光量和景深。通常情况下,光圈开口尺寸越大,进光量就越大,光圈开口尺寸越小,进光量就越小。并且,大光圈可以实现低亮度场景下的清晰成像,且大光圈的景深浅,可以实现背景虚化;小光圈的拍摄效果更加锐利,景深较深。
[0003]可变光圈是指可以改变光圈开口尺寸的光圈,其让摄像模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光圈大小,以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但是,目前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一般不具备可变光圈。即使一些电子设备具备可变光圈,也是采用固定的光圈开口尺寸,不是渐变式可变光圈。
[0004]也就是说,具有多种光圈档位的渐变式可变光圈影像系统是目前影像技术的空白,也不存在渐变式可变光圈的标定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标定方法、标定系统、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渐变式可变光圈的标定。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标定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
[0008]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光孔径对应的光圈马达的目标位置,第一对应关系为通光孔径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
[0009]获取待处理图像,待处理图像为驱动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目标位置后拍摄的图像,待处理图像包括可变光圈模组的通光孔,光圈马达用于改变通光孔的大小;
[0010]根据待处理图像,确定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
[0011]若第二通光孔径不符合误差要求,则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通光孔径,确定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后,返回获取待处理图像,根据待处理图像,确定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的步骤;
[0012]若第二通光孔径符合误差要求,则确定目标位置为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
[0013]根据每个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获得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光圈档位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
[0014]由上可见,针对每个待标定光圈档位,先得到该档位理论上的光圈开口尺寸即第一通光孔径,再根据通光孔径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得到该档位对应的光圈马达位置,然后通过驱动光圈马达到达指定位置以改变可变光圈的开口尺寸大小,并通过拍摄待
处理图像计算出可变光圈的实际开口尺寸即第二通光孔径,最后通过可变光圈的实际开口尺寸和理论开口尺寸之间的差异,确定是否驱动光圈马达到达下一个目标位置并再次计算光圈实际开口尺寸,进而得到每个档位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依此过程,可以得到多种光圈档位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进而得到光圈档位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多种光圈档位的标定,以实现渐变式可变光圈的标定。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待处理图像,确定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包括:
[0016]确定待处理图像中通光孔的第一像素面积;
[0017]根据转换系数和第一像素面积,得到通光孔的第一物理面积;
[0018]将第一物理面积转换成第二通光孔径。
[0019]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像素面积得到物理面积,再将物理面积等效成直径,进而得到通光孔径即可变光圈开口大小,使得可变光圈开口直径受轮廓形状的波动影响较小,保证了可变光圈开口尺寸的抓取准确性和稳定性。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之前,还包括:
[0021]获取测试表图像;
[0022]确定测试表图像中目标孔的第二像素面积;
[0023]将目标孔的第二物理面积和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确定为转换系数。
[002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通光孔径,确定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包括:
[0025]确定第二通光孔径和第三通光孔径之间的差值,第三通光孔径为第一通光孔径或上一个目标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光孔径;
[0026]对第一对应关系的关系曲线求导,得到目标曲线;
[0027]确定目标曲线中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数值;
[0028]确定差值和目标数值之间的目标比值;
[0029]将目标比值和目标位置相加,得到下一个目标位置。
[0030]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可变光圈的实际开口尺寸和理论开口尺寸预测出光圈马达的下一个位置,便于在光圈实际开口尺寸不满足标定要求时调整光圈马达的位置,实现渐变式可变光圈的标定。
[003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误差要求为第二通光孔径和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0032]其中,当第二通光孔径和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第二通光孔径符合误差要求;当第二通光孔径和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第二通光孔径不符合误差要求。
[0033]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之前,还包括:
[0034]获取待测位置点集合,待测位置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待测位置点,待测位置点为从光圈马达的行程范围内选取的位置点;
[0035]针对每个待测位置点,获取目标图像,根据目标图像得到待测位置点对应的通光
孔径,目标图像为驱动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待测位置点后拍摄的图像,目标图像包括可变光圈模组的通光孔;
[0036]根据每个待测位置点,以及每个待测位置点对应的通光孔径,得到第一对应关系。
[003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每个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方向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和第二方向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第一方向为从大光圈至小光圈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从小光圈至大光圈的方向。
[003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次采集的待处理图像均为驱动光圈马达的动子从初始位置运动至目标位置后拍摄的图像。
[0039]在该实现方式中,每次采集图像时,均是从初始位置推动光圈马达运动至目标位置,实现了大步迭代标定,进而使得可变光圈的马达标定值在实际调用时更接近设计值,保证了光圈开口尺寸和光圈马达位置的关系标定准确性。
[004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模组的标定系统的成像误差关系为:d
error
=2*d
pixcelsize

lens
;d
pixcelsize
为成像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β
lens
为成像相机的镜头的放大倍率,成像相机用于采集待处理图像。
[0041]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成像误差关系保证了可变光圈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光孔径对应的光圈马达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通光孔径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获取待处理图像,所述待处理图像为驱动所述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后拍摄的图像,所述待处理图像包括可变光圈模组的通光孔,所述光圈马达用于改变所述通光孔的大小;根据所述待处理图像,确定所述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若所述第二通光孔径不符合误差要求,则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通光孔径,确定所述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后,返回所述获取待处理图像,根据所述待处理图像,确定所述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的步骤;若所述第二通光孔径符合误差要求,则确定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光圈马达标定位置;根据每个所述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所述光圈马达标定位置,获得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光圈档位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图像,确定所述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所述通光孔的第一像素面积;根据转换系数和所述第一像素面积,得到所述通光孔的第一物理面积;将所述第一物理面积转换成所述第二通光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之前,还包括:获取测试表图像;确定所述测试表图像中目标孔的第二像素面积;将所述目标孔的第二物理面积和所述第二像素面积之间的比值确定为所述转换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通光孔径,确定所述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包括:确定所述第二通光孔径和第三通光孔径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三通光孔径为所述第一通光孔径或上一个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光孔径;对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的关系曲线求导,得到目标曲线;确定所述目标曲线中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数值;确定所述差值和所述目标数值之间的目标比值;将所述目标比值和所述目标位置相加,得到所述下一个目标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要求为所述第二通光孔径和所述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其中,当所述第二通光孔径和所述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通光孔径符合所述误差要求;当所述第二通光孔径和所述第一通过孔径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二通光孔径不符合所述误差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之前,还包括:获取待测位置点集合,所述待测位置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待测位置点,所述待测位置点为从所述光圈马达的行程范围内选取的位置点;针对每个所述待测位置点,获取目标图像,根据所述目标图像得到所述待测位置点对应的通光孔径,所述目标图像为驱动所述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所述待测位置点后拍摄的图像,所述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可变光圈模组的通光孔;根据每个所述待测位置点,以及每个所述待测位置点对应的通光孔径,得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每个所述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光圈马达标定位置和第二方向的所述光圈马达标定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为从大光圈至小光圈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从小光圈至大光圈的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采集的所述待处理图像均为驱动所述光圈马达的动子从初始位置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后拍摄的图像。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模组的标定系统的成像误差关系为:d
error
=2*d
pixcelsize

lens
;d
pixcelsize
为成像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β
lens
为所述成像相机的镜头的放大倍率,所述成像相机用于采集所述待处理图像。10.一种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成像设备和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成像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处理设备下发的图像拍摄指令;响应于所述图像拍摄指令,采集待处理图像;向所述处理设备发送所述待处理图像;所述待处理图像为驱动光圈马达的动子运动至目标位置后拍摄的图像,所述待处理图像包括可变光圈模组的通光孔,所述光圈马达用于改变所述通光孔的大小;所述处理设备,用于获取待标定光圈档位对应的第一通光孔径;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光孔径对应的所述光圈马达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通光孔径和光圈马达位置之间的关系;获取待处理图像;根据所述待处理图像,确定所述通光孔的第二通光孔径:若所述第二通光孔径不符合误差要求,则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通光孔径,确定所述光圈马达的下一个目标位置后,返回所述获取待处理图像,根据所述待处理图像,确定所述通光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怡沁李张成李斯坤李智信麻绍君赵文博陈映言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