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90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包括明渠集水坑、渗水井和抽水机构,明渠集水坑包括防水坑槽,防水坑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橡胶囊,渗水井包括渗水进水段,渗水进水段固定连接与防水坑槽的底部中心,渗水进水段的侧壁中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渗水进水口,且每个渗水进水口的里侧均设置有进水单向阀,渗水进水段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排水段,且渗水进水段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井盖,通过设置的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通过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使用“上疏下渗”的模式即明渠集中抽水和施工渗水井治理端帮涌水,主动对渗水进水段的上端进行抽吸作业,加速渗水井的渗水效率,可有效解决端帮渗水,降低端帮渗水对采掘生产的影响。降低端帮渗水对采掘生产的影响。降低端帮渗水对采掘生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露天采矿
,尤其是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采区时普遍存在大量的隔水断层,如伊敏露天矿采区北侧底部境界存在一相对隔水断层,断层内经多年超前疏干降深,满足采矿生产需求。目前采区内外水位差约50米。随着采掘推进F5断层被揭露,导致端帮F5断层上盘14

1至15

1勘探线之间580剥离台阶出现涌水,水量约100立方米/小时,水量丰沛,预计近年该区域将长期存在涌水问题,将严重影响开采作业。
[0003]在露天采矿过程中涌水区域具有水量较大,范围较广,出水点分布不平均的特点,为防止涌水影响正常开采作业,并造成隐患,现有技术中通过渗水井进行排水,由于渗水井利用地下水的自身重力渗水,排水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渗水井进行排水,由于渗水井利用地下水的自身重力渗水,排水效率低。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包括,
[0008]明渠集水坑,所述明渠集水坑包括防水坑槽,所述防水坑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橡胶囊;以及,
[0009]渗水井,所述渗水井包括渗水进水段,所述渗水进水段固定连接与防水坑槽的底部中心,所述渗水进水段的侧壁中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渗水进水口,且每个渗水进水口的里侧均设置有进水单向阀,所述渗水进水段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排水段,且渗水进水段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井盖,所述连通井盖的上端与底部橡胶囊内腔底部连通;以及,
[0010]抽水机构,所述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环绕抽水机构设置有多对,所述抽水机构包括抽水站,所述抽水站上端设置有进水切换阀,且进水切换阀输出端与抽水站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水切换阀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抽水管,多个所述抽水管分别与防水坑槽的内腔底部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水切换阀的多个输入端均通过电磁阀与输出端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
水切换阀内壁外侧对应多个抽水管分别设置有进水通道,且多个进水通道分别上下交错设置,所述进水通道的中心活动插接有永磁阀芯,且永磁阀芯外壁与进水通道内圈相抵,所述进水切换阀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电磁控制座,且电磁控制座与永磁阀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部橡胶囊的上端设置有辅助压板,且辅助压板的上端设置有抽水连接座,所述抽水管的末端与抽水连接座固定连接,且抽水连接座的外壁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水口。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水连接座的外侧包裹有过滤网套。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部橡胶囊的内腔中心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通井盖的底部外侧设置有膨胀固定气囊,且膨胀固定气囊外壁与渗水进水段内壁上端相抵。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水管为PVC螺旋增强管,且抽水管在防水坑槽上端通过十字支架固定。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的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通过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使用“上疏下渗”的模式即明渠集中抽水和施工渗水井治理端帮涌水,通过设置的底部橡胶囊和连通井盖配合,利用主动对渗水进水段的上端进行抽吸作业,加速渗水井的渗水效率,可有效解决端帮渗水,降低端帮渗水对采掘生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的正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中明渠集水坑和渗水井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中:100、明渠集水坑;101、防水坑槽;102、底部橡胶囊;103、辅助压板;104、复位弹簧;200、渗水井;201、渗水进水段;202、渗水进水口;203、进水单向阀;204、渗水排水段;205、连通井盖;206、膨胀固定气囊;300、抽水机构;301、抽水站;302、进水切换阀;302a、进水通道;302b、永磁阀芯;302c、电磁控制座;302d、压缩弹簧;303、抽水管;304、抽水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8]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包括明渠集水坑100、渗水井200和抽水机构300,明渠集水坑100包括防水坑槽101,防水坑槽10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橡胶囊102,底部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渠集水坑(100),所述明渠集水坑(100)包括防水坑槽(101),所述防水坑槽(10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橡胶囊(102);以及,渗水井(200),所述渗水井(200)包括渗水进水段(201),所述渗水进水段(201)固定连接与防水坑槽(101)的底部中心,所述渗水进水段(201)的侧壁中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渗水进水口(202),且每个渗水进水口(202)的里侧均设置有进水单向阀(203),所述渗水进水段(201)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排水段(204),且渗水进水段(20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井盖(205),所述连通井盖(205)的上端与底部橡胶囊(102)内腔底部连通;以及,抽水机构(300),所述明渠集水坑(100)和渗水井(200)环绕抽水机构(300)设置有多对,所述抽水机构(300)包括抽水站(301),所述抽水站(301)上端设置有进水切换阀(302),且进水切换阀(302)输出端与抽水站(30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水切换阀(302)的输出端设置有多个抽水管(303),多个所述抽水管(303)分别与防水坑槽(101)的内腔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切换阀(302)的多个输入端均通过电磁阀与输出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露天煤矿端帮涌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切换阀(302)内壁外侧对应多个抽水管(303)分别设置有进水通道(302a),且多个进水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君张波李伟菜宝加司国斌魏金发张安萍董黎明德旺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