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81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本体、第三凸部、第四凸部、第二凹部;轴体枢设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以轴体轴向为圆心相对枢转;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展开状态时,将第一凸部与第三凸部置入脊突间,而后枢转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使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夹合状态,使第一凸部与第三凸部位于脊突一侧,第二凸部与第四凸部位于脊突另一侧,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位于脊突间,提供脊突间撑开支撑作用。提供脊突间撑开支撑作用。提供脊突间撑开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
,尤指一种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有脊椎病症的患者,很容易于椎间盘产生病变萎缩,导致脊突间隙缩小而压迫到脊髓神经,产生麻痹或疼痛感。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治疗方式包括植入支撑件、椎弓根钉或人工椎间盘填充物,目的都是在于将脊突间垫高及拉开神经孔间隙,以降低或消除患者的不适。
[0004]就目前现有的支撑件而言,部分支撑件于安装时必须破坏脊突韧带,且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安装与取出困难等等缺失,导致必须耗费长时间进行手术,增加患者出血及受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据此,如何发展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安装与取出方式简单,且可保留脊突韧带,维持锥体稳定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及方法」,是相关
人士亟待解决的课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支撑件、一第二支撑件以及一轴体,其中:
[0008]该第一支撑件包括:
[0009]一第一本体,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
[0010]一第一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二面的一侧;
[0011]一第二凸部,相对于该第一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二面的另一侧;
[0012]一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
[0013]该第二支撑件包括:
[0014]一第二本体,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面与一第四面;
[0015]一第三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四面的一侧;
[0016]一第四凸部,相对于该第三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四面的另一侧;
[0017]一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四面与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之间;
[0018]该轴体枢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以该轴体的轴心为圆心相对枢转,使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现展开状态与夹合状态;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相接触;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接触。
[0019]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
[0020]该第一支撑件还包括:
[0021]至少一第一枢接片,相对于该第一凸部设置于该第一面,各该第一枢接片设有第
一孔洞,其中至少一该第一枢接片的表面设有一第一卡合凸部及一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一卡合凸部与该第二卡合凸部以该第一孔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于该第一枢接片的表面;
[0022]至少一第一卡合凹部,设置于该第一枢接片的一侧的该第一本体上;
[0023]该第二支撑件还包括:
[0024]至少一第二枢接片,相对于该第三凸部设置于该第三面,各该第二枢接片设有第二孔洞,其中至少一该第二枢接片的表面设有一第三卡合凸部及一第四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以该第二孔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于该第二枢接片的表面;
[0025]至少一第二卡合凹部,设置于该第二枢接片的一侧的该第二本体上;
[0026]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该第一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凹部且该第三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凹部;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相互接触,该第二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凹部且该第四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凹部。
[0027]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
[0028]该第一卡合凸部、该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呈长条状,其横断面呈半圆形,该第一卡合凸部、该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轴体的轴向,以及
[0029]该第一卡合凹部与该第二卡合凹部呈长条状,其横断面呈半圆形,该第一卡合凹部与该第二卡合凹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
[0030]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
[0031]该第一枢接片具有一圆形的第一头部,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一孔洞同心,其中至少一该第一头部的表面设有该第一卡合凸部及该第二卡合凸部;以及
[0032]该第二枢接片具有一圆形的第二头部,该第二头部与该第二孔洞同心,其中至少一该第二头部的表面设有该第三卡合凸部及该第四卡合凸部。
[0033]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具有两个第一枢接片,该第二支撑件具有两个第二枢接片,该两个第一枢接片与该两个第二枢接片间隔设置。
[0034]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
[0035]该第一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凹槽,该两个第一凹槽相对于该轴体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另一侧且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分别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对两角;
[0036]该第二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二凹槽相对于该轴体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另一侧且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分别位于该第三面的相对两角;
[0037]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各该第一凹槽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各该第二凹槽构成一长形凹槽,各该长形凹槽可供一工具以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插入呈松配合,并凭借摆动该工具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以该轴体的轴心为圆心相对枢转分离,使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现该展开状态。
[0038]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该第三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大于该第四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
[0039]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与该第三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相同,该第二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与该第四凸部突出于
该第四面的高度相同。
[0040]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面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该第四凸部与该第四面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该第一夹角、该第二夹角、该第三夹角与该第四夹角大于90度。
[004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三夹角相同,该第二夹角与该第四夹角相同。
[0042]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该第一面、该第二面、该第三面与该第四面相互平行。
[0043]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由该第二面外径渐缩地突设于该第二面,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由该第四面外径渐缩地突设于该第四面。
[0044]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的距离介于2~10毫米的范围,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的距离相同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的距离。
[0045]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五面与一第六面,该第五面与该第六面位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该第五面与该第六面垂直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该第二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支撑件、一第二支撑件以及一轴体,其中:该第一支撑件包括:一第一本体,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一第一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二面的一侧;一第二凸部,相对于该第一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二面的另一侧;一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该第二支撑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面与一第四面;一第三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四面的一侧;一第四凸部,相对于该第三凸部突出设置于该第四面的另一侧;一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四面与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之间;该轴体枢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以该轴体的轴心为圆心相对枢转,使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现展开状态与夹合状态;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相接触;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枢接片,相对于该第一凸部设置于该第一面,各该第一枢接片设有第一孔洞,其中至少一该第一枢接片的表面设有一第一卡合凸部及一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一卡合凸部与该第二卡合凸部以该第一孔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于该第一枢接片的表面;至少一第一卡合凹部,设置于该第一枢接片的一侧的该第一本体上;该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枢接片,相对于该第三凸部设置于该第三面,各该第二枢接片设有第二孔洞,其中至少一该第二枢接片的表面设有一第三卡合凸部及一第四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以该第二孔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于该第二枢接片的表面;至少一第二卡合凹部,设置于该第二枢接片的一侧的该第二本体上;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该第一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凹部且该第三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凹部;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相互接触,该第二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凹部且该第四卡合凸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部、该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呈长条状,其横断面呈半圆形,该第一卡合凸部、该第二卡合凸部、该第三卡合凸部与该第四卡合凸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轴体的轴向,以及该第一卡合凹部与该第二卡合凹部呈长条状,其横断面呈半圆形,该第一卡合凹部与该第二卡合凹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片具有一圆形的第一头部,该第一头部与该第一孔洞同心,其中至少一该
第一头部的表面设有该第一卡合凸部及该第二卡合凸部;以及该第二枢接片具有一圆形的第二头部,该第二头部与该第二孔洞同心,其中至少一该第二头部的表面设有该第三卡合凸部及该第四卡合凸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两个第一枢接片,该第二支撑件具有两个第二枢接片,该两个第一枢接片与该两个第二枢接片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凹槽,该两个第一凹槽相对于该轴体设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另一侧且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分别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对两角;该第二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二凹槽,该两个第二凹槽相对于该轴体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另一侧且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分别位于该第三面的相对两角;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该夹合状态时,各该第一凹槽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各该第二凹槽构成一长形凹槽,各该长形凹槽可供一工具以平行于该轴体的轴向插入呈松配合,并凭借摆动该工具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以该轴体的轴心为圆心相对枢转分离,使该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呈现该展开状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该第三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大于该第四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与该第三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相同,该第二凸部突出于该第二面的高度与该第四凸部突出于该第四面的高度相同。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二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面之间具有一第三夹角,该第四凸部与该第四面之间具有一第四夹角,该第一夹角、该第二夹角、该第三夹角与该第四夹角大于90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突间撑开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三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荣洲郭章一李德容杨麒谚罗家瑞董浩雲
申请(专利权)人:兆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