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紫外线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74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面料。该面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所述面料的紫外线透过率6%以下,且所述面料上存在有双苯环结构的化合物A。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手感柔软,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和洗涤耐久性,可用于生产运动服、衬衫、T恤衫、薄外套等产品。薄外套等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紫外线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紫外线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抗紫外线面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地排放氟里昂之类的物质,使得地球的保护圈即臭氧层变薄变稀,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因此,业内普遍会对夏季用的面料进行抗紫外线整理以降低夏季强紫外线条件下对人体皮肤的伤害。紫外线包括UVA、UVB、UVC和UVD,其中,UVA是指波长在315~400nm波段的紫外线,而UVB是指波长在250~315nm波段的紫外线。80%的UVA可穿透真皮上部,作用于血管及其它组织,导致晒黑和老化;UVB主要由表皮吸收,可导致晒红和晒伤。
[0003]含有纤维素纤维的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亲肤舒适,是夏季首选的服饰面料。为了解决纤维素纤维类面料的防紫外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965326A中公开了一种三嗪类抗紫外线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将编织好的面料表面通过喷涂机喷涂一层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得到抗紫外线耐磨面料,其中,面料的经纱是锦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纬纱是维纶纤维、涤纶纤维与腈纶纤维混纺纱,虽然这样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但是手感偏硬,不适合用于贴身穿着的衣物,而且洗涤耐久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584727A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型紫外吸收剂的合成及应用,具体公开了利用反应性紫外吸收剂4

(4,6



1,3,5

三嗪
‑2‑
氧基)
‑2‑
羟基苯基苯甲酮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所得织物具有极好的防紫外效果和耐皂洗性,但是没有涉及UVA透过率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感柔软,具有低UVA透过率且洗涤耐久性良好的抗紫外线面料。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抗紫外线面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所述面料的紫外线透过率6%以下,且所述面料上存在有具有如下结构式(1)的化合物A,(式1),其中,R1为烷烃基或者烯烃基。
[0007]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上存在有含双苯环结构的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对紫外线有强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面料的紫外线透过率,特别是UVA透过率。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用于生产运动服、衬衫、外套等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中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虽然聚酯纤维的成纤聚合物具有苯环结构,可以吸收一些紫外线,但纤维素纤维没有任何防紫外线的能力,因此,这样的抗紫外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本专利技术通过面料上存在如下结构式(1)的化合物A,利用双苯环结构大量吸收紫外光,有效降低了紫外线的透过率,(式1)其中,R1烷烃基或者烯烃基。
[0009]这里的烷烃类基可以列举的是

CH3、

CH2CH3等。
[0010]这里的烯烃类基可以列举的是

CH=CH2、

CH=CH

CH3等。
[0011]上述化合物不仅附着在聚酯纤维上,而且还会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接枝反应,提高洗涤耐久性。
[0012]本专利技术面料的紫外线透过率在6%以下。这里的紫外线透过率是指日光紫外线辐射UVR的透过率,即波长280~400nm范围内紫外线的透过率。
[0013]本专利技术中,纤维素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棉纤维、麻纤维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也可以是粘胶、天丝、莫代尔、竹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
[0014]一般来说,聚酯纤维的含量越高,面料的抗紫外线性、尺寸稳定性、吸水速干性等性能越好,但含量过高的话,吸湿性较差,而且会存在闷热感等问题,因而,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不能太低,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20~80重量%,更优选为35~65重量%。
[0015]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以仅由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组成,也可以由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以及其他纤维组成。其他纤维可以是聚酰胺、聚丙烯、氨纶等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0016]作为优选,面料上存在有化合物B,且所述化合物B为三嗪类化合物或者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由于这两类化合物没有反应性基团,活性不高,主要是吸附在纤维表面,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分散染料很近似,可以采用高温高压法处理,对聚酯纤维有较高的分配系数。其中,三嗪类化合物更优选为1,3,5-均三嗪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更优选为2

(3
’‑
叔丁基
‑2’‑
羟基
‑5’‑
甲基苯基)
‑5‑
氯苯并三唑。
[0017]无机粒子可以提高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面料上还附着有无机粒子。这里的附着是指将无机粒子通过浸轧树脂或者涂层树脂等方式使得无机粒子存在于纤维外部。浸轧或者涂层所用树脂可以列举的是异氰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0018]这里的无机粒子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的是二氧化钛、二氧化锌和陶瓷粉等中一种或者几种。另外,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200μm以下。无机粒子的表面附着量优选0.1~4.0重量%,更优选0.4~1.0重量%。如果无机粒子的附着量少于0.1重量%的话,抗紫外效果提高有限;而无机粒子的附着量超过4.0重量%的话,布面手感有下降的趋势。
[0019]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以是机织物,也可以是针织物,没有特别限定。机织物的组织可以是平纹、斜纹、缎纹三原组织及它们的变化组织;针织物的组织可以是平针、汗布等组织。
[0020]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的面料洗涤前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在60以上,且UVA的透过率在5%以下。
[0021]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的面料根据JIS L0217 103法洗涤10回后的UPF值在40以上,且UVA的透过率在5%以下。
[0022]本专利技术的面料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将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的机织或针织坯布,经过常规的去浆去油、中间定型后进行染色后整理加工,其中,至少在纤维素纤维染色阶段或者后整理阶段添加含有化合物A的树脂加工液,得产品。
[0023]纤维素纤维染色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用液流染色法,也可以选用汽蒸固色法。含有化合物A的树脂加工液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优选,液流染色法中的用量为1~3%owf,汽蒸固色法中的用量为20~60g/L。
[0024]含有化合物A的树脂加工液在后整理阶段添加时,采用浸轧法,其用量优选为20~60g/L。
[0025]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在聚酯纤维染色阶段添加含有化合物B的树脂加工液,聚酯纤维采用液流染色法时的用量为1~3%owf,采用热熔染色法时的用量为20~60g/L。当然,含有化合物B的树脂加工液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紫外线面料,含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其特征是:所述面料的紫外线透过率6%以下,且所述面料上存在有具有如下结构式(1)的化合物A,式(1)其中,R1为烷烃基或者烯烃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紫外线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面料上存在有化合物B,且所述化合物B为三嗪类化合物或者苯并三唑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紫外线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霞孙正琪罗周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