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灶容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42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包括外壳、风扇电机、底盖、旋转导电结构和旋转摇头结构,其中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轴往下伸出所述外壳后用于与风叶相连接,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所述旋转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向所述风扇电机供电,所述旋转摇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外壳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外壳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其结构简单,可正旋转或者反旋转,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摇头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摇头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是由风扇电机带动风叶旋转驱动气流,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类空气调节电器。
[000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卧室摇头扇,其结构复杂,市场反馈产品不稳定,存在异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此外,目前市面上的摇头扇只有单一的摇头方式,难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结构简单,可正旋转或者反旋转,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0006]上述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包括外壳、风扇电机、底盖、旋转导电结构和旋转摇头结构,其中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轴往下伸出所述外壳后用于与风叶相连接,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所述旋转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外壳之间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向所述风扇电机供电,所述旋转摇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外壳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外壳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摇头结构包括步进电机和驱动齿轮,其中在所述外壳上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齿部,所述步进电机设置于所述底盖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往下穿过所述底盖后与所述驱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环形齿部相啮合。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壳外设置有外环,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外环上。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导电结构包括PCB铜环支架,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线与所述PCB铜环支架上的PCB铜环相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导电结构还包括碳刷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在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碳刷孔,所述碳刷设置于所述碳刷孔内并且与所述PCB铜环接触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碳刷孔内设置有弹簧,在所述碳刷孔上设置有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通过所述弹簧将所述碳刷压紧于所述PCB铜环上。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电机包括电机支架,在所述电机支架内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风扇电机的电机轴穿设于所述轴承内,所述电机支架的下端面被设置为斜面用于与所述外壳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结构简单,可正旋转或者反旋转,
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卧室摇头扇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卧室摇头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卧室摇头扇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1]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包括外壳1、风扇电机2、底盖3、旋转导电结构4和旋转摇头结构5,其中所述风扇电机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风扇电机2的电机轴21往下伸出所述外壳1后用于与风叶相连接,所述底盖3设置于所述外壳1顶部,所述旋转导电结构4设置于所述底盖3和所述外壳1之间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向所述风扇电机2供电,所述旋转摇头结构5设置于所述底盖3和所述外壳1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外壳1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002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结构简单,可正旋转或者反旋转,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0023]具体的,通过将风扇电机2设置于外壳1内,其结构更为合理。此结构可以使外壳1正旋转、反旋转,或者设置任意角度左右旋转。如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设置20
°
左右摇头,对指定的范围内吹风,以达到更好的体验。
[0024]此外,通过旋转导电结构4和旋转摇头结构5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摇头扇工作时所产生的异响、噪音,以此达到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之目的。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摇头结构5包括步进电机51和驱动齿轮52,其中在所述外壳1上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齿部100,所述步进电机51设置于所述底盖3上,所述步进电机51的转轴往下穿过所述底盖3后与所述驱动齿轮52相连接,且所述驱动齿轮52与所述环形齿部100相啮合,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以此可实现外壳1的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即通过步进电机51带动驱动齿轮52转动,并通过驱动齿轮52和环形齿部100的相啮合带动外壳1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0026]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1外设置有外环6,所述底盖3设置于所述外环6上,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通过设置的外环6便于将外壳1固定于载体上,且通过设置的外环6便于实现底盖3的安装以及固定。
[0027]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导电结构4包括PCB铜环支架41,所述风扇电机2的电机线与所述PCB铜环支架41上的PCB铜环410相连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通过上述设计利于实现风扇电机2与旋转导电结构4的电性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导电结构4还包括碳刷42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在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碳刷孔300,所述碳刷42设置于所述碳刷孔300内并且与所述PCB铜环410接
触连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通过上述设计利于实现外部电源与PCB铜环410之间的电性连接,且可确保两者在外壳1旋转的过程中保持电性连接。具体的,通过碳刷42与PCB铜环410接触旋转摩擦,步进电机51带动旋转达到一边旋转一边不停的提供电力输入之目的。
[0029]进一步的,在所述碳刷孔300内设置有弹簧43,在所述碳刷孔300上设置有弹簧压板44,所述弹簧压板44通过所述弹簧43将所述碳刷42压紧于所述PCB铜环410上,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通过上述设计利于使碳刷42和PCB铜环410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确保对于风扇电机2的供电更为稳定。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电机2包括电机支架22,在所述电机支架22内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23,所述风扇电机2的电机轴21穿设于所述轴承23内,所述电机支架22的下端面220被设置为斜面用于与所述外壳1相连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以此可实现风扇电机2的倾斜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风扇电机(2)、底盖(3)、旋转导电结构(4)和旋转摇头结构(5),其中所述风扇电机(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风扇电机(2)的电机轴(21)往下伸出所述外壳(1)后用于与风叶相连接,所述底盖(3)设置于所述外壳(1)顶部,所述旋转导电结构(4)设置于所述底盖(3)和所述外壳(1)之间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并向所述风扇电机(2)供电,所述旋转摇头结构(5)设置于所述底盖(3)和所述外壳(1)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外壳(1)正旋转、反旋转和/或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摇头结构(5)包括步进电机(51)和驱动齿轮(52),其中在所述外壳(1)上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形齿部(100),所述步进电机(51)设置于所述底盖(3)上,所述步进电机(51)的转轴往下穿过所述底盖(3)后与所述驱动齿轮(52)相连接,且所述驱动齿轮(52)与所述环形齿部(100)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卧室摇头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外设置有外环(6),所述底盖(3)设置于所述外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灶容
申请(专利权)人:孔灶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