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35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该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分别包括限流阻抗器件和电压源,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并网逆变器和电网的连接线,所述电压源的正极和负极中一者连接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二端,另一者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抑制PID效应,且依据不同需求场景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或灵活的升级扩容。的方案或灵活的升级扩容。的方案或灵活的升级扩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型光伏电池板的负极对地长期负压工作或者N型光伏电池板的正极长期对地正压工作会造成电池板PID效应衰减。传统解决方案为在逆变器内部直接将PV正极或负极对地采取电位抑制措施实现抗PID效应,该方案和逆变器内部耦合不利于已有电站改造且需要在PID抑制点增加触电检测和断开装置以保护人体触摸电池板造成触电风险,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分别包括限流阻抗器件和电压源,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并网逆变器和电网的连接线,所述电压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二端,另一者接地。
[0006]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三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三电压源,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所述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及所述第三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分别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所述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压源及所述第三电压源的正极或负极分别接地。
[000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限流阻抗器件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电压源及所述第二电压源的正极或负极分别接地。
[000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PID效应抑制装置包括一个所述支路,所述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压源的正极或负极接地。
[0009]优选地,所述限流阻抗器件包括电阻、电感或PTC器件。
[0010]优选地,所述并网逆变器为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或集中式逆变器。
[0011]优选地,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连接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并网逆变器之外。
[0012]优选地,多个所述并网逆变器并联后连接于所述连接线。
[0013]本技术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考虑到光伏电池板对地存在较大分布电容且PID效应只受直流电压影响,交流电压分量不产生PID效应,故本技术依据不同容量光伏板对地分布电容以及期望允许的交流电压波动分量选择性地采用一或多组独立电压源加限流阻抗器件直接分别加在电网每相对地,间接实现PV对地电位的直流分量控制,使得抗PID方案更加灵活地依据不同需求场景选择更低的成本方案和灵活的升级扩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示出了应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PID效应抑制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0017]图2示出了应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PID效应抑制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PID效应抑制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
[0019]图4为实施例2的PID效应抑制等效图;
[0020]图5为实施例1的PID效应抑制等效图。
[0021]其中,
[0022]1‑
光伏电池板;2

并网逆变器;3

PID效应抑制装置;4

电网;
[0023]311、321、331

第一支路;312、322

第二支路;313

第三支路;
[0024]51

A相连接线;52

B相连接线;53

C相连接线;
[0025]R1、R2、R3

限流阻抗器件;V1、V2、V3

电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27]实施例1
[0028]图1示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PID效应抑制装置3的光伏发电系统。参照图1所示,该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多路光伏组串,每路光伏组串中光伏电池板1的输出端和对应的并网逆变器2连接。多路并网逆变器2并联后通过三相连接线连接于电网4,该三相连接线包括A相连接线51、B相连接线52及C相连接线53。本实施例的PID效应抑制装置3连接于三相连接线51、52、53和大地之间,包括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分别包括限流阻抗器件和电压源。限流阻抗器件包括电阻、电感或PTC器件;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限流阻抗器件为电阻。
[0029]具体地,PID效应抑制装置3包括第一支路311、第二支路312及第三支路313,所述第一支路311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R1和第一电压源V1,所述第二支路312包括相串联的第二限流阻抗器件R2和第二电压源V2,所述第三支路313包括相串联的第三限流阻
抗器件R3和第三电压源V3。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R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A相连接线51,所述第一电压源V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限流阻抗器件R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B相连接线52,所述第二电压源V2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第三限流阻抗器件R3的第一端用于连接C相连接线53,所述第三电压源V3的负极接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各电压源还可以反接;具体为,第一电压源V1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第一限流阻抗器件R1的第二端;第二电压源V2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第二限流阻抗器件R2的第二端;第三电压源V3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第三限流阻抗器件R3的第二端。
[0030]所述限流阻抗器件R1、R2、R3的第一端和所述连接线51、52、53的对应连接点位于并网逆变器2之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并网逆变器2为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并网逆变器2还可以为集中式逆变器。
[0031]本实施例中,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分别包括限流阻抗器件和电压源,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并网逆变器和电网的连接线,所述电压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二端,另一者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三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三电压源,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所述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及所述第三限流阻抗器件的第一端分别用于连接A相、B相和C相连接线,所述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电压源及所述第三电压源的正极或负极分别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一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一电压源,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相串联的第二限流阻抗器件和第二电压源,所述第一限流阻抗器件用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金海燕卢盈倪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爱士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